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在一般普通人的认知里,只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其实动物也可以,甚至能不吃不喝只靠晒太阳的光合作用活着。
据报道,近日研究人员公布了近三年来在海南省发现的2个新记录物种案例:白边侧足海天牛和绒毛海天牛。
这是在中国大陆首次正式记录的,能依靠光合作用提供“养料”的软体动物。
其中,白边侧足海天牛整体造型就像掉落在水中的叶子一样,触角像兔耳朵。
研究团队介绍,白边侧足海天牛在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囊舌目,是一种潮间带底栖软体动物,只有5至8毫米长,不到一个纽扣大小。
一般情况下,每个水洼中会“居住”10多到100多只白边侧足海天牛。
另外一种绒毛海天牛整体呈橄榄绿,身体上覆盖着长短不一的白色绒毛,并在绒毛间分布有橙色和黑色小点,形成融入环境的保护色,有点像毛毛虫。
绒毛海天牛的侧足边缘和嗅角为橙色,且随着个体发育,侧足边缘和嗅角颜色加深,斑点变多,体长约40毫米。
有意思的是,虽然海天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的叶绿体确实“偷”来的。
当他们还是幼虫的时候,就会啃食一些藻类,用口腔里的齿舌刺破细胞壁,再把叶绿体吸出来,置于自己体内消化道细胞中,身体的颜色也从透明变为了绿色,并具有了光合能力,通过光是合作用获取维持生命最根本的能量和有机质。
不过根据海天牛种类以及它们取食藻类种类的不同,它们获得的光合能力时间也不同。
此次发现的白边侧足海天牛便属于能长期维持光合能力的类群,而绒毛海天牛则还需要不时进食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