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最近的新闻依然让人血压升高,离开课堂很多年,没想到课本里的插画还能画成这样。
除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被吐槽,随着舆论发酵,后续网友还翻出了不少存在问题插画的图书,让人越看越气。
目前官方消息的说法是会重新绘制,昨天教育局总算又发布了一条消息,表示将彻查教材插图问题。
狂丸也不想讨论太过复杂的东西,咱们今天单纯地看图聊天。
我在网上找到了几本民国时期的课本,再加上一些网友之前晒出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看数十年前,甚至近百年前的教科书、儿童读物中的插画设计,都画了些什么。
先就直接看「数学课本」吧。
下面这本来自网友晒出的《初小算数教科书》,由新民印书馆发行于1939年。
插画是一道重量计算题的配图,与文字搭配得没有违和感,画出了文字的应用场景。看着普通,但与生活相关:
类似的还有下面这几张插画,插画中的人物造型也很简单,但他们的动作神态并没有出戏,都忙着手头的工作。
(图片来源自孔夫子旧书网)
这本来自上海中华书局的《小学算术教学法》发行于1933年,算是给教师看的,但里面的插画估计和学生的教材通用。
要讲计算地面大小时的单位,配图是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员工数量,配图是一个工厂。
这个菜市场的结构看着略微奇怪,8道题全在这幅图里了,人物的形态表情也很自然:
再来看看英语。
这本《初中英语读本》发行于1933年,第一课讲的是「小伙儿上学」。围绕从床到人这两张图,标注出了多个关键单词,阳光、起床,穿衣服,甚至还有早餐。
这猫我只能说画得太好玩了:
这套英语课本中,插图的人物五官同样没有多么精致,更谈不上好看,但也没什么多余的表情,看上去知道是学生。图片恰当地配合文字,这不就是课本所需要的么?
用英文提出问题,选择正确的配图,这道题你会做吗?
判断题搭配的插画,哪个句子描绘场景是错误的:
这几颗牙画得有点过于写实了。
再来看看语文课本。
说到语文,不得不提一下这本1932年的《开明国语课本》了。插画部分是我国现代漫画事业先驱,著名漫画家丰子恺负责绘制的。
这本书以儿童生活为中心,描绘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同时也兼顾了文学性,起到了教学作用。
网上之前还有不少人讨论过一本地理教材,是上海世界书局1926年左右出版的《新式初等地理读本》。
它的插画也很有趣,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经典地看桅杆:
(图片来源自网络)
课本中用想象力形容了个省的样子,山东看起来像是骆驼:
陕西省则像是正在起舞:
这种拟人化的联想其实在现代网络中也常用到,感觉很妙。
说完教材,再来看一些曾经的儿童杂志。
《小朋友》创刊于1922年,距今正好100年的时间。这是一本青少年读物,面向的是小学生。
下图选自1922年的第18期「故事画:狮子和蟒蛇」,狮子想喝水,蟒蛇利用身体像绳子一样把水打了上来,童趣十足。
而下面这幅插画来自中华书局发行的《小朋友画报》,它创刊于1934年,内容针对低龄儿童,涵盖了不少孩子们日常能够亲自体验到的故事。
就像是插画里的这行字「没有成熟的果子,为什么不能吃」。
这期出自1935年,看脚猜谜:
1922年创刊的《儿童画报》内容主要以图画为主,内容有歌谣、谜语、童话、笑话等等。
这期「算数新口诀」是1923年第18期中的内容,在讲述口诀的同时,附带了贴合日常的内容,部分插画还有点搞笑。
二六得十二,讲的是小伙子用斧头挖了十二块石头,结果自己的斧头也折了。
二八得十六,说的是十六棵樱桃树,栽成了两行,但转头一看,有个小孩挂在了篱笆上。
二乘三得六,小伙子去逗六只小鸡,结果被母鸡给教育了。
有需要记忆的数字,有故事,有插画作为画面补充,面面俱到。
看了一圈,问题来了,教材和图书里为什么需要有插图,图片真的随便弄下就行吗?
答案很明显,图文互助,文字可以借助插图来表达内容,可以增强对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年纪较小的学生来说,相比认字他更喜欢看画,好的插图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快理解课本,更能帮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
所以插图是传授知识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插图紧贴课本内容,美观大方,必然有助于学习。就像我现在脱离课堂多年,但当时印象深刻的图画依然能让我想起当年那些课文。
总之,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希望我们现在的插图,可别再比不过百年前的设计。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