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魔幻的2020年不尽是低沉,在资本市场上,2020年是个振奋人心年份,被称为“A股IPO大年”。
2020年,A股IPO新上会企业共计606家,过会580家,通过率达95.71%,上会企业、过会率等多项指标创下近10年内新高。
素有“吃肉”说法的券商们,在年内承销了4672亿元的A股IPO规模,较去年增加90%,可以说赚的盆满钵满。
这一年,56家券商共计收获承销保荐费236.16亿,平均每家保荐费收入4.2亿。券商人士直言:“业绩最差的公司都比往年业绩好的公司强。”
投行精英:8个月只休了两天假
“现在特别忙,特别累。我从2020年四月份到12月,八个月了,基本没怎么休息过,包括周末、五一和国庆这些假期在内也就休息了一两天。”
刚刚从沈阳落地到无锡的李显达说。他是某传统头部券商投行部门的业务骨干,明显感觉到今年业务比往年繁重了许多。
他现在手里头同时追踪着六七家寻求上市的企业,基本以传统企业为主,传统制造业和光伏类公司居多。
其中一家位于沈阳的公司正寻求创业板上市,还有一家位于无锡的企业试图在新三板精选层上市,现已到申请阶段。
负责的另外几家也到了马上要做材料的阶段,还时不时会一些公司财务咨询,让他忙得晕头转向。
2020年6月之前,他的感觉还没有那么明显,七八月份之后寻求上市的企业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让他感觉到有明显变动的,还有公司的业务框架。
他记得,公司突然来了一位能力很强的新领导,然后开始在其他城市拓展业务区域,除了调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大湾区投行外,还在苏州成立了区域性投行。
由于今年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同时开放,业内很多人都把今年形容为“三板齐开,百花齐放”。
“现在多数企业面临的状况是在为上哪里而不断犹豫抉择。”这是李显达今年面对客户时的一个平时不大容易出现的现象。
这带来的一大变化就是,IPO过会率大大提升了。以前,一家企业净利率达到8000万以上,投行才会给企业去主板或者中小板立项,企业净利润达到5000万以上,才会去申报创业板。
而现在,一些过会的企业利润甚至只在2000万上下。“今年过会的利润水平在1500~2500万之间,足足打了个三四折。”
他表示,很多之前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上市的企业,今年也都通过上市请求了。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12月22日,A股IPO新上会企业共有606家,过会580家,通过率达95.71%。而2019年,A股新上会企业只有276家,通过率为89.49%。
在上会企业数量同比倍增的同时,A股IPO过会企业的融资金额也同样大幅提升。
截至12月20日,2020年过会企业的预计募资金额总共为5283.44亿元(含7家公司未披露预计募资金额),而2019年全年过会企业的预计募资金额总共为2177.03亿元(含10家公司未披露预计募资金额)。
可以说,2020年的过会数量、过会率等都创下了近十年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高。
在这些2020年新上会企业中,创业板有203家,科创板223家,中小板57家,主板123家,创业板和科创板上会企业数占据大头,共计436家,占比约七成。
根据证监会的行业划分,已过会企业的所在行业主要分布于通信和计算机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化学行业、医药制造业以及电气行业。
从上会月份来看,下半年上会数量明显增多。这显然是自2020年6月开始实施创业板注册制带来的影响。
这些现象对王滨来说也感同身受。王滨是一家头部券商公司的投行员工,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这家公司,现已工作三年,已经渐渐从业务生疏到得心应手。
今年,他接手到的项目新能源企业偏多。这段时间,他的工作群里也不断收到领导的通知,说应政策的变化,要注意各项要求降低。
王滨表示,虽然知道今年资本市场改革,但等真正到来的时候还是觉得挺突然。尤其是今年疫情所致,无法正常返工,二三月份的他还在为无法线下去见客户而担忧,但到四月份这样的忧虑便一扫而空,而是一头扎进了不断涌来的新业务中。
除了过会率高之外,王滨的另一大感知就是,今年企业上市审核周期明显大大加快了。
原本投行帮助一家企业成功上市,业务流程往往要经过六个阶段的准备工作,每个阶段都需要花掉不少时间,因此走完全部流程往往会出现两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是他发现,今年上半年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从受理到过会,仅仅四五个月就结束了,相当于一家想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一年内就可以成功上市。
