正文内容 评论(0)
每天刷一刷互联网上的说法,深感易碎的不止是大学生,而是全人类,比如最近海鲜季,被生蚝壳划伤要截肢的说法——
那这种海鲜壳上到底是什么啊?还真有截肢的啊啊啊?
生蚝壳上到底有什么啊?
这些凹凸不平的壳表面上,附着了一种名叫“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细菌,“vulnificus”就是 wound 创伤的意思。光学显微镜下,这种细菌像个逗号,能被染成紫色,和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似乎并无太大差别,不过如果进一步放大,我们就会发现它拖着一条名叫“鞭毛”的尾巴,身上还有一些头发丝一样的“菌毛”。这些结构有助于它们运动和黏附,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在快速游动,像流星一样。
光学显微镜下创伤弧菌的形态
作为弧菌家族底下嗜盐的一类,创伤弧菌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暖海面之下,以七八月份最盛,因此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的沿海水域。尽管创伤弧菌在上世纪 70 年代才被人们发现,但在这之前,希波克拉底就曾将其描述为一种能致死的情况。创伤弧菌通常不会出现在较冷的清洁水域,而高化学需氧量(COD,一种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即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下会大量增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创伤弧菌的分布区域也逐渐扩大北移,人们接触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弧菌本身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创伤弧菌还能通过伤口进入体内。这可能与它表面上那层荚膜有关,它好像一层盔甲,阻碍了免疫细胞发挥作用,并且还能形成生物膜,就像让你得蛀牙的那些细菌似的,给自己撑个保护伞。
除此以外,创伤弧菌拥有铁代谢途径,血液中的大量铁元素可能也在推波助澜,这也使得在镰刀细胞贫血症、慢性肝病和血色素沉着病等使身体铁含量增加的疾病中,创伤弧菌的感染风险更大。
创伤弧菌感染如经胃肠道进入体内,或许只会引起水样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然而如果经皮肤入血,其结构中的内毒素会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且一些蛋白酶也会对机体产生损害。
患者受损处皮肤首先会出现红肿,坏死后开始变色,进而出现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往往还会出现严重的低血压。
据统计,每5个感染创伤弧菌的患者就有 1 个死亡,如果在感染后 72 小时才开始抗生素治疗,死亡率几乎为 100%。所以,老实说,截肢都还算好的,命没了就啥也没了。
不过大可不必惊慌,夜市摊那么多烤生蚝的老板,也没见几个送去医院,因为人家戴了粗线手套。考虑到其可以接触感染,在身上有开放伤口时尽量避开自然水域,迫不得已可以贴上防水创可贴。而处理过贝类之后,不管有没有伤口都建议消毒(例如肥皂水)洗手,如出现不适应应立即就医。
生吃海鲜不止会拉肚子
说完无意的创伤,我们再来说说美食爱好者不断去挑战的生食。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吃点不一样的,没法啊,好吃呗,拼死还得吃河豚呢,我们这不就是窜一下,不过一些风险知识还是得有的。嗜盐的弧菌家族下还有一员大将名叫副溶血弧菌。其实弧菌对于胃酸的抵抗力较差,少量食入是可以被杀灭的。
然而生食情况下,肯定存在大量细菌,因此存在食物中毒的风险。
这些致病的弧菌会损害小肠上吸收水和离子的绒毛结构,影响了人体的水盐平衡,患者会排出大量米泔样粪便,如未得到及时处理,有可能死于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运气不好,其后果最严重的,当然就是他们俩那个口味淡(不嗜盐)的亲戚:霍乱弧菌。
生食不仅会造成细菌感染,也可能带来病毒感染。这其中最著名的大概要属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海甲肝爆发事件。毛蚶是一种常见的水产,然而在它的习性中,会将水体中的甲肝病毒过滤出并富集在体内。甲肝病毒可以经过消化道传播,虽然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但不耐高温,可相当多的人食用时仅在开水中烫一下就蘸料吃下。
结果,在 1988 年的春天,上海大约三十多万人感染了甲肝。通常来说,海洋中的寄生生物不太会感染人类,因为人体环境对于它们来说并不适宜,但这也绝不是没有,异尖线虫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种蛔虫的亲戚在水体孵化出来后,会进入到鱼虾当中进一步发育,在自然环境下,它们的终宿主是海洋哺乳类动物,如海狮、海豚等。
偶然被人食入后,由于人不是合适的宿主,且蛔虫的习性就是有洞就钻,幼虫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腹痛恶心等,有时会出现幼虫移行症,造成咽喉部不适。
幼虫在体内死亡后,其身体残骸也会诱发免疫反应。虽不致命,但也是蛮难受的。
当然像三文鱼之类的,正规渠道下,在上市前应都经过了处理和检疫,大可放心。
菜场那些刚捞上来的新鲜的,自己洒瓶白酒和醋或者蘸点蒜末芥末当消毒的,最容易翻车。
所以,下次再忍不住的时候,要三思啊~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