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鼠年扒一扒“小白鼠” 如何疯狂拯救人类
2020-01-23 20:06:28  出处:蝌蚪五线谱  作者:胖瓜 编辑:陈驰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鼠年来临,虽然大家拜年祝福语里都是“鼠”你有福“鼠”你可爱,可是真的平时提起这款生肖动物,心里泛起的也许是厌恶和恐惧。一般人最经常看见的是在厨房或卧室里偷偷摸摸、灰头土脸的家鼠,不仅相貌平平,还可能会传播病菌,让人望而却步。然而,也有一群可歌可泣的小鼠,在实验室里默默做着拯救人类的无名英雄。

鼠年扒一扒“小白鼠” 如何疯狂拯救人类

家鼠(The Scientist Magazine)

送入实验室的农场小鼠

其实,喜欢小鼠的人也是存在的。一百多年前生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艾比(Abbie Lathrop)女士就是一个小鼠发烧友。她在自家的农场饲养着大量小鼠,并将它们卖给周围跟她一样的爱好者。

鼠年扒一扒“小白鼠” 如何疯狂拯救人类

艾比女士和她的农场(smithsonianmag.com)

1908年,她发现一些小鼠得了病,似乎是长了肿瘤。当时的人其实并不知道动物会不会长肿瘤,于是她便把送小鼠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肿瘤研究所。研究人员证实这些小鼠的确患上了肿瘤,而且立即想到可以用这种小鼠来研究癌症。在接下来的11年里,艾比不断提供患癌的小鼠给实验室,研究人员们做了认真的研究,终于有史以来第一次证明,原来肿瘤并不是传染疾病。

第一只实验室小鼠的诞生

科学家们很快发现,小鼠可真是一个研究利器,唯一不妥的是,从农场买来的小鼠品系太过混杂,遗传背景复杂,因此很难在不同的小鼠上重复实验。为了更好地研究肿瘤,人们决定培养一些纯种利于研究的小鼠。

最早将这个愿望变为现实的是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生。他从艾比女士那里得到了一些同胞的兄弟姐妹小鼠,通过不停的繁殖、不停的挑选培养出了第一只自交系棕色小鼠。可惜的是,这种小鼠诞生后不久,伤害杆菌席卷了实验室,只能全部杀死。

培育纯系小鼠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幸运的是还有不灰心的人,愿意把这项艰难的任务继续下去。1913年,纽约纪念医院一个名叫巴格(Halsey Bagg)的科学家从老鼠贩子那里购买了一些白化病小鼠,又开始了实验小鼠的培育。

鼠年扒一扒“小白鼠” 如何疯狂拯救人类

巴格博士(wikipedia)

小白鼠都有白化病

如今,小白鼠是实验室小鼠最标准的形象,但很少人知道,其实它们全部都是白化病患者。巴格之所以选择了白化病小鼠,是因为白色的小鼠更容易观察、更适合作为研究的对象。

鼠年扒一扒“小白鼠” 如何疯狂拯救人类

和白化病人一样,小白鼠的眼睛也是红色的(wikipedia)

巴格买到小白鼠后,便开始了近亲繁殖的培育实验。但很快,就有了意外的发现:有一些小白鼠长了肿瘤。于是,他立即将患肿瘤的小白鼠挑出来,让它们彼此之间也近亲繁殖,从而获得了一种带有缺陷的肿瘤易感基因的“厄运小鼠”,长到一定的岁数就很有可能会长出肿瘤。

这对小白鼠来说,是一个悲惨的命运,而对实验人员来说,则是大有裨益的好道具,当然价格也与价值相匹配,在1919年,一只患有自发性肿瘤的小白鼠的价格是300美元,按购买力换算相当于现在4200美元。随后这个产业被不断壮大,专门的小鼠工厂源源不断地向全球研发输送各种“疾病模型”,从肿瘤、心血管疾病、肥胖……不一而足,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医学的飞速发展献出了一份力。

最奇特的实验小鼠——裸鼠

小白鼠之所以经常上镜,是因为它们长相可爱,易于被公众所接受。其实,在实验室里还存在着大小、形状、毛色各异的小鼠。

除了小白鼠之外,最常见的要数裸鼠了。裸鼠顾名思义全身没有毛发,光秃秃的,而导致无毛的基因突变同时也削弱了它们的免疫系统,令它们成为了最好的肿瘤移植对象。科学家可以将人类的肿瘤细胞移植到小鼠上,健康的小鼠会排异杀死这些人类肿瘤,但裸鼠不会。于是,研究人员就可以在裸鼠身上尽情研究人类肿瘤了。

鼠年扒一扒“小白鼠” 如何疯狂拯救人类

裸鼠(Wikipedia)

除了肿瘤之外,裸鼠身上还可以种植出人耳朵。1997年,人们发明出了可在体内降解的支架材料,将它们做成软骨的样子,植入软骨细胞,一起移植进裸鼠体内,这样就长出了一只完整的耳朵,而支架会在耳朵生长的途中被降解掉。幸运地拥有两只完整耳朵的人,可能想象不出耳朵有多宝贵,这项研究将给无耳朵的病人带来曙光。

鼠年扒一扒“小白鼠” 如何疯狂拯救人类

长耳朵的裸鼠(Newsweek)

秃头是现代人关心的话题,而裸鼠还能成为生发治疗手段的研究对象。2012年,有科学家将人及小鼠的干细胞植入了裸鼠的皮肤下,并成功地诱使干细胞长成了毛囊,最后成功地长出了一些纤细的头发……这些毛囊甚至还能与神经及肌肉相连,功能十分完整。也许,秃头救星不久后就会出现了……

鼠年扒一扒“小白鼠” 如何疯狂拯救人类

长毛发的裸鼠(Nature Comunication)

1949年夏天,一个实验室在培育小鼠的时候,意外养出了一些食欲非常旺盛的小鼠。它们无休止地进食,直到膨胀成一个胖球。体内的脂肪细胞异常地多,而且数量超标,常常可以长到同龄小鼠的三倍大。1994年,正是在这种肥胖小鼠身上,人们发现了“瘦素”的存在。这是一种代谢激素,能够调节食欲和新陈代谢,瘦素缺乏也可以导致人类肥胖。如今,这种肥胖小鼠被广泛地用于研究肥胖症和糖尿病。

鼠年扒一扒“小白鼠” 如何疯狂拯救人类

肥胖小鼠(左)和正常小鼠(Wikipedia)

责任编辑:陈驰文章纠错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小白鼠#人类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