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倡导了多年低碳生活 如今碳浓度却创2300万年来新高
2020-06-14 22:28:51  出处:太平洋电脑网  作者:Ting 编辑:若风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近日,发表在《地质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科学家发现当今大气CO2浓度超过了过去2300万年的最高纪录,并且还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飙升。

说实话,看到这则新闻,我内心十分平静,没有一丝波澜,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和我一样是一种麻木的状态,对这类新闻见怪不怪了,仿佛这一切都是可以预知的。

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这些口号喊了十几年,从我读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各种号召要低碳生活了。然而,一晃眼十几年过去,我已出来工作,低碳生活的口号依旧在,可是二氧化碳的浓度依旧在上涨,而且上涨的速度反而还更快。我不禁在想,我们普通人为了减少碳排放所做的努力,真的有用吗?

努力植树造林却收效胜微?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爱护树木,纸张是用树木做的,我们不能浪费纸张等等。每年的植树节,学校还会组织大家去植树。

长大之后,虽然我们没时间去植树了,但是大家依旧每天在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上面给我们的“树苗”浇水,然后收集能量,攒够一定数量的能量去兑换一颗真正的树。

每当种下一棵树,可能就会开心好久,自己又为这个世界作出了一点小贡献。可见这种环保的意识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而国家层面,早在2006年,联合国环境署第一次提出“十亿棵树倡议”,要用一年的时间在世界范围内种下10亿棵树,以缓解全球变暖。

截至2011年,在该倡议的资助下,全球范围内一共新种植了120亿棵树。在2020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一万亿棵树”的想法列为大会正式倡议。最终,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多国,及300多家参与公司共同通过了该倡议。

然而,人类的植树速度完全赶不上二氧化碳的上升速度。而且,各种突然起来的山火,也让我们的努力一点点的付诸东流,就像今年的澳大利亚山火,大火烧毁了超过 1260 万公顷土地,向大气中排放了约 430 吨的二氧化碳。而且植树造林带来的更多是长远的影响,并不能在短期之类带来什么成效。

倡导低碳生活真的有用吗?

可能有人会说,单单植树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个人都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绿色出行还好说,而节约用电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

我们的生活处处需要用到电,手机需要电,电脑需要电,做饭做菜要用到,洗衣服洗衣机要用电,而且夏天一年比一年炎热,有多少人在三十几度快接近四十度的夏天做到少开空调的。总不能,为了低碳让每个人过上原始生活吧。这样的话,人类这几百年来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有人又会说,节约用电是让你能不用电的地方就不用电,就像随手关灯等等。然而,现在的各种家用电器,都开始主打低能耗,而我们这些消费者在选购家用电器的时候,选购标准也多了一个能耗比。

既然我们没办法不用,我们就用更加节能的。以前用白炽灯,随手关灯可能还可以节约不少电,而现在的LED灯功耗已经可以做到非常的低,一个月都用不到几度电,随手关灯又能省下多少。况且现在流行的各种智能家居,人不在时会帮你关闭不需要的电器,也很大程度的减少了电的浪费。

倡导了多年低碳生活 如今碳浓度却创2300万年来新高

事实上,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或许可减少一部分的碳排放,但是我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电,大多还是依靠火力发电;我们使用的各种家电,需要依靠工业和制造业。而这些才是二氧化碳的最主要来源。

未来该何去何从?

人类今天能取得的成就,全都是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这些化石燃料上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只要人类不能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就永远无法改变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气候变暖的问题。

有人会说,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还有核能发电,这些不是就不需要依靠化石燃料的吗?可是风力,水力和太阳能受环境因数影响太大了,并不能取代火力发电,只能作为补充。而核能,切诺贝利、福岛的悲剧任然历历在目,想大规模推行,显然不切实际。

倡导了多年低碳生活 如今碳浓度却创2300万年来新高

对于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现在的解决方向有两个,一个方向就是开发人工固碳技术,例如人造叶绿体,通过人造的超级叶绿体实现更高效的固碳。另一个是开发清洁能源,从根本上解决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而可控核聚变就是我们的希望,如果可控核聚变能够实现商用,将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一项变革,带来的改变无法估量。

然而,虽然各个国家在可控核聚变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也取得了不少的突破,然而,可控核聚变离商用还有不小的距离,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功。

写在最后

既然低碳生活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那为什么还一直倡导呢?我觉得,倡导低碳生活影响最大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关心全球变暖这件事情。

其实现在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件事情,觉得这件事还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可是当气候的变化真正开始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那时候再去重视可能为时已晚。就像这次欧美国家应对新冠疫情,一开始不重视,等到想重视的时候已经抑制不住了。

我想,或许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足够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相关领域去应对这件事情,事情才能更快的迎来转机。

责任编辑:若风文章纠错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碳排放#二氧化碳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