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泛组织革命来袭 海尔将如何改变世界?
2019-04-16 15:25:12  作者:CLY 编辑:CLY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我去过很多企业,没有哪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比海尔做得更好。大多数企业只是增加一些设备或技术,不知道融合起来会怎样,它们没有海尔这样的长期愿景去提高用户体验,更多只是在随机尝试。”在海尔物联网大讲堂上,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战略学教授理查德·达维尼如是说。

[MD:Title]

3月下旬,这位全球竞争战略领域最为重要的学者,来青岛深入调研了海尔的互联工厂、COSMOPlat、衣联网,被深深震撼了。

见到张瑞敏时,他说:“在海尔看到的一切,让我大开眼界,海尔特别是您本人展示出的对数字化转型的远见卓识,令我非常钦佩。”

竞争优势是动态过程

1994年,达维尼提出“超级竞争 ”理论,认为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不存在的,打破现状才能获得一系列短暂竞争优势。

传统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长期概念,但在超级竞争环境中,企业应该追求一系列短暂的竞争优势,不断破坏再创造。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被竞争对手追上,保持领先。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海尔对组织的变革竟是如此彻底。

多年以前,海尔已经不再执着于“护城河”和“竞争壁垒”这样的概念,而是要 破除企业边界,变成网络状组织。

“小微”就是网络的节点,不断追求短暂竞争优势。他对“海尔要从有围墙的花园,变成生生不息的热带雨林的说法”印象深刻,因为“这展现了传统工业环境和未来泛工业环境的区别,边界消失,竞争完全不同”。

达维尼将竞争优势视为动态过程,其实也是张瑞敏一贯的主张。

一家公司总是想保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最后反而可能失去公司的竞争优势。

他至今记得达维尼在《杀出红海》一书中引用的拿破仑的话,大意是你不能跟同一个对手进行多次战斗,因为战斗次数太多,对手把你的套路摸清楚,你就不可能再战胜对手了。

“汉尼拔(北非古国迦太基统帅、行政官,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在古罗马可以说横扫一切,如入无人之境,坎尼战役杀了几万古罗马人。但是几年之后,古罗马人就用他的战术把他打败了。

如果用动态优势理论,可以把拿破仑的话改一下。你和一个对手打过很多次仗,最后人家把你的套路摸熟,责任不在别人而在你,因为你不能动态地改变战术,老是一套战术。”

海尔探索“人单合一”模式,最后希望达到一种境界,就是可以被模仿,难以被复制。

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呈现出的是异彩纷呈的结果。

《财富》杂志将达维尼类比为兵家之圣孙子,海尔的小微化正是参照《孙子兵法》所言“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治理多数人和治理少数人是一个道理,把大部队分成小部队而已。

海尔把几万人的大公司,变成几千个小微,每个小微都可以充满活力。

[MD:Title]

3D打印引发的“泛工业革命”

达维尼的新书《泛工业革命:新制造业巨头将如何改变世界》围绕3D打印对未来的产业变革可能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

中国企业界,张瑞敏以嗜书著称,该书中文版尚未正式出版,张瑞敏已熟读多遍。

海尔可能是中国最早探索3D打印的公司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通过清华大学从美国引进了相关设备。

3D打印可以用于产品研发,缩短开发周期,海尔现在着力在做的是把电器变成“网器”,这样用户不用更换硬件,就可以提升使用体验。

西方学者的研究富于洞察力与前瞻性。“泛工业革命”概念源自增材制造(即“3D打印”),又不止于此。

达维尼认为,前人只将增材制造视作传统制造的附属物,比如有几台3D打印机,可以为装配线上的工人制造零件,这样的视角有些狭隘了。

在他看来,增材制造平台将以大多数人尚未掌握的方式彻底改变世界经济 ,也就是创建能够连接和熟练控制数百个业务流程的巨大工业网络,帮助企业管理复杂多样的业务,创造有史以来最高的效率,为出现拥有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多样化和规模的企业创造机会,迎来他所说的“泛工业革命 ”