审核时间缩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审核主体发生了变化。原先审核主板、中小板上市的主体主要是证监会,如今创业板和科创板一个归到上交所、一个归到深交。而这两个交易所有所规定,要求必须在6个月内审理完毕。
对于企业而言,效率提高必然是件欣喜的事。但对于王滨来说,工作反而加重了,“由于不断有企业前仆后继,工作时间其实延长了。”他现在多数时间是比较忙的,从早上九点一直到晚十一点才能结束。
李显达也感叹,他的工作得在明年春夏才能告一段落,到时才能好好休息一下。不过累归累,今年业务多,大家的薪资也会随着业务翻番而提高。
2020年,随着券商投行业务激增,对人才的需求也超出往年。各大券商都加紧扩充人手。
银河证券就在去年下半年发出招聘近60人投行业务团队的计划,涵盖股权融资业务负责人、债券融资业务负责人、承做业务、债券销售岗,且规模很大,承做业务岗拟招聘55人。
券商迎来丰收年:业绩创十年来新高
在科创板与创业板实施注册制的背景下,2020年成为券商IPO业务的收入大年。
数据显示,2020年内券商承销的A股IPO规模为4672亿元,较去年全年规模增加了2180亿元,增幅高达90%。这场IPO盛宴,负责“吃肉”的券商赚的盆满钵满。
2020年共有56家券商收获承销保荐费236.16亿,平均每家保荐费收入4.2亿。“现在业绩最差的公司都比往年业绩好的公司强。”多位券商人士都觉得,在当前环境下,各公司业绩都挺好,是真正迎来了丰收年。
根据年终数据,“三中一华”稳站股权承销金额前四位置,4家份额占据行业近半壁江山,占总融资金额的49%。中信证券以3203.92亿元占据股权承销业务榜首。
来源:猎云网
从募集资金规模看,中金公司重夺A股募资王。2020年,中金公司共有23个IPO项目,获得保荐费25.18亿,年内承销IPO项目募集资金为887亿,市场份额达到18.9%。
中信建投年内分得35个IPO项目,承销IPO项目募集资金为855亿,市场份额18.3%,获得保荐收入25.5亿。
除中金公司与中信建投外,海通证券市场份额也超过10%,达到15.99%,位列行业第三。年内海通证券收获23个IPO项目,承销IPO项目募集资金为747亿,保荐费收入21.11亿。
从IPO项目数看,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位列前二,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民生证券并列第三。年内IPO项目数在两位数以上的共有13家券商,基本上是老面孔。
除了内地二级市场,港股美股也迎来丰收年。
专注港股、美股的老虎证券全年营收3804万美元,同比增长148.2%。其中,以投行、ESOP等机构业务为主的其他收入达876万美元,同比增长近585.6%,其财报中直称IPO发行服务为“增长的动力”。
期内,老虎证券共参与7宗中概美股IPO发行,其中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蓝城兄弟等5宗为承销项目。尤其是2020年大火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
作为小鹏汽车美股IPO的承销商,老虎证券的零售和机构投资者在这场市场狂欢中认购了24亿美元。仅仅在一个多月前,三大新造车势力之一的理想汽车在美上市,老虎作为承销商贡献了18.87亿美元订单。
作为唯一同时承销小鹏和理想的券商,这意味着,老虎证券为其百万客户争取到了两次不错的“吃肉”机会。
老虎证券CEO方磊表示,老虎证券的投行业务营收占比在一般在10%左右,逐年提高到今年最高。“虽然投行业务并非主营业务,但确实是提高品牌影响力的一大好时机”
富途三季度实现营收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2.1%,净利润为5180万美元,为去年同期的18倍,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5260万美元,是2019年同期的16倍。
而富途证券今年一季度盈利就等于去年全年的盈利。数据显示,富途2019年全年盈利大概在1.5亿港币左右,但今年一季度富途就盈利了约1.5亿港币,二季又盈利了约2.5亿港币。到2020年底,富途盈利大概翻了近三倍。
期内,富途参与了6家企业IPO,包括赴美上市的小鹏汽车、贝壳找房、以及在港上市的农夫山泉、明源云等,上述IPO在平台内均录得超过100亿港元的认购款,其中农夫山泉更是吸引了超过11万名投资者前来打新,认购款超350亿港元。
富途证券CEO邬必伟坦言,自己属于疫情受益者。
因疫情原因,一季度的上市节奏放缓,市场资金也大幅增加,直接导致了二季度后大量公司集中在香港和美国上市,而二级市场非常热闹,也带动了新股上市的气氛,出现了和一季度截然不同的情况。
其次,大家待在家里的时间增多,在线炒股时长也增加了。
方磊感叹,虽然今年发生了疫情以及中美关系的变幻莫测,但全球环境其实特别好。他形容为“一片祥和与繁荣的场景”。
一方面,全球资本大放水的情况下,市场上整体钱多了起来,资本也很活跃。虽然疫情对不少企业业务数据产生冲击,但是依旧抵挡不住这些企业赴美上市步伐。
比如,名创优品在疫情期间线下业务受到影响,但依旧在9月24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招股书,于10月正式上市最终募资7亿美元。
