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中兴通讯是谁?能做什么?二十年来,谢峻石历经无数「自我介绍」时刻,重复有关身份定位与企业价值的深沉思考。
而今面对数字经济勾勒的智能未来,他已有新的答案:做有趣、创新的知识分子,也做务实、专业的通信筑路者。
2018-2021,对中兴通讯而言,是低调潜行的三年。
将这段旅程置于企业发展三十六载的整体跨度中再看,则更具有扛住风险、砥砺前进的特殊意义。
随着中兴5G研发力不断提升、产品线丰富拓展,昔日事件阴霾渐渐隐淡。过去一千多个日夜的风雨,正载入5G编年史册,彰显全球化价值链各环节彼此磋商的蝴蝶效应,并牵动国际供应体系内部产业分工与跨地协作等现实景象一道浮出地表,最终指向「中国制造」的本质出路:自主创新,厚积薄发。
中兴从001号工厂开始,为数字经济铺砖盖瓦;也在向下扎根的时间里,默默实践「三高」——高额研发投入、高新人才引进、高效科技创新。这个位列世界前四、中国前二的通信领域巨头,目下已然回归行业领跑者赛道。
执行副总裁谢峻石心有万般感慨,化作一句:
“实力才是硬道理。”
▲谢峻石接受《邓璐时间》第三季采访
回望千禧年,青年谢峻石正要走出清华校门。他选择将青春扎根国际通信领地,也成为世界目光里中国科创大军的代表性一员。
往后与中兴相伴廿载,每逢艰难时刻,想的最多、做的最多的,唯有「坚持」。
既往岁月早在每位技术人身上拓下坚守数字经济的文化烙印。
▲2021年,中兴通讯首创
“极简车载5G方案“,助力轨交数字化
未来,他们仍将心向筑路,坚信路在脚下。
1.001号筑路人:从5G先锋到应用先行者
坐落在南京江宁区的中兴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享有一块001号门牌。
占地1300亩的园区,不光大,任务更重。谢峻石笑称:“做「1号」挺难。”面朝走弯路的风险,身负高成本的现实。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将领略不一样的风景。身为5G先锋的中兴,显然并不畏惧成为先行者。
▲谢峻石与邓璐博士参观智能制造基地
试试便知。
2020年正式启动后,这家「超级工厂」便承载着中兴「5G制造5G」的期待,即刻转入生产,也走进大众视野。
谢峻石细数中兴如何部署传统业务场景下的创新应用:
首创5G空中走廊,充分利用空间,节省近50%的场地,配送效率提升5倍。
基于5G机器视觉的机械臂自动叠板,令效率提升3成,精确度提升10%。
基于5G云化AGV的单板周转,以机器代替人工,无缝衔接生产线。
......
这一方制造基地已摇身变为5G创新的庞大孵化器,而5G也悄然推动工业生产系统实现想象重构。
罕见人影的厂房内,处处流露中兴打造「黑灯工厂」的技术巧思,更可见其拥抱「数字经济」的终极野心——不但要做到技术领先,更要依托技术实现商业领先。
成为市场王者之一,中兴已经做到了。
从此前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财报看,中兴创造了历史最佳的同期利润成绩,通信设备行业的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国内海外市场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此外,中兴还向企业数字化、汽车电子等领域开辟产业疆土。
而与利润同步长进的,是不可忽视的企业科技含量。
为追随通信技术变革,保证中兴在通信业第一阵营的地位,中兴已连续三年年均研发投入超120亿,以重金加持数字梦。
“芯片是产品的心脏”,更已成为内部共识。
为谢峻石敲响技术升级警钟的,正是三年前一场风波。面对既定事实,受住批评、耐住寂寞,是必要采取的坦然心态。那么下一步,专注专利、芯片、算法和产品架构,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更成为迫在眉睫的实操要务。
「自研芯片」便是当下重中之重。
在芯片领域,中兴并非新手,而已有20多年摸爬滚打的前在经验。
1996年,中兴IC设计部成立。
2003年,在原有基础上构建全资子公司“中兴微电子”,专门从事芯片工作。
只不过,九十年代降低设备整机成本、争取议价权的业务目标,而今已演化为性能和成本的双重考量。谢峻石很清楚,使用自研芯片才能更完美实现想法架构,达到性能指标最优化。
而往后想在国际市场中长久谋生,或在越发激烈的竞争语境中取得实质优势,那么芯片设计与研发主动权,必须拿捏在自己手里。
