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现在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
这是经济学家任泽平,近日在“2022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年会”上的金句。
他称这是“个人观点”,但又指出这是“时代的力量”。
他给出了一组数字——10年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销售额将超过10万亿,是最有希望替代房地产的领域(2021年房地产销售17万亿)。
但实际上,他作为一个“网红经济学家”发表的这个观点,至少落后于专业投资机构5年。
在2017年左右,IDG资本、经纬创投等一线投资机构,已经在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完成了关键布局。
这些机构中,经纬创投甚至投资了小鹏和理想两家新造车企业。
经纬创投投资董事刘壮表示,经纬是一线基金中,“系统性转型新能源”非常早的机构,“经纬不但投了整车企业(小鹏、理想),在产业链也有布局”。
而容百科技也是除了小鹏和理想汽车之外,经纬创投在新能源领域的又一个明星案例,是科创板首批上市25家企业之一。
投资不能投当下,看3-5年之后
容百科技并不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
这家专门为动力电池大厂配套正极材料的公司,其创始人白厚善不但是一个技术专家,还是一个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其第一个创业项目“当升科技”12年前就在A股创业板挂牌上市。
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因为直接决定了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又关乎电动车续航里程,成为技术迭代最为频繁的环节之一,专注这个环节的初创公司也很活跃。
容百科技的高镍三元材料实现了阶段性技术卡位,同时还绑定了宁德时代这个超级客户,这让其成为投资机构最为理想的标的之一。
经纬创投在2018年投进了容百科技估值超百亿的C轮融资,当时后者就已经是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独角兽”。
经纬创投投资董事刘壮说,自己在2016、2017年左右,就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容百科技的情况。
从技术角度,吸引他的是容百科技的前瞻性布局。
当时比较主流的是“5系正极材料”(正极材料中镍的配比占50%),但在技术路线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做一级市场投资不能投当下,而是要看3-5年之后的主流”。
他表示,风险投资机构一般也不投10年之后才能成熟的技术,“这不是成长型投资,而是产业投资”。
当时容百科技正在研发8系,瞄准的恰好就是三五年后的市场。
这种技术路线布局节奏,正是经纬想要的。
而且容百科技最早做3系,再到5系,以及当时研发中的8系,技术演进路径清晰,“这证明这个团队本身有技术迭代能力”。
所以容百科技成为了一个标杆式的投资标的,“我更倾向于投那些拥有明确技术路线,至少未来五六年是确定的公司,其实回报倍数一点都不低”。
但是好公司大家都看得到——对于容百科技这类确定性强的公司来说,想要投进去,其实也并不容易。
公司创始人成为机构未来投资的标尺
刘壮表示,当时想给容百科技送钱的投资机构很多,但经纬本身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以及十足的诚意,最终拿到了C轮融资的份额。
“经纬在一线基金中很早就系统性转型新能源了,我们确实看好这个领域,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刘壮称。同时,经纬的管理团队也把投资容百科技这个项目,视为新能源布局的关键一环。
经纬的反应堪称迅速。
高管团队很快就和容百科技创始团队见面,详细讲述了经纬在整个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事实上,经纬在项目投资方面有较为灵活的机制。
如果投资人看到了“差不多”的项目,可以把项目概况发到一个名为“独立投资”的群里,这能让决策流程快1-2周。
另外在遇到特别抢手的项目时,投资人可以拉上另外两位合伙人并在报备后,快速推进项目。
按照经纬的解释,这是希望用最小的作战单元实现最大限度的灵活性,而不是把机会错失在流程里。
但这个机制多数适用于早期或者天使项目,而容百科技C轮融资已经偏中后期,所以这个时候除了速度,经纬更多是展示了诚意。
这种“诚意”包括,在有的机构感觉(投进去)希望不大而打道回府时,经纬投资董事刘壮专门从上海赶到宁波。
另外,在容百科技上市后,经纬也很长时间没有减持,“我们也是长期持有”。
刘壮表示,对于容百科技这样的标的,“经纬一定要想办法攻下来”。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认为在2018年那个时间点投了容百科技这样的头部公司,对于经纬在整个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颇有帮助。
“因为投资机构都在竞争优质标的,而经纬不仅投了小鹏和理想,还投了容百这样的产业链头部公司,凸显了体系优势,同等条件下就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他认为,这种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另外整个团队的认知也获得了提升。
在投资容百科技之前,人们可能觉得投硬科技相对来讲对人的综合能力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有技术就行,主要关注技术大牛,但实际上投了容百科技后发现,“这个赛道对于人的综合能力其实是有多方面要求的”。
他认为,电池这样的高资本硬科技赛道,需要创始人在资本运用、人才招募,以及上下游行业资源等多方面都要有比较强的能力。
“我们见过白总、做完容百科技这个项目之后,关于什么样的创始人有可能做大,我们就有了一个标准比较高的标尺。”刘壮说,“这对于我们判断这个项目未来能不能成为百亿美金的公司,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如何投出下一个“容百”
总结容百科技的投资经验,刘壮表示,影响一个公司是否能成为独角兽的因素有很多,但赛道是一个关键因素。
“我个人还是先看赛道,成长性的大公司肯定处在大赛道”。(赛道)天花板高,同时公司成长非常快,年化30%、40%以上的增速,才可能出现独角兽公司。
如果赛道没选好,只能去投“小而美”的公司,也可能有不错的回报,但估值的天花板会相对有限。
然后就是时机。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的时间要合适一些,比如如果现在从零起步去新做一个整车企业,基本上机会就很渺茫”。
创业者要选择一小部分人已经认可到(智能汽车)这个趋势,但大众还没有完全认可的那个时间点(渗透率在10%-30%),“那个时机最容易拿到钱,也最容易起量”。
投资人的情况也类似。“投太早可能会长期坐冷板凳,投太晚巨头已经完成了跑马圈地,所以在渗透率30%以内这个时间点,投进去最合适”。
最后是对于团队的判断。
“我觉得最有可能做大公司的人,他的综合能力要强,不光是有一招鲜的技术。”刘壮说,创业者的招人用人能力、格局等,可能比一时的技术领先更关键。
“最终还是长跑,而且未来要跑四五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靠创始人单打独斗其实很难,还是要有一个能力互相匹配的团队来一起做这个事情”。
具体到动力电池领域,他认为在现有技术路线中,纯依赖产能扩张,再出现类似于宁德时代、比亚迪那种级别的巨头,可能性已经不大。
不过对于钠电池,或者其他技术路线,如果找到储能或者低端电动车那样的场景,还是有可能出现千亿或者百亿级别的小巨头。
“要放低预期。(这个领域)不能再奢望短期内投出一个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了。”
刘壮表示,对于投资人来说,不要总想着要去投一个万亿公司,“这种公司十几年都不一定遇得到”。
他提醒,投资人如果把标准降下来,专注于一些细分领域,比如投一些电池的非主材或者下一代电池材料,还是有机会投出一个百亿美金的公司。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