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一、Intel马来西亚工厂简介
近日,文Q作为快科技代表,受Intel特别邀请,在马来西亚参加了下一代酷睿Ultra(Meteor Lake)处理器的技术沟通会,并参观了Intel设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实验室。
其实在去年,Intel曾邀请参观位于以色列的晶圆厂,但因为疫情限制未能成行,甚为遗憾。
马来西亚工厂是Intel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个基地,已有长达51年的历史,也是Intel在全球范围内唯一的综合性基地。
很多时候,我们购买的Intel处理器,表面上都可以看到马来西亚字样,就是这里出品的。
这一次,是这座大型基地第一次对媒体开放,与有荣焉。
Intel马来西亚设有三大工厂、两大实验室,覆盖除晶圆制造之外的处理器产品诞生全部流程,技术含量非常高,包括产品设计与开发、技术开发、先进封装、芯片制备与分拣、组装与测试、故障分析、平台验证、电路板与系统集成、客户支持、销售与营销、全球服务等等。
在这里,Intel几乎所有的处理器产品都能做。
眼下最重要的,也是本次参观最多的,包括酷睿Ultra Meteor Lake、第四代可扩展至强Sapphire Rapids、Max GPU加速器Ponte Vecchio,都是目前最新、最高端、最复杂的产品。
其中,Ponte Vecchio采用5种不同工艺,集成47个不同模块、1000多亿个晶体管,是迄今为止Intel最复杂的产品。
尤为值得强调的是,Intel在马来西亚做的不仅仅是制造、装配、测试,还有大量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汇聚了多达6000名工程师,可以为Intel所有类别的产品提供解决方案。
IP设计、USB、PCIe、DDR、SoC、CPU、FPGA、芯片组等产品与技术的设计,Intel在马来西亚都可以做,覆盖Intel 80%以上的产品范畴。
目前,Intel正在全力推进IDM 2.0战略,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它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内部工厂网络,集合Intel位于全球各地的晶圆厂、封装厂、组装测试厂,完成Intel自家大部分产品的制造,但在财务上独立核算,需要自己争取自家产品的订单。
二是外部代工,与台积电等第三方代工厂合作,灵活使用最合适的工艺制程,制造自家部分产品。
三是对外代工,也就是Intel代工服务(IFS),利用Intel先进的制造工艺,对第三方客户提供一流的芯片制造服务。
作为摩尔定律的忠实信徒与执行者,Intel正在推动“四年五个制程节点”的宏伟计划。
其中,Intel 7工艺早已量产,应用于12/13代酷睿、第四代可扩展至强,还会用于14代酷睿、五代可扩展至强(Emerald Rapids)。
Intel 4工艺已经投产并持续扩大产能,将用于酷睿Ultra(Meteor Lake)等产品。
Intel 3将在今年下半年做好投产准备,将用于再下一代至强Sierra Forest、Granite Rapids等产品。
Intel 20A将在明年上半年做好投产准备,将用于下一代酷睿Arrow Lake等产品。
Intel 18A将在明年下半年做好投产准备,将用于2025年的新至强Clearwater Forest等产品
这就是Intel遍布全球的制造网络,分为三种类型。
晶圆厂:分布在美国俄勒冈州/俄亥俄州/亚利桑那州、爱尔兰、以色列,正计划在德国建厂。
先进封装厂:分布在美国墨西哥州、马来西亚。
组装测试厂:分布在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越南、中国成都,正计划在波兰建厂。——我们在Intel处理器上看到的地理标签,就是这些地方。
相比于其他工厂相对单一的职能,马来西亚厂是唯一一个同时具备两种属性的,既可以做先进封装,也可以做组装测试。
早在半个世纪前的1972年,Intel就在马来西亚设立了第一家美国之外的工厂,也就是组装厂A1,当时有大约100名员工。
如今,51年过去了,Intel在马来西亚的槟城(Penang)、居林(Kulim)两地已有16座建筑物,总建筑面积700万平方英尺(约65万平方米),其中工厂面积90万平方英尺(约8.4万平方米)。
员工总数也已经达到了1.5万人,本次活动为我们提供导览、介绍的,几乎清一色都是有着二十年左右工作经验的资深工程师。
目前,Meteor Lake处理器已经在马来西亚工厂内启动了批量生产。
此外,Intel马来西亚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第一个设计中心,从8位微处理器开始,2015年又成立了FPGA设计团队。
面向未来,Intel还在持续加大对马来西亚的投资,上图中绿色部分就是要扩建的,包括新的办公室、高级封装厂、组装测试厂,工厂面积将达到200万平方英尺左右(约18.6万平方米)。
这是Intel马来西亚工厂的工作流程。这里先说个大概,每一处的细节后边分章节详述。
简单来说,在拿到晶圆厂制造的晶圆之后,首先在位于居林的芯片分拣与制备工厂(KMDSDP)进行切割、分拣,划分不同级别,2020年来已经分类处理了大约5亿颗裸片(Die)。
然后送到位于居林和槟城的组装测试厂(KuAT/PGAT),进行组装、检测,得到成品,过去10年已经处理了大约12亿颗处理器。
期间,系统集成与制造服务(SIMS)会提供各种相关工具,总量超过500种。
目前,Intel正在马来西亚Pelican建设一座新的高级封装厂,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可以说除了晶圆制造啥都能做,同时还在Falcon建设一座新的组装测试厂,产能规模将大大扩充。
Intel在马来西亚持续半个世纪的高技术含量巨额投资,给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教育都产生了强力的推动和深远的影响。
经济方面,截至2023年,Intel已经向马来西亚累计投资140亿美元,每年向当地供应链注入3.3亿美元。
马来西亚全国的电子电器产业出口额之中,Intel自己就贡献了大约20%!
