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十年,一个人可以安稳成长,度过他的青少年时期。但在这个时间刻度内,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样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对于微信朋友圈来说,它的十年随着一个个大小版本的变化,反映了这个时代朋友圈用户的酸甜苦辣,这是一部生活的变迁史,也是一部大众的情感史。
4月19日是朋友圈十周年,CNMO推出“微信朋友圈十周年”系列专题报道,与你谈谈朋友圈的那些事儿,本文的话题为“我与朋友圈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千禧年之初,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是奢侈品,对着3英寸的按键机乐此不疲的我们才是常态。那时候的手机,单纯的只是手机,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手机只不过用来打电话发讯息,连拍照功能都显得微不足道。10年恍如隔世,智能手机在2010年之后犹如井喷一般,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社交软件,那时候的手机,俨然已经不只是手机。
当然了,我们要聊的不是手机,2021年1月,一款在未来风靡全球的社交软件——微信进入到公众的视野,当时QQ还是社交软件届的“霸主”,微信这位“无名小卒”让很多人提不起兴趣,我也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不过我这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可没那么“老古董”,对于新鲜事物我总是接受得很快,于是乎便加入到“微信扩列”中的一员。说实话,当时我对微信是有那么一点小偏见的,瞅那朋友圈,跟QQ空间长得大差不差。真正让我对微信“路转粉”的,是那件事。
其实我也是个小小的“乒乓球迷”,乒乓球作为“国民运动”之一,相信大家在体育课上肯定都遭受过乒乓球的“摧残”。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张继科以4:1的成绩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实现了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三项个人冠军的大满贯。
对于一个乒乓球迷而言,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总会让人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发了我人生中第一条朋友圈“张继科牛逼”。发完朋友圈后,一个小时内我便被评论“刷屏”,其中大部分朋友都在跟我讨论乒乓球“战况”。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朋友圈与QQ空间区别最大的一点,便是私密性,只有共同好友才能看到互相的评论,过滤了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极大地提高了讨论时的友善度。在一个夏暑褪去、秋风红叶的季节,张继科“见证”了我与朋友圈的初次“邂逅”。
时间跨越了4年,我在这段时间里逐渐喜欢上发朋友圈,偶尔发些个人言论,偶尔转发别人的作品,无聊的时候下意识刷刷朋友圈,消磨些许悠闲时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航天梦”,处于青春期的我无比向往广袤的宇宙,空闲时总会浮想联翩,地球之外有没有别的生命?宇宙到底有多大?何时才能实现宇宙旅行?奇怪的想法在脑海中围绕,陪伴我的只有深夜中的蝉鸣。
2016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当时我正处于高考结束后的欢乐时光,进行了三个月的“报复性游戏”,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微博、贴吧等平台在游戏面前通通让道,唯一关注的地方可能就只有朋友圈,可以说朋友圈也是我那段时间获取新闻的唯一渠道。
如你所想,我正在CSGO里中门对狙,拆C4时拿起手机瞄了一眼朋友圈,看到了这则震撼我一整年的新闻,当时脑海中浮现广袤的太空、璀璨的星球,以及下意识松开了拆包键的爆炸声。虽然输了游戏也没有赢了人生,但体现了多刷朋友圈的好处,即使你沉迷游戏“与世隔绝”,但总能在朋友圈中发现你想要的消息。
这时候有人会说“我没这么远大的爱好,朋友圈能给我带来啥?”这你可问对人了,前两件事着重讲“物”,但这件事重在于“心”。
近几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看着广大同胞遭受的苦难,我的内心也是无比沉重。疫情的加剧也伴随着工作的波动、情感的起伏。2019年,我所在的武汉突然爆发疫情,对很多人的生活造成极大冲击,我也难于幸免,失去了工作、耽搁了感情,一切似乎都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深夜里,我打开了熟悉的朋友圈,祈祷的、旅游的、卖货的,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决定不在朋友圈倾泻负能量,转而开启了朋友圈中我从未使用过的一个功能——仅自己可见。
每当emo time时,我总会在朋友圈肆意宣泄情绪,没有人发现,也没有人能发现。虽然我已经度过了那段黑暗时光,但却逐渐喜欢上这种“私密时刻”,对我而言,朋友圈成了一个树洞,将负能量留在黑暗处,将好心情呈现在曙光中。
短短三件事,涵盖了朋友圈在我人生中的三个重要阶段。在我的朋友圈中,有的人从不发圈也不点赞,有的人热衷发圈和点赞,有的人爱好集赞参加活动,朋友圈也算是一个小江湖,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懒得发圈,但仍会记得那些繁华旧梦。
我们可以从漂亮的古书装帧、精美的信笺、古老的瓷器中探寻古人情趣的痕迹,亦能在朋友圈、微博、知乎了解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