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最近,奥密克戎BF.7变异毒株在国内首次被检出,引发广泛关注,被预测可能会成为未来全球主流毒株。
据悉,BF.7相对于BA.4或者BA.5具有更强的传染力、扩散性、逃逸性、隐蔽性,代际间隔更短,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我国内地至少已经有5个地方检出,在深圳甚至有一病例与路人相遇后就造成了传播。
9月2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报告1例病例,是BF.7变异株首次在国内引起本土疫情。
10月7日,广东韶关通报发现BF.7、BA.5.1.7两个传播链条。
10月9日、10日、11日,内蒙古乌兰浩特、山东青岛、广东深圳先后出现BF.7,在深圳同时传播的还有BA.2.76、BA.2.2变异株。
据深圳方面通报,在流调过程中发现,不少病例是由于不正确佩戴口罩而发生感染。
其中一病例在外地旅游返回深圳后确诊,流调发现其与路边一行人相遇时,两人均未戴口罩,导致行人感染,并且造成多例后续关联感染个案,带来较大传播风险,不排除后续出现新增阳性个案的可能。
BF.7是BA.5.2.1.7的缩写,被认为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衍生的第三代亚型,中间隔了BA.2.75变异株。
BF.7感染后表现的症状包括高热、持续性咳嗽、身体疼痛、头痛、喉咙痛、嗅觉改变、食欲不振等,与新冠奥密克戎早期亚型变异株感染后的症状类似。
近期,BF.7在欧美地区迅速流行,感染占比越来越高,比如比利时已达25%。
目前,世卫组织正在高度关注BA.2.75、BF.7、BA.4.6等新的变异株,并警示BF.7正在全球传播,“几周内或成主流”。
好消息是,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外现有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我国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重症、死亡也仍然具有良好保护作用,而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