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罗振宇:真实的诸葛亮和《三国演义》里很不一样
2018-12-27 18:01:21  作者:CLY 编辑:CLY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谈起诸葛亮,大部分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一个足智多谋又忠心耿耿的军师形象。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呢?近日,在知识类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中,罗振宇分享了他最近看的一本十几年前的老书——朱子彦写的《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三国史新论》。罗振宇称,关于诸葛亮,这本书中的观点非常颠覆。

罗振宇:真实的诸葛亮和《三国演义》里很不一样
得到APP创始人、《罗辑思维》主讲人 罗振宇

罗振宇说,许多人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有以下三个核心特征:

第一,有极高的智慧,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外交内政,都足智多谋。鲁迅先生曾经半开玩笑地说:孔明之智近乎妖,意思是诸葛亮像妖怪一样聪明。

第二,诸葛亮对汉室朝廷和刘备耿耿忠心。他留下一句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使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说过:“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他不行,你就上。但是诸葛亮没有这么做,他仍然尽心竭力辅佐后主,一点二心都没有。

第三点印象是,三顾茅庐以后,诸葛亮就和刘备关系非常密切,他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从军师到丞相,地位极高,仅次于刘备。

但是,这些形象是小说《三国演义》营造的,那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呢?罗振宇表示,《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三国史新论》这本书中指出,上面三个特征全部都不真实。

rId8

先说智慧。其实诸葛亮的短板很明显,他长项是治理民政和外交,短板则是军事指挥。《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他有一句评价:“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他的长项不在战场上。

再说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在真实的历史中,在刘备集团中,诸葛亮的地位不但长期在关羽、张飞等人之下,甚至庞统、黄忠、马超、糜竺等人的地位和诸葛亮也不相上下。

历史学家田馀庆就说过,刘备并没有把“隆中对”当作核心战略,更没有事事都问计于诸葛亮。很长时间里,诸葛亮都不在刘备身边。进入四川以后,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诸葛亮。对此,诸葛亮心里很清楚。

关羽死了之后,刘备决心对吴国开战复仇,群臣纷纷劝谏,刘备一概不听。诸葛亮这个时候叹了口气说:“法孝直(法正)若在,则能制主上。”可以看处,他很清楚刘备言听计从的不是他诸葛亮,而是法正。

诸葛亮的幸运在于,他的政治对手大多早早死去了。刘备称帝时,关羽、庞统、法正、黄忠都已经死去。留下来的功臣宿将,张飞只是个武将,马超不被信任。刘备数来数去,只有诸葛亮可担重任了,这才封诸葛亮为丞相。这时距离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已经整整十五年了。所以,罗振宇说:这不是一个君臣关系很好的故事,这是一个职场的打拼故事。

最后,最重要的一条,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到底有多少?

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是: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加入刘备集团?要知道,当时曹操、孙权的实力都在刘备之上,诸葛亮投奔曹、孙,更符合情理,而且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就投奔了孙权。

三国演义提供的解释是:诸葛亮忠于汉室,不愿意与曹操这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家伙为伍。刘备是皇叔,诸葛亮投奔他,是为了“匡扶汉室”。

但罗振宇指出,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

诸葛亮生得有些晚。他比曹操、袁绍、刘备这些人要小二十多岁。他成年时,天下群雄已经都成了气候。投靠曹、孙的好处明摆着,但不好的地方也很明显:这两家已是人才济济,诸葛亮去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不大。

《三国志》中有两句话,反映了诸葛亮的真实想法。一句是,他劝阻一个投奔曹操的朋友时说:“中国饶士大夫”——中原地带,士大夫扎堆啊,你投奔曹操没有冒头的机会啊。另一句是,东吴老臣张昭曾经向孙权推荐诸葛亮,诸葛亮拒绝了,理由是:“孙将军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孙权虽然以我为贤德,能用我,但是不能尽我,也就是不能充分发挥我的才能。

罗振宇形容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就像是一个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不加入大公司,要加入创业团队,背后的考量是差不多的。所以诸葛亮投奔刘备,并不是因为忠于汉室,更多的考虑是个人的发展前景。这当然无可厚非。

那对刘备的蜀汉,诸葛亮的忠诚度如何呢?罗振宇称,有一个史料,他在这本书中是第一次见到。

有一个词叫加九锡,从王莽开始,有一个政治上的做法,那就是权臣想要夺取帝位,先封王,然后加九锡。九锡是九种很高级的礼仪设置,象征意义很强烈。曹操、孙权、曹丕都曾经加过九锡。在当时的人看来,权臣受九锡,就是夺皇位的前奏。

蜀后主刘禅在位时期,蜀国有个大臣李严给诸葛亮上书,劝诸葛亮受九锡。这当然是一种试探,那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既不是接受,也不是严厉斥责,而是说了这么一句话:“若灭魏斩睿,(睿就是当时的魏国皇帝曹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锡)邪。”——要是灭了魏国,功劳这么大,别说九锡了,就是你再搞出一样十锡,我也敢接受。

所以,诸葛亮是不是忠心,这是他的内心活动,外界不知道。但是,从这句话可以听得出来,诸葛亮暂时不考虑加九锡这件事,核心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功劳不够大,还不能服众,再高升一步的条件还不成熟。

刘禅曾经无奈地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国家大事都是诸葛亮说了算,我就是个牌位管管祭祀之类的。诸葛亮刚死,就有蜀国大臣给刘禅上书说:“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臣常危之。今亮殒殁,大小为庆。”——诸葛亮握有军权,我一直担心啊。今天他死了,我们是弹冠相庆啊。

诸葛亮以后,蜀国就不再设丞相了。可想而知,不管刘禅对他什么看法,他实在是受够了这种受制于人的处境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诸葛亮之于蜀国,和曹操之于汉朝,其实区别不大。

罗振宇强调,今天说这个话题并不是想做翻案文章,抹黑诸葛亮,而是希望分享这本书给他的启发:看历史,不能只看事实的历史,还要看观念的历史。

罗振宇表示,《三国演义》是小说,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是虚构和虚构不一样,像借东风、空城计这样的桥段,作者心知肚明这是虚构,而诸葛亮忠心耿耿这个事,恐怕罗贯中自己也是深信不疑的。因为罗贯中生活在明代初年,中国的皇权政治到那个时候忠君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正面人物,一个正面人物怎么可能大逆不道,心里想着篡位呢?这在罗贯中心里完全不可想象,所以诸葛亮被写成了那个样子。

但是,如果回到汉末魏晋时代,忠君思想还没有发育出来。尤其是在乱世,大家想的都是竞争图存,社会观念和后来大不相同。忠于朝廷的观念虽然也有,但是那只是各种力量中的一种。当时一个人如果威望、功劳、或者是上天的眷顾积累够了,自己当皇帝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即使诸葛亮有了念头自己当皇帝,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当时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道德瑕疵。之所以没有做,因为威望、功劳不够而已。这就是观念上的区别。

最后,罗振宇分享了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展开了说就是:一切写历史的人,都是用自己时代的观念来理解过去的事实。罗振宇称,之所以谈论诸葛亮主要是为了提醒观众,注意一个我们遗忘了的观念世界。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文章纠错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