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7月21日消息,紫光展锐发布严正证明,称有关媒体近日发表的题为《紫光展锐股东“暗斗”融资受阻》的报道,存在严重不实信息,损害了公司声誉及利益。
紫光展锐要求立即停止传播不实信息,保留追究相关媒体及个人法律责任并追偿损失的权利。
据了解,《紫光展锐股东“暗斗”融资受阻》一文为《财新》于20日发布的一篇报道,称紫光集团大股东希望收回此前员工代持公司拥有的8.37%股权,并且已经对员工代持公司提起诉讼并冻结了部分股权。
报道还称,由于该部分股权被冻结,导致紫光展锐难以完成股改,IPO融资受阻。
对此消息,芯智讯也联系了紫光展锐内部人士求证,对方表示:“该报道理解方向反了,冻结是为了解决员工股权问题,是希望往好的方向去解决。”
在最新的声明当中,紫光展锐也表示,“公司及全体董事正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大力推动公司发展。目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那么,关于这个“8.37%的股权”的纠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结合最新信息来进行一些梳理:
疑问一:8.37%的股权究竟归属何方?
据业内人士透露,原紫光集团控制人在收购展讯通信、锐迪科初期通过违法违规交易安排,以不足100万的成本,将当时估值数十亿的股权置入健坤系公司(北京嘉信汇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锐冠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声称这部分股权将用于员工股权激励。
但即便如此描述并整改,也因涉及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由于上述问题触及国资监管的红线,加之又有人混淆视听,导致员工股权激励一直无法落地,代持公司实际上以极低成本侵占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022年1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中载明,北京嘉信汇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华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锐冠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家代持公司持有的紫光展锐8.3757%股权属于投资人拟投资的资产范围,各方将推动紫光集团尽快解决该问题。
由此可见,法院判定紫光展锐8.37%的股权归属于新紫光集团,投资人就此付出了相应对价,已用于偿还和保障原紫光集团债权人利益。
疑问二:8.37%的股权的去向是哪里?
据知情人士透露,新紫光集团已与紫光展锐多数大股东及政府主管单位达成共识,这部分股权通过法律手段收回后,仍将用于员工的股权激励。
为避免这部分股权被非法转移,紫光集团已通过法律手段对冠华伟业、展锐冠信、嘉信汇金持有的紫光展锐股权提起了保全申请,进行股权冻结。
未来,通过法律手段收回这8.37%股份后,将通过合法程序,兑现员工股权激励计划。
据了解,原代持公司的操作方案不符合法律规定,无法实际执行,且产生的相关税金和滞纳金等费用已近二十亿元。
据说,新紫光集团合法收回这部分股权后进行员工股权激励的成本于此费用规模相当。
疑问三:误解因何而生?
近期,紫光集团委派资本运作经验丰富的马道杰出任展锐董事长,无疑正是有意加快解决员工持股问题,尽快推动融资,为展锐上市铺平道路。
紫光集团通过法律途径合法收回股权,并重启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是纠正原来不合法的操作方案,以正规程序兑现员工承诺的唯一途径。
如果从代持公司手中购买相关股份,不仅不合法,存在利益输送嫌疑,还会因合规问题导致员工股权激励无法执行,且影响展锐上市。
根据新紫光集团制定的合法股权激励方案,展锐股东和员工共同承担股权激励成本,这部分成本与从代持公司手中购买股份所要支付的费用相当。部分小股东受到个别人的误导,对此处理方案产生了误解,低估了非法收购股权的风险和成本。
展锐正在推进融资工作,媒体依据不完整信息的报道,对这部分股权的归属和处理方案产生了误读,这些信息不仅可能影响展锐的融资进程,还可能对展锐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紫光展锐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中的代表企业和中坚力量,无论是股东,还是员工都希望展锐能够抓住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契机,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希望这些有关的“员工持股”的疑问只是紫光展锐长期发展过程中一段小插曲,不要成为其成长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