另一方面,今年迎来了近几年来最好的窗口期。“二季度到现在是近年来难得的这么好的窗口。所以很多体量较大的公司都动了去上市的心思。香港市场也有几块波动较大的板块,物业公司给了较高的估值,溢价空间较大。”
他表示窗口期间有几个特点:一是赴美上市的公司质量都比较高,基本是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比如金山云、达达、传奇、燃石医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贝壳。二是这些公司治理较好,所以IPO后的发行较为火爆。
“只要是还不错的项目份额都比较难抢,一些华人基金、对冲基金、高净值个人的参与都异常踊跃。”
IPO火爆背后:堰塞湖显现,市场将趋于理性
资本市场改革背后,直接利好的便是科技型企业。
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多家面向我国紧缺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与面向未来的高新技术型创新企业陆续被科创板受理或公布其上市计划,主要集中在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两大硬核技术方向。
工业软件方面的中控技术已经完成上市申购,人工智能方向,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知声等备受瞩目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已处于上市受理或辅导阶段。
今年又因芯片短缺事件引起了芯片投资热。今年前10个月,我国VC/PE投资半导体的项目达345个,融资规模达711.3亿元。
“过去资本并不看好盈利周期长的半导体行业,但是上市门槛降低之后,资本对退出时间没那么担心了。”一家专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的企业创始人表示。
这股IPO热潮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一家券商负责人李洪亮表示,虽然过会时间大大缩短,但是根据当前申请上市的企业之多,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到2021年底到2022年上半年依旧还会是IPO高峰时间段。
根据Wind资讯,截至2020年12月24日,有500多家公司已经披露IPO招股书(申报稿),等待上会,较注册制实施前300多家IPO排队企业高出不少。
除了已披露招股书(申报稿)、等待上会的500多家企业,目前向各地证监局报送IPO辅导备案登记的企业接近2000家。由此看来,A股IPO已显现“堰塞湖”景象。
注册制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冲着A股市场的高估值闯关IPO。“现在A股排队IPO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鱼目混珠。就拟IPO群体而言,是泥沙俱下。”他认为,A股的高估值很大程度上与借壳上市有关。
更让李洪亮担心的,是企业破发现象。
一方面,企业IPO热情高涨,上市公司数量快速攀升;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在上市后出现股价持续下滑,乃至股价腰斩。
截至2020年12月24日,在210家科创板股票中,接近八成的股票股价较上市首日最高价为下跌状态。其中,接近六成的股票跌幅在30%以上,约四分之一的股票价格已腰斩或更甚。
以2020年7月上市的云涌科技为例,截至12月24日,短短数月,云涌科技股价已较上市首日最高价跌去了75%。再如,2020年7月上市的君实生物,截至12月24日,君实生物股价已较上市首日最高价跌去65%以上。
而自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共有59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其中超九成股价较上市首日最高价呈下滑状态。较为典型的是2020年9月,登陆创业板的大叶股份和盛德鑫泰,这两家公司股价已较上市首日最高价跌去六成以上。
方磊也表示,这样好的窗口期可能将迎来尾声。“实际上,市面上盈利相对好、质地相对好的企业其实不多。我认为2022年或23年后市场就会更加理性一些。”
他表示。过去,券商一般会对募资较为自信。只要过会,募资大体都是没问题。但是今年很可能会出现募资比较困难的情形。股价破发导致股东不看好,市场也会因此变得趋于理性。
即使降低盈利门槛,但从2020年发审委或上市委在会上问询中可以发现,科创板对科技企业“护城河”关注的次数颇高,也就是更关注上会公司的研发能力、核心技术。在火热的IPO背后,监管的把关开始趋严。
事实上,监管态度已有趋严之势。2020年1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会议强调要严把IPO入口关。
2020年11月,尽管IPO审核节奏不减,但当月科创板和创业板均密集出现多起暂缓、否决的情况,IPO入口关趋严或成趋势。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