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最近,#小脚趾甲分两瓣是什么说法 的话题又上了热搜:
有人说,只有纯血统的汉人才具有分瓣的脚趾甲,甚至还有通过分瓣的小脚趾甲认亲的说法,其中“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流言流传最广:
大约 600 年前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山西的居民迁移到中原各地(也有传说是元朝决定从山西迁出一部分人口来填充中原的人口空缺),但山西人并不愿意迁移,他们聚集在洪洞大槐树下。
然而在此时,官兵们将他们包围起来,强制迁走。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押解的士兵在他们的小脚趾甲上施以一刀。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日后能够认祖归宗,迁徙的人们自己在小脚趾甲上砍了一刀,这样,只要小脚趾甲是分两瓣的,就能确定是亲人。
除此之外,还有人说这是蒙古族、满族人等特有的结构……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小脚趾甲分两瓣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能靠它“认亲”吗?
专业术语叫“瓣状甲”
许多人的小脚趾甲都是分瓣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分两瓣,少数情况下分为三瓣。
这种小脚趾甲分裂的情况,专业术语称之为瓣状甲,又称跰(pián)趾。
其实瓣状甲的人群占比很高,很可能身边很多人都是瓣状甲,只不过是大家对此交流的比较少罢了。
分瓣的小脚趾甲。图片来源:Wikipedia
有瓣状甲性状的人到底是哪里人
瓣状甲有可能像流言里说的那样“迁徙的人们自己在小脚趾甲上砍了一刀,然后遗传给后代,作为认亲的证据”吗?
其实,外伤引起的脚趾甲分裂并不能遗传给后代,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外伤引起的分裂也可能会自然愈合。
要搞清楚瓣状甲如何产生、哪些人会有这种性状,还得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
在 2018 年,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项研究。他们选取了 2086 名分别来自上海市、安徽省、四川省的 6 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为汉族人,并且其祖辈三代均无迁徙记录。研究团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深入了解了全国 23 个省级行政区汉族人群中瓣状甲的出现率以及性别间的差异。
调查结果揭示,安徽、福建、广西、河北、河南、湖北、辽宁、山西、山东、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汉族人口中,瓣状甲的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了 40%;相对甘肃、广东、黑龙江等省的汉族人口中,瓣状甲的出现频率较低,均为 30% 左右。
在这 23 个省级行政区中,辽宁省汉族人群中瓣状甲的出现频率最高,达到了 45.45%;而黑龙江省汉族人群中瓣状甲的出现频率最低,仅为 27.27%,黑龙江省也是唯一一个瓣状甲出现频率低于 30% 的省份。
由此,研究者们得出了“中部出现率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的瓣状甲分布趋势。
不过,2005 年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研究结果却与此不同。当时的研究人员对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 7 个省的汉族人群进行了瓣状甲出现率调查,发现山西省和陕西省的瓣状甲出现率最高,达到了约 80%。
为什么 2018 年的调查结果会与 2005 年的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特别是山西、陕西、河南、江苏、浙江这 5 个省的瓣状甲出现率差异如此明显?
这是因为,2005 年的研究是以 7 个较为封闭的村庄为研究对象,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而 2018 年的研究对象则是遵循籍贯要求的汉族人口,各地区间存在基因交流,不是完全封闭的社区。
此外,2005 年的研究将一个村的瓣状甲出现率作为代表整个省份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瓣状甲的类型,自左至右分别为:正常小趾甲、清晰型瓣状甲、融合型瓣状甲、退化型瓣状甲、三瓣状甲。图片来源:文献 [6]
另外,可能还会有人好奇,瓣状甲是中国人特有的吗?
