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来自何方?是否会发生变异?这是从科学界到普通民众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科研进展也不断取得突破。
3月3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陆剑、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崔杰。
这篇论文指出,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新冠病毒已经在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101个都属于这两种亚型。
其中一个是L亚型,相对更古老,与来自蝙蝠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占比更高约为70%;
另一个是S亚型,侵略性、传染性更强,但占比较低约为30%。
据介绍,两个亚型的区别在于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L亚型是T碱基,对应亮氨酸Leu,S亚型则是C碱基,对应丝氨酸Ser。
论文指出,根据新冠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其中L型在武汉疫情爆发初期更为普遍,但人为干预使其在今年1月初之后有所减少。
迄今为止,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都只感染了其中一个亚型,唯独从一位近期去过武汉的美国患者身上分离的病毒株显示可能同时感染了两种亚型,但不排除新突变型的可能。
有专家评价,本次研究对新冠肺炎的差异化治疗、防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