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V社再次对穷哥们儿落下了重拳。
近日,V社官方表示为应对玩家大量跨区低价购买游戏,他们将不断加快建议价格的更新频率,以此防止玩家通过转区获得过大的游戏折扣。简单来讲,V社认为如果大量玩家跑到低价区薅羊毛,大数据算法可能默认低价区人均富哥,影响对原住民购买力的判断,故而要调整建议价格,以应对玩家跨区薅羊毛的现象。
说人话就是,“爷要涨价了”。
无独有偶,不久前,大量“云土耳其”玩家的Steam账号被突然封禁。长久以来,国内玩家偷渡到低价区购买游戏而被V社逮住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跳过红信、小黑屋、遣送回国等流程,直接大规模“斩立决”的现象实属罕见。
而就在10月25日,一向以“懒”著称的V社反而动作迅速,在短短几天内搞出了Steam针对游戏开发者提供产品定价的优化工具,并向开发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引,便于让开发者“更加轻松地在Steam上管理产品定价”。
就当人们还在猜测——“摆烂”许久的V社是不是终于要给“整治跨区薅羊毛的行为”创建日程表的时候,大的真来了。
昨天下午,V社公布了最新的“地区定价建议”,所有分区的建议定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作为国内玩家“精神故土”的土耳其和阿根廷,价格增幅则达到了恐怖的450%+。
国区为21%
一切似乎都在昭示——制裁的铁拳已经重重砸下。
斗智斗勇
对于多年来做跨国游戏倒爷的G胖来说,如何处理玩家非法跨区一直是件很头疼的事。
首先,低价区这玩意是肯定不能乱动的。
毕竟,哪怕V社再不做人,让穷哥们掏钱买60刀的原价3A也实在是不讲道理。
由于世界各地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天差地别,强行要求一帮第三世界的难兄难弟与欧美发达国家众生平等显然不现实。
于是,为了让贫苦的第三世界人民能以低廉的价格,直接接触到发达国家的糖衣炮弹,设置个低价区培养消费习惯是最好的选择。
在长期实践过后,Steam证明了,“低价区是一个可行、并且能够充分盈利的策略”。它不仅能够带动游戏销量大幅度增长,也为游戏厂商推行本地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G胖凭借低价区“薄利多销”的策略,成功打通了游戏界的地狱级副本俄罗斯,让Steam在这个“黑客帝国”活了下来,并建立了成熟的正版市场,使俄罗斯游戏市场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本地化生态体系。
这个剧情后来在同为盗版大户的中国内地再次上演。R星等厂商带着以某款知名游戏为首的一帮重量级作品,以180软妹币的友情价,逐渐敲开了国内正版游戏市场的大门。
而另一方面,把非法入境的账号直接抓起来“杀头”在这里也不适用。
平台设置低价区本意就是想要利用低价战略赚大钱,自然需要笼络大量用户增加利润。平台再拿“我是你爹”的傲慢态度教育用户势必会遭到玩家们抵制,最终造成用户流失。而这显然不是要赚钱的叔叔们所希望的场面。
因此,对于这些“违法犯罪”的薅羊毛分子,绝大多数平台仍旧是“绥靖政策”。
以Steam为例,V社对于玩家跨区薅羊毛的行为往往是佛系管控,除了黑卡氪金这种出格行为会被杀无赦以外,最严厉的惩罚只是判处流放罪——将用户遣送回国。
而对薅羊毛绝不手软的索尼,为了让用户老实待在各自的国家,也只是按照语言划分区域,让想要润去巴西的投机分子只能看洋码。
但是对于玩家来说,跨到低级区所带来的价格优势显而易见,再加上有了平台方的默许,玩家自然而然会选择加大力度。
不过,玩家薅爽了,游戏厂商却难受了。
相比平台,游戏厂商面对非法跨区行为时显得非常无力。
对于V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摆烂”态度,育碧、EA这种有自家地盘的行业巨头或许不会太在意,但缺少宣发渠道的中小型厂商却敢怒不敢言,只得听从Steam的建议上调低价区的游戏价格以抑制愈发严重的互联网偷渡,但实际却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种只能含泪当冤种的状态直到某位“大冤种”出现才有所好转。
2020年,索尼带着《地平线:零之曙光》登陆PC平台,尝试在主机大战中开辟新战场。就当索尼刚进入描绘主机界美好蓝图的幻想时间时,发现正在预售阶段的《地平线:零之曙光》被玩家以跨低价区的方式薅羊毛了。
常年在自建生态里作威作福的索尼,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初登STEAM,就能被本地居民的“自由气息”薅一波大的。于是,恼羞成怒的索尼立即为玩家来了次“反向打折”,将许多低价区的预购价格轮番上调。
阿根廷区从539比索升至2100比索,暴涨400%,国区更是两度上调售价,从138涨到了279元。
果不其然,索尼突然涨价的行为受到了大量玩家的声讨,但“罪大恶极,搞的百姓怨声载道”的索尼,在无数中小厂商眼里,却成了帮助弱小群体发声的好大哥。在有了行业巨无霸的带头冲锋后,部分游戏开发者也对Steam提出了憋在心里多年的诉求:
“V社,别TM摆烂了!”