人力方面,Intel在马来西亚雇员多达1.5万人,其中98%都是马来西亚人,而按照性别划分,40%都是女性,另外还有大约1.3万人的临时工。
教育方面,Intel在马来西亚30多座高校开设了各种课程,每年培训超过3000名学生。
作为企业担当,Intel在马来西亚也坚持可持续发展。
Intel在当地建设有美国海外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场,2020-2022年节能8600万千瓦。
净水比例达84%,2020年以来累计回收水1100万加仑。
2022年垃圾填埋率已经低于1%,固体垃圾回收率超过99%。
由于保密限制,工厂和实验室内部无法自行拍照、录像,以下文中使用的内景照片、视频来自Intel官方,外景、展示品等均为个人实拍。
二、居林芯片分拣与制备工厂(KMDSDP)
KMDSDP工厂负责接收Intel工厂制造出来的原始硅晶圆,并将其加工和分拣、制备成单个晶片,进而在槟城装配和测试厂(PGAT)等工厂进行下一步的组装和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马来西亚工厂暂时还不具备封装能力,比如说3D Foveros,但是前文提高到的Pelican高级封装工厂完工后, 马来西亚工厂将再上一个台阶。
所谓芯片制备(Die Preparation),就是通过激光和机械研磨、划线、抛光工艺,将一个完整的晶圆,分割成大量的单个晶片。
原始硅晶圆到达工厂后,会首先根据芯片类型,打磨成预设的厚度,比如服务器和桌面芯片厚一些,笔记本芯片就薄一些。
当然,芯片功耗、发热情况,在这里也扮演重要角色。
在芯片切割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很容易损坏芯片,所以必须随时喷水降温,当然也不是单纯的水,其中加入了各种保护成分。
这里特别说一点:大家或许看到过晶圆厂内部照片,其中一个特别之处就是都使用了黄光照明,Intel、台积电、三星莫不如此。
这次参观的芯片制备区域,同样如此。
之所以用黄光,主要是晶圆制造、处理过程中会大量使用感光材料,它们对特定频谱的光线非常敏感,黄光恰恰可以保护它们,类似摄影暗房中的红光,同时黄光对于人眼的刺激性也不是很强。
当然,人眼不能长时间一直处于黄光环境中,所以也会通过设置白光区,用于休息调节。
芯片分拣(Die Sort),则是在制备完成后,通过SDX测试仪进行检测,多达2万根细微的探针直接接触芯片,检测线路,识别好坏。
我们参观的厂房内有多达300台SDX测试仪,每一个都如同庞大的机柜,一端是内置30个托盘(Tray to Tape Reel)的盒子,每台测试仪内部是20个彼此完全独立的测试单元,可以对任何SKU型号的晶片进行测试、分拣,完成后再从另一端运出,并装回托盘。
期间,每颗芯片都要在探针卡上进行测试,而每块探针卡上都有几千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探测针,连接在测试设备内的集成电路上,测量芯片电路,分析可靠性和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测试单元都重达1吨左右,但结合特别设计的升降装置、地面材料,可以使之像气垫船一样漂浮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地进行转移、装卸,演绎了什么叫举轻若重。
芯片的好坏、功能确定之后,会根据不同的性能参数,划分为不同级别(可以作为i7还是i5就在这里划定),然后装入带卷轴,再送往装配和测试工厂。
在马来西亚工厂,每天可以处理多达1000块硅晶圆,而每块晶圆有几十到上百颗芯片,而在我们参观的一个巨型厂房里,就可以容纳最多上万个托盘盒。
值得一提的是,芯片制备和分拣都涉及到晶片托盘的转移,这个工作完全由机器人完成,它们会根据设定好的路线,自动将托盘送到合适的地方,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工程师只要监测它们的工作状态就行了。
三、槟城装配与测试工厂(PGAT)
KMDPDS工厂制备、分拣的芯片运送到这里后,首先安装到基底上,然后装上散热材料和散热顶盖,再经过一系列温度、应力、性能、质量测试,合格的就可以出厂销售了。
PGAT工厂的组芯片装和测试流程包括六个关键阶段:
1、芯片贴装(Chip Attach)
装在带卷轴上的硅芯片运抵这里,并分离出来,与其他元件一起装在基底上。
2、环氧树脂涂装(Epoxy)
新安装好的芯片和基底,被涂上环氧树脂材料,确保应力均匀分布。形象点说就是“打胶”。
