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坐落于北京动物园东区东侧的熊山一直是一处颇受游人喜爱的景点。虽然动物园熊山的出现已有着快70年的历史了,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活动场内有四季长青的乔灌木形成的溢彩密林景观,有1米深的水池,有珊瑚石堆砌的假山...... 这座新熊山却是2014年才以崭新的面貌向游人开放的。
走进熊山宽敞的步道,您就可以通过大面积的玻璃透窗,在不打扰动物的情况下,清楚地“窥视”黑熊的生活了。
在人们心目中,黑熊常以“丑角”的形象出现的。但总的来说,黑熊的长相还是很“帅”的——中等身材(体长120—170厘米,肩高50—100厘米),粗壮敦实(体重140—200千克),颈粗而短,肩部较平,臀部较高,四肢粗壮,短短的尾巴(7—8厘米)隐藏在毛内。它全身毛色漆黑如墨,富有光泽,被毛较长,厚密而粗糙,特别是颈部和肩部两侧的毛更长,蓬松而卷曲。颈下胸前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月牙状斑纹,给其单一颜色的体毛增加了一抹亮色,也是其体表的一个重要标志,使它得到了“月熊”这个更具浪漫色彩的名字。
再让我们欣赏一下它的头部:较大而圆,额部平缓,吻部较长,鼻端裸露,吻部为棕黄色,颏为白色。头部也有2处比较有特点的地方:一是两个圆圆的耳壳,向上突出,十分有趣;二是一对小眼睛,炯炯有神。事实上,黑熊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并分化为5个亚种,如东北亚种、西南亚种、台湾亚种等,再加上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使黑熊不同的个体在外形、毛色等方面多多少少都会表现出一些差异。
在野外,黑熊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4000 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等林带,有随季节不同而沿山坡作垂直性迁移的习性,夏季到海拔较高的地带避暑,冬季则下降到低山地带觅食。它的活动范围很广,常用搔爬树木或撒尿等方法来做活动范围的记号,但领域性并不很强。其秉性孤僻,在活动时总是独来独往,除了每年一度的配偶期以外,其余时间雄兽和雌兽总是分居两处,很少合群。
俗话说:“黑熊打立正——一手遮天” 。虽然有一些调侃的味道,但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黑熊在森林中少有天敌,连老虎也不会贸然向它发动袭击;二是它能像人一样用后肢直立行走。
黑熊的前后肢均具5趾,趾端具尖锐的爪,不能伸缩。前后足的跖垫均宽大而肥厚。
黑熊走路样子看起来很笨拙,似乎有点步履蹒跚,其实行动还是很灵活的,走路时为全脚掌着地,叫做“跖行性”,在林中很少发出响声,奔跑时速度也很快。
不像大多数动物那样有规律的睡眠时间,黑熊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通常它们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觅食,但是它们经常大白天也出来觅食。黑熊善于爬树,不管树干有多粗,树有多高,只要能支撑住它的身体,便能顺利地爬上去,还经常卧在树枝上休息或睡觉,下树时臀部向下,用两脚交替向左右两边移动。
它游泳的本领也很高,可以横渡湍急的河流,平时也比较喜欢泡在水里,显得很惬意,所以丰容较好的动物园熊山内都会设置水池。
当黑熊张嘴时,您可以看到它的一部分牙齿。它的门齿的齿缘比较平坦,也有比较大的犬齿,但前臼齿不发达,上臼齿的咀嚼面宽,齿突钝圆,下臼齿没有真正的切割型齿尖,这些特点都说明的它的食性较杂,所以不像猫科动物那样拥有发达的裂齿(见下图)。
在野外,它主要以果实、种子等为食,还能咬掉树皮吸吮树汁,也能捕捉蠕虫、昆虫、鸟卵、鱼虾和小动物等,尤其喜欢吃蜂蜜,常去捅毁野蜂的窝,因此被野蜂追逐,螫得鼻青脸肿。在食物缺乏的时候,它也会偷食田地里的瓜果和农作物,由此引出了一个流传甚广的“黑熊掰棒子”的笑话。其实,黑熊是非常聪明的动物,有数数的能力,也能解决抽象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黑熊都冬眠,具体来说,就是分布于纬度较低地区的黑熊不冬眠,而随着栖息地纬度的升高,各地的黑熊便有不同程度的“冬眠”习性,这时它的心率从最高每分钟70下降到只有8下,新陈代谢速率降到一半,但是体温却只降几度,而且在“冬眠”过程中,它随时都可能会醒过来,因此这个过程严格说来并不是真正的冬眠。
黑熊是在动物园里最吸引游客的主要角色之一,在全国各地的动物园中都普遍饲养,但也常常是游客投喂行为的主要对象,这也诱导了它的乞食行为,甚至用“作揖”、“转圈”等“花活”来乞食。有的动物园里还有“大马戏团”“训练”黑熊表演杂技节目来取悦观众。这些都是游览动物园时出现的不文明现象。
黑熊是可爱的动物,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所以人们应当与其和谐相处。让我们一起倡导不投食,不看动物表演的动物园文明游览新风尚。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