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啤酒、烧烤、花生、毛豆,这是夏季限定的美好。但是,有时候,我们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吃坏肚子。此时,除了不要再乱吃东西调理肠胃之外,我们身体内部的肠道菌群也会控制免疫系统,帮我们尽早恢复健康。
肠道微生物除了在消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抵御疾病以及生产人体必要的维生素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令人意外的是,它也在悄无声息控制并反映着我们的情绪。
回想一下,当你吃到好吃的东西,是不是觉得很开心,而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则会想吃些好吃的缓解自己悲伤的情绪。同时,你的情绪也会反映在胃肠道上——紧张到拉肚子并不是是一种形容,而是真的会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那么肠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情的呢?关键就在于大脑和肠道之间的通路——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让我们无需思考就可以完成呼吸、吞咽和消化动作。该神经将我们的脑干连和消化器官连接起来,这些神经纤维最终嵌入到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内层。
这条“高速公路”让我们大脑和肠道可以“互相交流”。当肠道细菌分解食物颗粒时,它们会产生代谢物,迷走神经可以感知它们。反过来,这条神经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大脑,从而调节消化过程。
但是压力会关闭迷走神经,阻止其执行这些重要任务。如果迷走神经由于压力而无反应,它就不会释放出能缓解炎症的抗炎分子。这也就解释了之前提到的为什么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会拉肚子。
如今,学界已经认可了脑-肠轴在维持体内平衡重要性,并且在积极研究它对于我们情绪的影响。
此前,来自费城的科研人员就系统地进行了实验,希望可以发现肠道内微生物群落对情绪和心理易感性的影响。
科研人员将参与试验的大鼠分成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它们只在自己的领地上休息;另一组事社会冲突组,它们会被放到另一只好斗的大鼠的领地上,二者之间难免会进行一系列剑拔弩张的互动。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它们的粪便样本,比较其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改变。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冲突,社会冲突组中的大鼠体内的杆菌和梭菌的含量更高,而拟杆菌的含量更少。杆菌微生物包含多种抗炎物质,梭菌的增加通常也与炎症有关,它们的增加是一种对应急验证做出的健康反应。
但是,社会冲突组中的大鼠的表现并不相同——有的自信面对挑战,有的则躺平摆烂。两种菌群在这些大鼠身上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在经历过几天的冲突后,自信的大鼠体内的杆菌、梭菌比例在不断增加,而胆小的大鼠体内这些菌群的比例则并没有表现出适应性变化。
在试验大鼠身上发生的事,同样也出现在了我们人类身上。
在一项针对临床抑郁症患者粪便样本的分析中,科学家发现,与非抑郁症患者相比,抑郁症患者肠道中的肠杆菌科等微生物较多,但是普拉梭菌较少。而且,这种梭菌越少,抑郁症状就越严重。
如今科学家已经开始着手寻找微生物与大脑的联系可能会带来新的治疗方法。一些医生和医药公司已经在探索治疗抑郁症的典型益生菌——口服细菌补充剂,尽管它们通常不包括在新研究发现的缺失的肠道微生物中。
尽管我们对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和了解还处在早期阶段,但是不可否认,肠道微生物对于我们情绪的作用。
肠道作为我们的“第二大脑”,以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影响人类的健康。下次遇到不开心的事,吃点好吃的没准真的会让你的心情好起来。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