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中学课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有这样一句必背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 ___ ___ 也”。现在,放下手机和中学课本,来想想,这里应该填“斯人”还是“是人”?
近日,有网友发文《出大事了,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称,其记忆中早年学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却发现现在的课本成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少网友也跟帖表示,自己学的也是“斯人”,不知为何变成了“是人”。
有媒体向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询问,获悉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过“斯”和“是”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
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曾获第十八届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的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汪启明教授。
汪启明表示:“现代教材一般用‘是’,但也有不少读物用‘斯’。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字都有。普通读者不用太计较,只要不影响准确交流即可。这两个字是同一个意思。如果非要弄明白哪一个朝代多用哪一个字,哪一本书用哪一个字,需要一个一个考证。哪个字更普遍更早,相关学者可以做专门研究。”
那么孟子本人用的是哪个版本,现在是否能查到?汪启明说,“能查,但不绝对可靠。因为唐代发明雕版印刷以前,文献都是手写,抄的过程中仓促之间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定版。”
对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现任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巴蜀全书》总纂、《儒藏》主编的舒大刚也提到,文献中两种写法都有,查过文献资料后初步发现“是”较多。
尽管“斯人”的用法也很多,而且部分教辅材料中多次出现,但是学生们还是应该注意,需要以教科书为准,不要被网友争议干扰,毕竟考试评分参考还是以教科书为准。
对此,北京晚报评论称,既然“斯”与“是”的意思区别不大,是否还有必要较真呢?当然有必要。中学语文老师对于古文学习经常是“锱铢必较”,背诵默写一个字都不能错,这也是今天网友能够展开论辩的基础。对“斯”与“是”的较真,未尝不是中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延伸。当然更多的,还是出于捍卫经典原貌的本能,是对“是”的探索,是对“真”的重视。
有网友为了找出“斯人”,大量翻找古籍刻本、教材教辅,甚至连汉语语料库都查了一遍。有疑惑就找证据,有问题就找答案,这种“较真”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对“斯”“是”二字的区分。历来诗人学者都注重推敲文字,汉语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丰富的含义,一字之差常常谬以千里,对“斯”“是”的辨析,是考据传统的继承,也是求是精神的传承。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