3、顶盖安装(Lid Attach)
在芯片上首先涂抹散热材料(TIM),再装上散热顶盖(IHS),确保高效散热。
4、老化筛选(Burn-In)
CPU成品制作出来之后,就会被装入托盘,进行老化测试,通过高温、高压筛选剔除残次品。
5、功能测试(Test)
一系列电气线路、功能测试,确保产品功能一切正常。
6、平台性能验证(PPV)
模拟终端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平台和环境,进行最终的验证。
PGAT工厂每天可以组装、测试数百万颗Intel酷睿、至强等处理器,包括最新一代Meteor Lake已经在量产之中。
Meteor Lake处理器首次采用分离式模块架构的Chiplet(芯粒)小芯片设计,包括Compute Tile、Graphics Tile、SoC Tile、IO Tile四个不同模块,再使用Foveros、EMiB先进封装技术整合成一颗完整的处理器。
Compute Tile部分是关键的部分,集成了CPU核心,首先在爱尔兰工厂制作出晶圆,然后送到美国俄勒冈州工厂进行Foveros封装,再运到马来西亚工厂,和其他Tile一起进行最后的组装。
以下三个视频,就分别是Meteor Lake、Sapphire Rapids、Ponte Vecchio正在装配中:
↑↑↑从上到下分别是Sapphire Rapids第四代可扩展至强、Meteor Lake酷睿Ultra、Ponte Vecchio GPU加速器
四、故障分析实验室(FA Lab)
芯片生产制造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晶圆、芯片层面都有良品率问题,必然会或多或少出现有缺陷的,这就需要将它们识别出来。
Intel在马来西亚设有专门的故障分析实验室(Failure Analysis Lab),在这里使用微型探针、红外、超声波等手段,对芯片进行深达晶体管层面的检测、分析。
考虑到现代芯片都包含十几个金属层,集成几十上百亿晶体管,所有检测分析工作都需要在微米、纳米尺度上进行,精度之高可想而知。
通过故障分析,一方面可以剔除缺陷芯片,保证产品功能正常,另一方面可以分析故障原因,从而快速纠正错误、改进良率。
实验室还会使用各种不同负载,对芯片进行测试验证,确保检测出来的错误已经完全修复。
五、设计与开发实验室(DD Lab)
Intel在全球各地设有大量不同的研发中心,负责不同的产品、技术、应用开发,其中在马来西亚就设有一个专门的设计与开发实验室。
在这里,Intel会对处理器进行详尽的硅前(pre-silicon)、硅后(post-silicon)设计与验证工作,前者是考察IP、架构、特性方面的设计是否合理、可行,后者是考察芯片是否符合预期、如何改进完善。
12代酷睿开始引入P核、E核组成的高性能混合架构,其中E核的硅后验证工作,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最新的Meteor Lake,也正在这里接受整个平台的测试与验证。
六、居林系统集成与制造服务工厂(SIMS)
在前述的生产、测试流程中,无论工厂还是实验室,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各种设备、仪器,其中有些来自第三方供应商,而有些则是Intel自己设计生产的。
这,就是位于居林的系统集成与制造服务工厂(SIMS)的工作。
SIMS工厂负责为世界各地的Intel晶圆厂、封装厂、测试厂、实验室生产参考验证平台(RVP)主板,以及生产环节中的测试工具。
这次参观了三款典型设备,其一是高密度老化测试仪(HDBI),对处理器进行高温高压老化测试,检验其品质和是否存在缺陷。
其二是高密度模块化测试仪(HMDT),对处理器进行类测试或后端测试,用于新产品开发和量产阶段。
其三是系统级测试仪(SLT),用于模拟用户真实使用环境的测试,确保产品质量与真实可用。
↑↑↑测试仪所用的主板,不但庞大,而且相当厚实,有大概30层PCB
七、马来西亚工厂经典产品赏析
参观了工厂和实验室,我们再看看几个DEMO。
在展示区,Intel特意展示了几个组装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包括芯片分拣、基底晶圆、裸片贴装、后期塑封、卷带包装等。
它的身份应该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吧。
块晶圆上不是芯片,而是整合封装用的基底。
在基底晶圆上重新贴装裸片之后的样子。
你猜猜,既然边缘会有那么多浪费,晶圆为什么不做成方形呢?
