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we need english!”
在国产游戏《鬼谷八荒》Steam的评论区里,出现了国外玩家求英文的评论。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老外求“英化”的操作,早在《太吾绘卷》等国产游戏火出圈之后,评论区里就充斥着让制作者出英文版本的请求。
《太吾绘卷》也好,《鬼谷八荒》也罢,这些游戏像是载体,把一些属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成功输出给了国外的玩家,让武侠与修仙成功破了圈。
这种文化输出的方式集中为两种,一种是题材上选择中国特有文化,像上述提到的两款游戏皆是如此。还有一些游戏虽然并非特有题材,但利用游戏中夹带的“私货”,也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传递给外国玩家。
这其中,尤以重现历史和战争的模拟类游戏最为常见。以冷兵器战争游戏《战意》为例,这款游戏搭建了一个自由对战的大世界平台,使用的兵团也都是来自各个国家、不同时代,这给了制作者足够大的填充与拓展空间,让更多中国的兵团、历史以及背后的故事,能被国外玩家熟知。
这种填充并非简单的挂名和换皮,《战意》往往会选择历史上比较有故事的那些兵团,作为文化载体。
以最新的国潮赛季“王朝”为例,其出现的新兵团“宁西武僧”、“神策陌刀军”、“戍戎百守卫”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
戍戎百守卫的原型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安西军,这支由汾阳王郭子仪之侄郭昕带领的队伍,在大唐的河西走廊驻守了长达四十二年之久。他们没有等到朝廷的嘉奖,也没能再回长安,甚至在得知他们感人事迹之后,唐代宗甚至没能派出一兵一卒,缓解他们四面楚歌的压力。
安西军中很多人来时是懵懂少年,而战死沙场时已是两鬓斑白,这也是为何《战意》中戍戎百守卫的造型,多以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主。
“将军是太阳远还是长安远”“当然是太阳”“那为何只见太阳,而不见长安”
万人队伍仅剩百人,安西军能支撑四十年之久,凭借的是身后守护土地上的百姓,他们中的青壮年自愿加入安西军,让军队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最终,随着安西都护府的陷落,他们完成了自己作为军人最后的夙愿——战死沙场。
历史上对这支被“遗忘”的军队鲜有记载,但他们的故事却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
相对于安西军的悲壮,“宁西武僧”的原型少林武僧身上有更多的故事,其中比较出名的莫过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间传说。
相传,唐武德3年,李世民攻打王世充,大军屯北邙山,顺势逼进洛阳。李世民得知少林武僧武艺高强,于是写信相邀。最终,僧兵打败王世充,助李世民奠定了胜局,从此就有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佳话。
虽然真实性有待考证,这段故事很大概率是民间传说,但武僧参与过战争却是实打实的
神策陌刀军也是盛世大唐中一支充满故事的队伍,其代表人物“神通大将”李嗣业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同样,他们使用的著名武器陌刀也大有来头,这把武器的研发初衷是为了对抗游牧民族的快马骑兵。
对于机动力强的骑兵来说,这种双面刃,一丈长,重达50斤的长柄武器就是天敌一样的存在,连人带马一起砍,破阵如砍瓜切菜。
《旧唐书》中记载,李嗣业曾在安史之乱中一人一刀连斩数十人,被陌刀击中的敌人,“人马俱碎”,足以展现陌刀的威力。
只不过陌刀采用了包钢法制造,成本高,且对使用者有一定要求,随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戍戎百卫队也好,宁西武僧也罢,这些出现在《战意》中的兵团,背后值得挖掘的故事,成为了吸引中外玩家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背后的故事,一方面为游戏中的角色赋予了灵魂,也从侧面形成了对于中华历史与文化的海外输出。用《战意》普及历史、军事文化,让历史与文化成为游戏的底蕴,两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战意》对于文化的传播也不局限于此,为了能让更多玩家清晰的感受历史、见证历史,制作组做了很多看上去“性价比极低”的操作。
比如新赛季和铸甲大师温成华打造了步兵铠和明光铠,并扫描进了游戏里,让游戏角色的建模,更贴近历史;在荧幕上塑造过罗成、赵云等用枪名将的聂远,成为了战意长枪推荐官,为玩家们解析了这柄亦刚亦柔,亦是中华历史文化符号之一的武器。
如果你跟别人说游戏可以学历史,我想大多数人会嗤之以鼻,并找出一百个理由反驳你。诚然,作为一种休闲放松的手段,游戏的“本职工作”是让玩家们玩的开心,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丰富自己的底蕴,为传播历史文化做了出一份贡献。
用游戏还原古战场,重现历史的厚重,这是《战意》一直在遵循的理念。也正是这份对于历史的考究,让其在全球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更是一度登上了Steam畅销榜的榜首,其对于海外玩家的文化输出,可见一斑。
或许游戏中的历史没有典籍的严谨、深度,但如果能以这种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让玩家们对历史产生兴趣,甚至成为文化输出方式影响海外玩家,岂不也是美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