其中,因游戏质量过高,屡次促销依旧无法逃脱被薅命运的独立游戏《纷争终结者:被遗弃的孩子们》,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V社应该“严格监管自己的网络服务漏洞”。
面对众多开发者的联合逼宫,V社也不好意思在明面上继续摆烂。他收起了放任玩家的姿态,更新了用户改区政策,严格限制跨区行为。但是对于大规模已经违规跨区用户的实际处罚,终究还是没了下文。
阿根廷正在哭泣
让我们将目光再放到昨日的“大新闻”。
对于阿根廷和土耳其玩家来说,10月25日是无比黑暗的一天。高达450%+的涨幅,意味着大多数3A游戏在这里变成了只有富哥才能享受的“电子奢侈品”,就像一名推特网友所说的那样“现在第三世界正在哭泣”。
面对如此情景,部分愤怒的原住民将矛头直指那些不知从哪儿涌来的“电子公民”。
诚然,少部分玩家跑到低价区薅羊毛的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叔叔们赚钱,间接推动了部分游戏的涨价。但要说这种情况损害了游戏开发者和Steam的核心利益,导致Steam商店集体涨价,还是言过其实了。
要知道,Steam平台上游戏的定价决定权在发行商手中。而V社只是会结合Steam所收录当地玩家购买力、消费水平,以及实时汇率等诸多数据,为发行商提供建议售价。至于开发商是否遵守建议价格,全凭个人意愿。
就比如《艾尔登法环》和《生化危机4re》这类因开发成本过高,导致游戏定价高出建议价的情况并不少见。
同理,游戏是否涨价也是由发行商拍板。像是前两年沸沸扬扬的《尼尔:机械纪元》国区涨价,就是SE临时加价的典型事件。
目前来看,在开发商眼中,Steam的建议售价只是一张反应游戏市场变动的晴雨表,至于涨不涨价,厂商还需要根据开发成本、产品利润等自身因素再做考量。
那么问题来了,造成这次游戏涨价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在昨天Steam的官方公告中,V社阐明了更变价格的核心原因——随着购买力和外汇汇率的不断变化,他们需要对这些转换建议进行重大更改,以跟上最新情势。简单来说,就是汇率变化导致V社不得不大规模更改建议售价。
怎么想,这都是美丽国的锅!
近半年,美联储的多轮加息造成美元在外汇市场上一路走高,让全球的游戏玩家、开发者和发行商都吃了大亏。
其实早在今年二月,部分土耳其玩家就已经在抱怨因为万代突然涨价,导致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购买《艾尔登法环》。而8月份,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下跌导致老头环价格再次暴涨,彻底击溃了土耳其“本地人”的心理防线。
同样的,前段时间,美元增值的指定受害者——阿根廷,为了对抗国内日益严重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美联储的加息,选择增加关税,并扩大征收范围。很不幸,来自海外的电子游戏被设置了75%的超高税率,这无疑让阿根廷的游戏玩家成了国家间经济对抗的炮灰。
无数阿根廷玩家在游戏社区呼吁厂商不要涨价,但现实是残酷的。虽说如今直坠地狱的阿根廷人民很值得同情,但游戏厂商真的没有办法因为他们的发声就给游戏降价。
因为在阿根廷和土耳其卖游戏,不涨价是要饿死的。
在如今高度全球化的市场下,美元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凡是涉及跨国公司间合作和物料采购与产品销售的企业,最终的结算货币都是美元。
而这一点,在高度依赖国际合作的游戏产业,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举个例子,某个注册在欧洲的游戏公司,工作室设置在加拿大,找了中国的公司做外包动效,然后花钱请了美国声优搞配音,最终游戏卖出去给大伙分的钱很可能还是美元。
虽然厂商与平台都使用美元做结算货币,但游戏销售仍需要依托当地的货币体系,从玩家手里收到的钱可是本地币。在美元升值的大环境下,不少小国的本地货币正避不可免地逐渐贴近它的材料价值——废纸加金属粉末。
为了自身的生存,厂商与平台只能用力抓住名为“涨价”的绳索,爬出这个深不见底的泥潭。
而站着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这场席卷游戏圈,决定阿根廷、土耳其等低价区生死的海啸,可能只是华尔街老爷们手中红酒杯里的一朵浪花罢了。
最后
不可否认,V社“随时间的推移跟上经济变化步伐”的措施让低价区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但可以预见的是,经过这件事后,未来国内玩家想要花点小钱就买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无疑更难了。
而对于如今水深火热的阿根廷和土耳其玩家来说,他们似乎只能祈祷,会有更多温情的厂商涌现出来了。
某独立游戏开发商承诺不会涨价,他说:“独立游戏,应该在困难的时间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