重新塑封后的晶圆,变得漆黑一片。
裸片的宽度不能超过卷带,所以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这个问题,这也是芯片规模越来越庞大之后必须转向Chiplet(芯粒)小芯片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看看马来西亚工厂历年来出品的一些代表性芯片,涵盖至强、酷睿、凌动等处理器,芯片组,控制器,可以看到封装技术变得越来越高级、复杂。
你认识几个?
早些年的陶瓷基底封装,这种材料具备机械应力强而形状稳定、导热率高、绝缘性高、结合力强、可靠性高、防腐蚀、无污染无公害等优点。
芯片周围是引线键合或者叫打线(wire-bonding),负责芯片与电路或者作为的引线框架(wire frame)之间的连接。后来随着技术的升级,基底就改成了如今的PCB(印刷电路板)。
它用的还是PGA针脚,Intel LGA775、AMD AM5以前的大部分桌面处理器,都是这种针脚式封装。
从侧面剖视图就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陶瓷材质基底。
顶部视角。
2013年的凌动Z3740,22nm工艺,当年在平板里用得比较多,面积仅为17×17毫米。
放在76×56.5毫米的至强铂金9200系列处理器上,大小分明,相差几乎15倍!
至强铂金9200系列是2019年发布的第二代可扩展至强(Cascade Lake)的高端版本,通过双芯整合达成最多56核心,甚至可以从表面上清晰地看到内部两颗芯片对应的位置。
2021年的第三代可扩展至强封装比较特殊,裸片之下有两个基底,其中上层基底与裸片直接嵌合,大小依据裸片而不同,然后两层基底通过中介层嵌合在一次,底层基底大小固定。
这种设计可以让不同规格、尺寸的裸片,都可以安装统一的主板插槽中,适应性更强。
这就是上层基底的底部,还没有安装中介层。
最新的四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Sapphire Rapids),目前正在马来西亚工厂量产中,四合一封装。
八、结语:半导体之美、Intel真的很拼
这次Intel马来西亚工厂之旅到此就结束了,期间第一次见识到了太多新鲜东西,感慨良深。
CPU处理器大家天天都在用,但对于它们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如何从一粒粒沙子变成电脑、手机中的一颗颗芯片,绝大多数人都知之甚少、一知半解。
当然,随着半导体行业形势的急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更渴望有深入的了解。
这次参观Intel马来西亚工厂,就给了我们一个极佳的学习机会。
坦白说,在参观之前,我个人也不认为Intel马来西亚工厂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无非就是组装测试而已。
但是,我被颠覆了。
作为Intel制造在美国之外的第一站,作为有着51年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半导体基地,Intel马来西亚承包了硅晶圆制造之外的几乎全流程工作。
从前期设计,到中期制备、分拣、装配,再到后期测试、验证,这个基地可以说无所不能,而且还在不断扩张之中,很快就会上马先进封装、扩建装配测试。
晶圆走进来,芯片走出去。一间间无尘室,一个个实验台。难以计数的先进设备和仪器,眼花缭乱的尖端工艺和流程。
这一切,无不诠释着技术之美。
对于Intel,这里是无数芯片的母港。
对于马来西亚,这里撑起了电子半导体行业乃至国家经济的一片天。
很快,Intel就会推出代号Meteor Lake的全新一代酷睿Ultra处理器,带来全新的Intel 4制造工艺、全新的Chiplet(芯粒)小芯片布局、全新的CPU/GPU架构、全新的能效与技术特性。
诚然,酷睿Ultra处理器不会很完美,性能上存在不小的局限,但是Intel这几年的投入与奋进,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
对于先进技术的执着追求,始终刻在这家追求工程师文化、技术文化的巨头的基因里。也许有坎坷,也许有曲折,但这条路没有变。
更难得的是,如今的Intel越来越务实、扎实。
在引以为豪的制造工艺被对手赶超之后,在常年遥遥领先的产品被对手赶超之后,Intel没有妄自菲薄,特别是在帕特·基辛格就任CEO之后,全面回归技术主导的大方向,同时把自己放在一个追赶者的位置上,制定合理的产品技术路线图。
4年时间搞定5代先进制程工艺(Intel 7/ Intel 4/ Intel 3/ Intel 20A/ Intel 18A),疲软的大环境下依然阔绰出手兴建各种大型工厂。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放在其他半导体巨头身上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但是Intel勇敢地去做了,并且一步步推进着,立志要在18A节点上重回巅峰。
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毕竟,还是那句话,有竞争,有激烈的竞争,才是整个行业和全体消费者的福音。
最后,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槟城: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