既是被强力推动,也出于企业发展自觉,中兴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下了“血本”;围绕“连接”和“算力”两大领域,持续研发芯片、算法、架构等底层技术,同时加大对重点产品技术领域和方向的探索,以期实现相关技术赶超。
做有趣的创新者,为通信筑路,为科技筑路,为数字经济筑路,不是说说而已。
此番深入长久的蓄力,是中兴身处危机时刻的决绝有为,也正说明中国企业已进入全球体系中难度更高的智力关卡。在保持开阔视野之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而中兴之心,在于「中国兴旺」。
遥想1985年,中兴通讯成立于深圳。品牌诞生之初,命名者即赋予其「产业报国」的意志。
身为七零后的谢峻石对此深有感触。「打电话贵且不易」,曾是一代人的校园记忆。从改善人们通话条件,到整体消除数字鸿沟,“科技改变社会”绝非一句空谈,而恰是关联大众生活肌体与时代发展语境的真挚愿景。
▲中兴通讯南京研发中心
如此,怀抱体量社会现实的质朴情怀,中兴凭借向下扎根的工匠精神和身作筑路者的文化热忱,自觉投入数字中国的建设格局;既为国增进科技硬件水平,也使产业报国逐步“变现”为企业自身发展的深远动力。
因为,国家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个人强。
个人、企业与家国从未分离,未来也仍将「三位一体」。
2.全球化启示录:从技术战争到自主创新
作为第一波走出国门的企业,中兴具有「既本土,又国际」的双重气质。
从1996年确立从国内到国际的战略转变,到1998年拿下海外市场首个大单,成交9500万美金,中兴早早成立小而精的先遣队,击败持有大规模团队的西方厂家,一路拓展海外业务。
谢峻石用两个字来概括中兴的国际化之路发轫:「海漂」。
而他本人也跟随企业足步,一头扎进全球化浪潮,由此,谢峻石和中兴便一并化身可供观测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合作体系的动态视窗、典型样本。
如今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已卸下「物美价廉」的传统标签,换上Cost Effective(性价比高)的新装,在诸多领域引领潮流。
见到中国走在发展中国家前列,谢峻石不无感慨,更有将前沿技术力量传递给其他地区的情感共鸣和价值情怀。
这一切国家级成就、企业自信及个人自豪感,皆源于全球化语境中的科技自强。
▲2021年11月3日,中兴获颁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技术研发是国之根本,亦是企业命脉。
对中兴而言,痛定思痛后的战略转型,也促其在关键技术的突破路径上啃下硬骨头。
如若一味专注技术战制造的破坏、中断与威慑效应,恐其早已止步过去。而它主动把握危机带来的积极意义,方可自我打开一线生机。
对国家而言,18年中兴受挫,极大提高社会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的深刻认知。由国家发力、加大芯片业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的行动,加快从认知到落地。
虽则,前有频入纷争的华为、中兴,后有使用受限的Tik Tok、无端受责的TCL,中国技术企业奔向国际市场之路,显然并不好走。
无论是自身实力的蓬勃壮大、文化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还是产品在全球影响力的持续扩散,任一方面的「张扬」,皆可能招致怀疑声浪、或遇更多卡脖行径。
身处现代世界,既可享受取长补短的发展机遇,也时刻面临牵一发动全身的困境坎坷。然自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化)以来,人们就已将其生活系于相互协作、贸易的大环境中,共享优势,亦彼此竞争。
当全球化风浪高高扬起,畏缩或回避已不可能。
中兴只能坚守阵地,并在全球语境中增强自身「跨文化」管理能力。这意味着:尊重国际秩序而非互筑壁垒、以邻为壑,敬畏市场规则但不懦弱退却、放弃竞争。
而世人皆知,惟令知识实力真正达到世界顶尖,才能取得市场发言的一席之地。故在顺应全球化趋势、参与多方合作的过程中,寻求相对的产业自立、技术自觉,十分必要。
尤其在关键技术节点上,不能单纯相信进口、依赖他者。
自主创新,才能获得话语权,保有姿态和尊严,赢得更广阔的数字天地。
文章来源: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