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在很多人的家中,常常存在这样一个“等待”时间:夏天酷暑无法瞬间凉爽,冬日严寒不能即刻温暖。空调要开启10分钟到15分钟左右才可以达到设定的温度,这其实是一个众所周知、困扰行业数十年的“难题”。
这个难题,随着一款冷媒变流空调的横空出世被彻底破解。在见微知著中,彻底颠覆行业,解决困扰行业数十年难题,为用户带来美好生活体验的,正是海尔。
一次入户调研掀起的行业变革
“哪怕是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制热的速度和效果也快了好多。”第一批冷媒变流空调面世后,这是海尔空调研发人员从用户那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而这项技术难题攻克其实源于一次最普通不过的入户调研。
在经历河南乡镇那次密集的入户调研后,庞大用户群体的痛点,研发人触动颇大:房内层高过高,在冬天制热的时候,需要很长时间室内才会变暖。此外,冬天制热还格外耗电,电费飙升和制热效果不足的矛盾愈发凸显。
这样关乎空调“本能”的问题,为什么行业却迟迟没有创新解决方案?追本溯源,海尔发现了症结所在:
空调制冷、制热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换热器,而换热器中单一的固定分流方式,无法兼顾空调制冷、制热的不同需求,导致冷热效果不能同时达到最佳状态。特别是面对目前越来越多极寒极热气候出现,这一问题愈发凸显。
用户的难题就是海尔的必修课题。但是要为空调“提效”,势必就要颠覆传统,重构制冷系统,正面困扰行业数十年的技术性难题,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从不同流路的一遍遍测试、计算,到阀体结构的一次次仿真、推演,无数个日夜奋战之后,研发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一次上班路上,潮汐车道的设计突然给了研发人员灵感:根据不同流量情况变化的车道,不正是空调换热器中不同流路所需要的吗?这一想法,很快得到验证。
基于可变车道原理,研发人员对支路数量和管路排布进行灵活调整,一个换热器兼顾制冷制热的最佳流路由此诞生,“可变分流技术”被率先攻克。搭载这一技术的空调产品,夏季高温制冷量提升8%、冬季低温制热量提升10%,效果能多管3平方米的空间。单品年耗电量能减少389度电,40MVA上市10个月便突破5万台销量,广受用户好评。
从微小的用户需求出发,充满科技感的发展图景渐次展开,一次引领空调行业技术颠覆的海尔式创新悄然而至。
清华大学石文星教授对此也高度肯定,他表示,冷凝、蒸发换热差异性能在结构上能有机统合,是一项非常巧妙的节能技术,是空调近年难得的技术创新。
科创“活水”浇灌创新“沃土”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不能只靠“单打独斗”,要深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汇聚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谈及从“0”到“1”的创新攻关的艰难,海尔空调相关责任人表示,“在攻克可变分流技术的过程中,产学研协同,大大提速了科研成果的落地。”企业遇到技术“拦路虎”是常有的事,但产学研的无缝对接,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则成了突围“无人区”技术的“助推器”。
以攻克可变分流技术为例,当海尔研发人员探索出最优解决方案时,通过HOPE创新生态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有效并联,从顶层设计、仿真建模测试等维度,各司其职,发挥一己之长,科研成果加速落地。
科研成果不能“锁在实验室”或“停留在图纸上”,企业“出题”,高校“揭榜”,打造一场“有组织的科研”,这是海尔从企业实践端对国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积极响应。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建议中提到,“只有科研机构、大学、领军企业三者相结合,才能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应鼓励企业牵头组织‘揭榜挂帅’,联合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而在与技术资源进行联合创新方面,海尔率先探索开放创新模式,构建了覆盖全球的“10+N”开放创新体系,链接20万+专家,汇集100万+全球一流资源,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创新。2022 年,海尔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构建新型产研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自主可控。
打通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也是海尔多年来能够持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为用户带来更优质体验的重要驱动力量。
锚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引擎。
作为最早实现氟利昂替代的家电企业,海尔始终发挥行业核心“链主”的引领价值,在绿色产品,低碳节能方面走在前沿。中国第一台无氟利昂超节能冰箱,实现节能40%的历史性突破;冷媒变流空调单台年耗电量能减少389度电,每年减排387kg二氧化碳和11.6kg二氧化硫;博观冰箱是行业首个低碳聚氨酯材料冰箱,可降低50%的碳排放……
从绿色产品到绿色制造,海尔“双碳”线路图愈发清晰。制造端,其构建起从“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回收循环”的“6-Green”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战略,驱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去年9月,全球首座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海尔绿色再循环互联工厂正式投产,年拆解能力可达300万台,再生能力3万吨。这也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实践,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不仅如此,在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海尔也以卡奥斯能源管理平台为载体,做深做透能源产业,构筑起以“零碳”为要义的绿色化升级路径。目前,该平台已探索出560多个能源服务场景,1000多套定制化方案。仅在2021年就吸引了450多家企业上平台、用平台,节电2亿度,减少5.5万吨碳排放。重庆美心集团、湖北黄石东贝、天津八里台工业园、青岛中德产业园等能源企业纷纷受益。海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绿色解决方案,对能源行业的整体节能贡献已经达到20%以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科技创新的力量不容小觑。在生产力结构重塑的时代,以科技助力“双碳”,展现了中国制造、中国经济的更广阔的空间以及更多的可能。
海尔的绿色布局也具备相似的气质和前瞻性,用户体验持续占据主导,以科技创新铸就高质量发展,海纳百川汇聚创新生态,海尔的创新步履不息,故事还在继续。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