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卖炸糕,卖月饼,狗不理的麻花是圆又圆。”
(按理说,这里应该有一张画面模糊、年代久远的电视广告截图。但是没有,因为没找着。)
有人可能会问,你刚说的是什么啊?不好意思,我刚才不是在说,是用唱的。而且,歌词才改了这么一点点,你就听不出来了?
放一下原版呢?“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想起来了吗?没错,今天就是元宵节了。
“没过十五都是年”,但过完今天,年可就都过完了!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元宵这种食物有点奇怪啊,准确地说是叫法有点奇怪。
怎讲呢?
你看同为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中秋节要吃月饼,端午节要吃粽子,可是元宵节吃的却还叫元宵。食物跟节日同名,是不是有点奇怪?
那么元宵和元宵节到底是谁从了谁的名字呢?是先有的节日再配个食物,还是为这个食物发明了一种节日呢?
到底是先有的谁呢?
别再问了,这样问下去,怕是最终会成为一个哲学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通过不断查阅大量古籍与文献,笔者大约有了答案。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元宵。“宵”好理解,就是晚上的意思。问题主要是“元”,这个“元”指代的是什么呢?
原来“元”是我国传统道教的说法。这里的“元”不是别的,正是道教里“上元”的意思,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为“上元”,所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说到这,也要提醒一下各位读者朋友。今天就是正月十五了,这次的月亮可不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且恰巧今天有超级月亮出现,赏月的最佳时机就是今晚了~
“元宵”指的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意思很明确,没有什么歧义了。看来也不是先有的元宵再有的元宵节了,应该反过来才对。可是为什么要给一个食物起名叫“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呢?
其实,这里面有点误会。
元宵节也跟中秋节、端午节一样,有着自己专属的食物,食物也有着专属的姓名,那就是——汤圆。
虽说现在南方大多吃汤圆(汤圆A),北方大多吃元宵(汤圆B),可这两种食物其实都叫汤圆。只是汤圆A是像饺子一样包出来再揉成球,汤圆B是拿大锅来回滚,最终滚成个球。
在汤圆还没有分裂成A和B两个名字的时候,A和B不过是汤圆的两种做法而已,就像是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做法的面,但是都能统称面条一样。而汤圆B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本名,被叫成了元宵,主要是因为。。。
主要是因为北方人比较豪爽(?)
豪爽到把元宵节这一天要吃的食物,渐渐地就直接叫它元宵了。
根据笔者查阅的古籍与文献来看,这是最为可信的一个答案。
北方的元宵节,有些地方过的还是挺热闹的,而且还很有自己的特色。
北京
北京虽然是我国的文化中心,但是如果你想来北京感受一下节日气氛,想要过个热热闹闹的元宵节,那你基本上是来错地方了。
来北京,放孔明灯、猜灯谜、舞狮子、舞龙你是见不着了,大概也就能端着碗元宵赏赏月吧。
不过这两天有个比较劲爆的消息,那就是紫禁城要在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晚上连亮两晚,闹起花灯,并且还面向公众免费预约门票!这可是紫禁城时隔94年首开夜场!!
好开心啊快去抢票!!
不用抢了网站都崩了!!
没错,崩了。开放预约时间一到,门票瞬间“秒光”,票务系统也因此崩溃过。抢到票的朋友,你们实在是太幸运了。
北方就是北京吗?
当然不。以下是北方其他地区元宵习俗,请君速览。
河南
河洛地区(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之中”)有“祈娃娃”习俗。每到元宵节,人们就可以看到虔诚的香客在送子娘娘前跪拜上香,将一个个形态各异、活泼俊俏的泥娃娃带回家。祈娃娃习俗其实是父母企盼新人早生贵子,家中人丁兴旺,同时也是对儿子、儿媳的一种督促和提醒。
山东
山东荣城要在元宵节“捏生肖”。生肖一般用黄豆细面捏成,每个生肖背上都背一个灯碗,点上灯,到元宵夜盛在盘子里一齐点燃。生肖灯的灯花越大越吉利,谁的生肖灯燃得时间最长,就预示着新的一年将鸿运当头、健康平安。
山西
在晋陕蒙区域,正月十五要“烧旺火”。在晋陕大峡谷一带的山西大宁、吉县,陕西延安府等区域,正月十五晚上,农村有在自家院里烧旺火的习俗。
旺火的柴火就地取材,有些地区烧的是松枝,有些地区烧的是竹枝,还有的地区烧的是煤炭。老人们说,烧旺火的目的主要是驱邪祈福,也有迎神接福的意思。
陕西
陕西西安一带的传统是“送花灯”。由于“灯”与“丁”谐音的关系,每到元宵节前,娘家要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是普通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新婚头年送大宫灯一对、彩画玻璃灯一对;如女儿怀孕,除了常规的大宫灯外,还要额外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说说被中国南北分界线穿境而过的安徽。
安徽古城凤阳县,元宵节有荡秋千、挑灯笼、撂火把等民间习俗,甚至凤阳民间还有“元宵节荡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说法。
在凤阳农村,留心的孩子都会早早有意识地收集、准备着一些废旧扫帚、刷把,以备元宵节“撂火把”;孩子们最动心的当属“挑灯笼”,这天孩子们会用造型各异的花灯将府城镇夜晚装点一新。
接着往南,看看江南那边怎么过元宵节。
江苏
江苏泰州有5大元宵习俗,即吃元宵、闹元宵、猜灯谜、放烟火、送吉祥。送吉祥是泰州部分乡镇特有的习俗。在元宵节这天,亲戚朋友要给新婚的新娘子送桥桩、送送子观音等,以祝福早生贵子。
浙江
温州人过元宵节很特别,有个叫“打大猫”的习俗。“打大猫”就是打老虎,由两人一起披上精心制作的虎皮,扮成老虎。另外的村民在虎后扮演“七星七煞”等众多人、神形象,以固定路线边走边表演,游遍附近各村。
继续往南还有吗?当然有,而且那边过得更隆重。
福建
闽南一些地方,在元宵节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
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祠堂的灯棚下走过。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
广东
广东人有吃福建人的习俗(吗?)。
可以确定的是,广东一些地区的元宵节有“偷青(情)”的习俗。小伙子喜欢谁家的姑娘,就去她家的菜地里偷几把青菜,这样一是偷来姑娘的情,二是让姑娘家也知道有小伙子惦记上她了。
小伙子会把偷来的青菜拿回家,告诉妈妈这是谁家的,妈妈再给儿子做上一碗面,期待媒人去姑娘家提亲的时候一帆风顺。
这个习俗是不是够奇葩的?别着急,还有更奇葩的。
在广东佛山一带,每年元宵节大家都要到附近的桥上去“ 跺桥”。相传这样“跺桥”可以让人不患腿病,一年内平安健康。
人们要按照自己的年龄,计算在桥上来回应走的趟数。5岁的走5趟,100岁的理论上要走100趟。
最奇葩的来了,
对骂。
最奇葩的并不在最南边,而是在中部,在重庆开县。
在元宵节这天,这里有一项饶有趣味的风俗——“对骂”,网上对此的描述是这样的:
这天人们要搬着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皆尽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通过对骂,骂出了一年来的积怨,释放了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愉悦了心情,对来年的生产生活增添了精、气、神。越骂越兴旺,越骂越红火,明天见了面,仍是兄弟伙。
“骂出一年的积怨”
“愉悦了心情”
“被骂不能回骂”
“越骂越红火”
“(骂完)仍是兄弟伙”
看了一圈,笔者最喜欢重庆的这种庆祝方式,建议全国推广。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