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南京大学对国际排名说“不” 一波“退榜潮”要来了吗?
2022-04-28 12:13:46  出处:雷峰网  作者:我在思考中 编辑:宪瑞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近日,南京大学明确表示:拒绝国际排名。

在4月15日公布的《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南大校方表示,在《南京大学“十四五”规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编制中,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曾经,南大作为国内首个引入SCI“洋指标”的高校,如今也第一个释放出了跳出高校排名内卷的信号。在世界大学排行榜日益遭受诟病的趋势下,南大此举无疑会是一个好的开头。

1、国际排名为何不再受推崇

世界大学排名涌现于20世纪以来的出国留学潮,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高校的发展。目前主要的国际排行榜有四个,分别是英国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英国QS世界大学排行榜、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这些世界大学排名在很多方面发挥了其积极作用。对高校提升自身发展质量来说,国际排名是一个直接的参照指标。排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科建设、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成果,从而为高校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

同时,排名在获取办学资源、人才引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排名也是高校进行品牌运作和招生宣传的一个重要考量。因此,大学排名的本质,是大学用以评估、反思自身的参照,同时也是可以提升学校声誉、获取办学资源的有利手段。

对于公众尤其是学生群体而言,国际排名能够为其求学提供有效信息。另外,在企业招聘工作中,国际排名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但是,在“排名”这一游戏竞争的逻辑下,如今我们已经看到,国际排名带来的诸多怪象、乱象已经暴露无遗。问题出在哪里?

指标体系差异大,难以反映真实水平

目前在一些主流的国际排名之间,评价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水平。

比如,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声誉”这一指标占比高达40%。软科排名则相对更注重学校教师的科研情况,如获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等的教师数量。而在泰晤士排名的评价标准中,教学、研究和论文引用三项权重最高,占比均为30%。U.S.News美国综合大学排名的主要评估指标中,声誉(包括全球研究声誉12.5%和区域研究声誉12.5%)是权重最高的一项。

南京大学对国际排名说“不” 一波“退榜潮”要来了吗?
图注:U.S.News排名指标

南京大学对国际排名说“不” 一波“退榜潮”要来了吗?
图注:软科排名评价指标

这些评价指标差异的存在,导致了高校倾向于选择自身排名更高的某些指标方面进行宣传,因此排名不能反映学校真实的综合实力。

某些评价标准引起公众诟病

“国际化程度”这一指标普遍见于各大排行榜的评价体系中,它也是备受公众质疑的一项指标。

长期以来,“崇洋媚外”、“超国民待遇”等言论不绝于耳,但这一现象屡被质疑,却屡无改善,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留学生率会影响学校的国际排名。而且,相对于其他与高校科研水平更直接挂钩的指标而言,国际学生比例这一指标是更容易操作和达成的。因此,高校花大量资金招收国际学生,并为其提供超越本国学生的待遇,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要想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不再对中国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就一定要对看重留学生率的国际排名说“不”。

造假买榜,国际排名已经“烂”了

为了在排名竞争中拿到一个好看位次,有的大学竟花钱买榜、数据造假,一系列的不正当行为降低了国际排行榜的可信度,也损害了学校自身声誉。比如,今年三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被曝出向U.S.News提供虚假数据。然而,这样的欺骗性操作对于提升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又有何实际帮助呢?

本末倒置,丢失办学育人初衷

在国际排名这一“指挥棒”下,高校在自身发展的各方面规划上显得浮躁且盲目。排名与资源分配挂钩,以排名来指导学科建设,这导致学科的发展不均衡。

在这项追逐排名的游戏中,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被耗费在提高排名上,纯粹的科研和教学因而被冷落。真正想静下心来做科研的人也不得不被功利化的趋势裹挟,灌水、学术不端也因此屡见不鲜。

同时被伤害的,还有大学的教学质量。从排名中,我们无法知晓老师们的课上得如何,学生学到了什么,真正体现学校办学质量的因素被忽视了。

当然,高校是否拒绝排名,会考虑到其本身的层次,一般来说,本身优秀的大学更可能不会关注排名,而那些相对靠后的大学则会倾向于重视排名,借以获取资源和声誉。因此,短时间内,国内高校参与排名竞争的整体状态想必不会有太大改观,就如“985”、“211”并没有很快被“双一流”所取代一样。

拒绝排名,解绑之后向何处去

南京大学对国际排名的拒绝,是一个好的开始。

拒绝排名,本质上拒绝的是对简单指标的盲目追逐,而转而回归大学教学育人的本质。

据报道,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教授表达了对国际排名的态度:

“国际排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并广为传播,往往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内很多高校都特别在意。”操太圣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很多高校是被国际排名“牵着鼻子走”,过于追求其中显性、片面的指标,却忽视了教育最重要的育人功能。“教育是系统性工程,用排行榜的简单化指标来作指引,必然会带偏高校的办学方向。”

无论是大学排行榜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还是此次南大的表态,都已经开始促使大家正确看待排名,对高校排名这场竞争进行理性反思。

如今,国际排名的热度及其在公众眼中的可信度已经不如从前,但对“排名”说不,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无论是对于高校,还是对于公众,“排名思维”都是根深蒂固的,去除排名“绑架”,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

拒绝国际排名,并非拒绝一切评价。显性的排行榜可以无视,但隐性的排名依然存在,本质上,各方都需要评价来实施各种决策,高校需要一些指标来建立自身形象,公众也需要一些参考来获取对高校的认知。

与国际排名解绑以后,中国高校仍需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评估在淡化排名意识方面都是良好的尝试,但无论如何,排名终究会是一个参考标准,比如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当初就曾参考了主流的排行榜,一度备受争议。

去排名,至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南大对国际排名的拒绝姿态,在公众层面也收获了很多的赞同与支持。

但在行动上,此次南京大学拒绝国际排名之后,是否会有其他高校跟进?事实上,此前也有其他一些高校在拒绝排名方面有所表态,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2020年提出,从2022年起不再向任何世界大学排行榜公司提供数据。2021年,兰州大学则主动退出了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

当然,高校是否拒绝排名,会考虑到其本身的层次,一般来说,本身优秀的大学更可能不会关注排名,而那些相对靠后的大学则会倾向于重视排名,借以获取资源和声誉。因此,

短时间内,国内高校参与排名竞争的整体状态想必不会有太大改观,就如“985”、“211”并没有很快被“双一流”所取代一样。

南大此次退出国际排名“群聊”会不会成为一个风向标,中国大学会不会即将迎来一波“退榜”热潮,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宪瑞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大学#南京#排名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