出于竞争原因,很多公司不愿对外披露在3D打印领域取得的成绩,无论是3D打印技术的最新进展,还是3D打印机的采购客户有谁。

为了这项研究,达维尼扮演了某种商业侦探的角色,研读了互联网上能找到的关于增材制造的论文、文章、访谈和评论,让商学院的学生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帮助他解读这种快速演变的技术的复杂之处。

他还聘请几位讲中文的年轻学生用母语搜索互联网信息,最终发现一家名叫光宝科技的公司已经在为手机生产3D打印天线,实现了3D打印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他的结论是 ,3D打印和其他形式的增材制造,有可能在人类努力的几乎每个领域发挥变革作用。

这是一种技术预测,而对技术的极端主张持怀疑态度是人类的天性。

但他坚信,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科学幻想是否会成为成熟的现实,而在于何时成为成熟的现实。

人们对3D打印存在误解,比如3D打印只限于塑料制品,其实现在采用的材料已经有不锈钢、金、银、钛、陶瓷等,甚至包括食物和干细胞。

还有,3D打印只能用于打印几英寸宽的小物品,事实上3D打印已经被用于制造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的工业产品,如喷气式飞机的机身。

[MD:Title]

3D打印机正在工作

“增材制造”与“增才组织”

达维尼只是学者,张瑞敏是学者型企业家,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概括起来,达维尼认为3D打印可以推动一体化经济的出现,也就是产品一体化、生产阶段一体化、功能一体化。

但在张瑞敏看来,这些一体化基本上还是发生在企业内部。而海尔的物联网模式要构建的是生态系统,相关企业可以进行无边界的协同创新。

“泛工业革命”本质上就是生态系统,不同公司集合在一起,变成一个个节点。

对海尔来说,3D打印重要,但不是唯一手段,最大的变革动力应该来自生态系统本身。

一个被达维尼忽视的问题是,3D打印的目的是实现大规模定制,但3D打印只是用来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并不清楚用户需求是什么。

传统企业(包括电商企业)有顾客和交易,没有用户和交互,因此很难把握用户需求。

相比技术本身的提升,一家公司深入农村、城市社区与用户建立连接,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可能更加重要。因为不这样做,3D打印技术再如何先进也会失去方向。

此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改变,3D打印也难以发挥作用。

[MD:Title]

张瑞敏读过好几遍《泛工业革命:新制造业巨头将如何改变世界》,总是感觉有所缺失。3D打印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组织不能将技术和用户连起来,技术就会无的放矢。

而传统金字塔型组织很难做到真正的连接,因为科层制过于僵化,3D打印技术再好也找不到用户。

他对达维尼说:“3D打印真的要做起来,可能要配套3D打印组织;除了泛工业革命,还要有泛组织革命。”这让达维尼耳目一新,他了解3D打印的最新进展,但从来没有从组织角度思考过这一问题。

关于3D打印的技术基础,他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1983年,一位名叫查克·赫尔的工程师,发现将液体树脂暴露在紫外线下,就会变成坚固耐用的物体,他将这项技术称为立体光刻技术。

3D打印是典型的“增材制造”,也就是构建材料以生产产品,而不是切割、研磨、钻孔或以其他方式将材料缩减为某种形状(“减材制造”)。

“增材制造”这个术语听起来新潮,方法本身却并非如此。古老的“增材制造”包括失蜡铸造法,中国古代不少青铜器就是用这种方法铸造的。更新的技术是喷墨打印,将颜料液滴喷射到物体表面上,以产生图像。

在张瑞敏看来,组织也应该是“3D打印组织”。

而传统制造是“减材制造”,传统组织也是“减才组织”,设置一些部门,招募一些人员,觉得人员不行,再裁减一些人。但海尔的小微是“增才组织”,缺多少人,就从社会上招聘多少人,而不是一开始招了过多的人,然后减员。

组织改变了,才能和3D打印兼容,所谓兼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在这里,技术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好比产品质量重要,但必须是用户需要的产品质量。

日本家电产品的质量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但很多日本企业倒下了,就是因为离用户太远。3D打印要离用户更近,甚至和用户融合到一起。

最后,达维尼被张瑞敏说服了,他说:“技术没有组织转型的支持无法发生效力,只有从两方面入手,3D打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文章纠错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