在一项 2016 年的调查研究中,国外的研究人员调研了包括挪威、德国、瑞士等 14 个国家或地区的受试者,发现在调研的 14 个国家中,无论肤色和种族如何,都发现有瓣状甲的存在。
所以在外国瓣状甲也并不少见!虽然我国对瓣状甲性状的研究尚不深入,但“瓣状甲的人一定就是纯种汉族人”这个说法一定是不对的。
瓣状甲形成原因是什么
针对瓣状甲的描述,基于遗传学的研究不并多见。
在 2005 年时,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判断一个性状是否具有遗传性,应该对这个性状在家系中的分布进行分析,观察它是否符合遗传规律。
于是他们通过观察研究对象有无瓣状甲以及瓣状甲的类型、性别年龄分布,收集数据整理 51 个完整家系资料进行系谱分析,发现了瓣状甲遗传具有以下特点:
家系中瓣状甲大多数是连续传递的且频率较高;
瓣状甲在人群中无性别差异;
仅父亲有瓣状甲而其子女均有瓣状甲的情形;
子女有瓣状甲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有瓣状甲;
没有发现父母无瓣状甲而子女有瓣状甲的家系;
多个家系父母均有瓣状甲而子女没有瓣状甲。
因此,排除了瓣状甲的性状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的可能性,并推断瓣状甲是一个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状。
上图中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黑色填充代表有瓣状甲性状,白色填充代表无瓣状甲性状,半黑半白代表只有一只脚有瓣状甲性状。以家系1为例,第一代I:1(男)为无瓣状甲,I:2(女)有瓣状甲性状,他们的子女中II:1(男)有瓣状甲性状、II:2(女)有一只脚有瓣状甲性状、II:3(女)和II:4(女)(图片来源:文献[6])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 2016 年,《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由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首次针对东亚汉族人群进行的瓣状甲特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小脚趾甲分瓣的一系列特性。
这次研究的样本包含了 2980 个汉族人和 721 个维吾尔族人,研究再次证明,有没有分瓣的趾甲,跟你是不是汉族没有关系。
同时还发现瓣状甲的出现在左右脚上并不完全对称,其在右脚上的出现率略高于左脚。然而,在男性和女性之间,这种现象并无显著差异。对于年龄大于 20 岁的成年人,年龄并不会造成该特征的显著差异。
与之前认为瓣状甲是常染色体显形基因遗传的观点不同,通过全基因组扫描显示,虽然证明瓣状甲是一种可遗传的特征,然而并未发现有某个基因对瓣状甲的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更可能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微效基因对表型的影响都非常小,但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可能会对表型产生显著的影响。
这一发现推翻了之前普遍接受的观点,即瓣状甲符合孟德尔的显性遗传规律。
研究人员认为,瓣状甲这一性状是由多种基因共同影响的,父母的瓣状甲性状并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也就是说,瓣状甲性状并不能作为明显的遗传特征来识别同一族群的人。
参考资料
[1] Zhang, Manfei, et al. "Large-scale genome-wide scans do not support petaloid toenail as a Mendelian trait."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Yi chuan xue bao 43.12 (2016): 702-704.
[2] Haneke, Eckart. "Double nail of the little toe." Skin appendage disorders 1.4 (2016): 163-167.
[3] Chi, Ching‐Chi, and Shu‐Hui Wang. "Inherited accessory nail of the fifth toe cured by surgical matricectomy." Dermatologic surgery 30.8 (2004): 1177-1179.
[4] 俞路漫,周芸芸."中国汉族人群瓣状甲出现频率的调查研究." 天津科技 45.10(2018):89-91. doi:10.14099/j.cnki.tjkj.2018.10.029.
[5] 朱科静,金英姬,金玉姬.瓣状甲的历史由来及遗传学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38(03):212-215.DOI:10.13845/j.cnki.issn1673-2995.2017.03.026.
[6] 郝卫国, 边建超,朱萍."瓣状甲的类型、分布与遗传方式——对陕西周至县某村的调查." 人类学学报 .04(2005):319-327. doi:10.16359/j.cnki.cn11-1963/q.2005.04.008.
[7] 郝卫国,边建超."山西洪洞地区瓣状甲类型、分布与遗传方式的调查研究."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01(2005):115-118+2.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