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人工智能已经从科幻化的名词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7月27日,华为云举办TechWave人工智能专题日,与政企、科研机构和学术界等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行业优秀实践,以及如何推动实现普惠AI。比如,深圳机场不仅实现了人脸识别、一证通关,还在智慧机位分配中运用了AI技术。在华为云的支持下,深圳机场基于大数据和AI实现机位资源调优,提高廊桥机位的使用效率,降低旅客乘坐摆渡车的时间,预期可以让机场的靠桥位数量至少提高10个百分点。
从右至左: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李世鹏,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长徐炜
在石油、合成纤维、煤焦化行业,华为云的AI助力石油企业在气层识别上花费的时间降低了70%,合成纤维企业的客户需求匹配率提高了28.5%,煤焦化行业利润率提升了16.6%。
为了更好地让AI在各个行业中落地生根,科技企业们各出奇招。在面对不同产业时,华为云EI将人工智能有效融合进不同产业的生产、管理等流程,为企业降本增效,助力产业智能升级。
换言之,人工智能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替代人,而是优化产品或供应链背后的体系,使得系统更加智能、高效。
自EI诞生以来,华为云已在城市、制造、物流、医疗、能源等超过10个行业的600多个项目,不断智能化,成为行业升级的新引擎;同时,一站式AI开发管理平台ModelArts、HiLens等和沃土计划的持续出现,又能不断帮助开发者,从而构建出良好的创新生态。
三大利器:AI落地更加务实
TechWave人工智能专题日上,华为云宣布,将聚焦在计算机视觉、决策优化、语音语义三大领域持续技术创新,并发布了业界首创的AI训练及推理边缘小站方案——华为云ModelArts Edge智能小站,以人工智能澎湃技术创新助力产业智能升级。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发布ModelArts Edge智能小站
日前,华为云还发布了 EI 工业智能体 2.0,并宣布将在超过 20 个工业细分行业,征集 50 家领先的行业 Know-How 伙伴,共同探索和实践 100 个工厂智能化升级项目。
如今,EI工业智能体的进一步升级,2.0版本亮出了三大重量级武器,帮助企业解决AI落地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其一是发布了业界首个可支持多种语言的机理模型开发的平台,可基于知识图谱进行工业机理模型开发。支持各种模型标准库,可将各行业的机理模型变成工业智能体可识别的算子,并通过华为云知识图谱强大的知识管理能力,将复杂的行业机理变为可查、可取、可用、可分享的知识。目前各行业机理模型正在导入中,以钢铁行业为例,已经实现了 500 多个机理模型的导入。
其二是业界首个将工业机理与AI 融合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平台可在多种不同特点的场景下进行建模,目前已经能从数据维度、数据容量、数据尺度等方面,以及工业的机理特点覆盖工业所有场景,实现工业机理与 AI 融合的建模。
将工业机理与AI融合建模后,可有效提升 AI 模型的可信度,让工业领域 AI 模型可解释。同时,为了便于工业机理与 AI 融合建模落地,华为云 EI 工业智能体 2.0 提供了低代码的开发平台,工业客户通过拖拉拽方式,即可完成工业机理与AI的融合建模。
其三是提供工业级 AI 部署与运行管理能力,可匹配工业界典型的组织架构 - 总厂 - 厂区 - 车间 - 产线。在化纤行业智能化实践中,可在生产不停车状态下,以 “即插即用”方式实现与现有设备与控制系统适配。
时延方面,匹配工业运行环境的时延要求,提供多种部署方式,通过模型压缩等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小模型对于计算空间和时间的消耗,满足工厂生产时延要求。数据保护方面,支持联邦学习最大限度保护模型数据隐私,所有数据留在本地不发送到其他节点,各产线和华为云之间只传输模型参数,不会传递敏感业务数据。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发布华为云EI工业智能体2.0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表示:“AI 可进入工业核心生产系统解决关键业务挑战,创造价值;而将 AI 应用于效率提升、专家经验传承和跨越极限这三类场景,可提升 AI 落地成功率。”
在他看来,近年来EI最大的变化是务实了,“从几年前大家谈论、探索,到现在真正有规划地去做,不只是尝试。已经从谈AI到做AI、到用AI。”
三大挑战:做更懂企业级市场的AI
对于AI技术深入行业领域最大挑战是什么,贾永利表示:“华为云在AI领域跟很多行业做了两三年的探索,我觉得有这么三点。”
第一点,企业要认识到AI是能够进入到核心生产和核心应用里的,能够发挥出价值。它不像过去只在周边的辅助系统转圈圈,它是可以直接进生产系统的。企业要找到自身生产系统的关键点到底是什么,这不是单靠AI厂商能够解决的。第二,多年积累的行业知识Know-How和AI怎么结合?行业知识指导下的算法和AI的算法、数据驱动的算法之间怎么有机的配合,既能够精度更高又可解释可靠?第三,是数据的问题。行业要想做好AI,首先要解决自己的这些关键数据怎么获取,怎么把它保护好应用起来。
截至目前,华为云EI企业智能已在全国10+行业600+项目落地(深圳交警、深圳机场、金域医学、天津生态城、中国石油、三联虹普、鑫磊集团、德邦物流等) 。
如此迅速的进程,一方面符合华为云普惠AI的理念,另一方面得益于华为云EI的几大优势。
首先,华为云EI率先在B端领域全面应用AI能力。从图像识别开始,AI在C端的应用就广泛铺开,人们对于AI产业的认知度大幅提升。但是,AI的更大潜力还在于B端产业,改造生产系统、研发系统、供应链系统等,才能够从根本上为企业带来智能化升级、数字化升级。而华为云正拥有长期服务B端的势能和经验,也在业内首先全面进入B端的产业应用。
贾永利谈道:“通常消费端主体是从感知类开始进入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但是感知只是一个基础,真正让产业实现大幅度的价值提升和成本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决策,是认知层的应用,企业最终还是要通过工艺的优化,产品结构的调整才能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需要在认知层去构建的,这部分是我们面向To B领域重点去做的工作。”
其次,华为云也是第一个在端到端领域能够进行企业级AI能力输出、服务输出、AI技术输出的公司,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全栈能力。
“AI是华为云区别于其他云显著的标志。华为云的AI从技术栈上来讲是全栈的。”贾永利说道,“华为云EI一直坚持的目标是做行业面向To B最好的AI。我们真正把精力聚焦在面向行业,面向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组织,它们怎么能真正用好AI、把传统的基础设施和未来新的结合好、把多年积攒下来的行业知识、模型和AI结合好。”
比如在交通领域,通过华为云AI技术支持,在天津生态城早高峰总车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主干道车辆18%的平均车速,早高峰期间减少60%的道路排队溢出次数,早高峰提前10-15分钟消散,极大地改善了天津生态城早高峰的拥堵现状,得到了相关部门和普通市民的一致好评。
此外,在云和AI差异化竞争中,华为的特色向来是软硬件一体化,整体端到端布局,所以华为云可以更好地对整套方案进行磨合。AI解决方案涉及许多技术供应方,磨合成本很高,而华为的全栈技术可以降低磨合成本。另一方面,华为距离B端企业更近,也更知道客户的需求和产业链中的成本架构,能够推出价格和性能俱佳的服务。
因此,在企业级市场上,华为云正在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为AI产业落地的提供底座力量。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