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金立资金链危机从去年爆发到现在已经将近1年时间了,期间也曾曝出被收购重组的消息,但至今始终未能成真。
供应商上门连番围堵,刘立荣依然杳无音讯,金立获得战略投资的几率越来越渺茫。
《财经》杂志日前撰文分析了金立为何无人接盘的原因,债务、权力、以及手机行业的风险都是影响接盘侠出现的主要因素。
首先来看看金立名下的资产,除金立大厦外,还有微众银行及南粤银行的股份。有债权方当初看上的正是这些主营业务外的投资,而并非手机业务。以当前楼价计,2015年投入12.36亿元的金立大厦,至少值20亿元。加上微众银行与南粤银行的两笔金融投资,按照刘立荣自己的说法,仅这三项就价值70亿元,三年翻了三倍不止。
如果接手金立及旗下资产,也意味着承担金立的所有债务,而这个数字超过百亿。无论对金立还是接盘方,都是利与弊的复杂考量。
其次是关于接盘后公司的控制权,自去年12月底开始,金立至少经历两轮战略投资谈判,不仅包括TCL这样的硬件厂商,也有佳兆业、宝能一类的地产商。这些谈判不是卡在公司的控制权上,就是价钱没有谈拢。
曾有债权方向金立介绍战投资源,但金立方面并不积极,理由很可能是不肯放权。
最后则是接盘后的风险,过去两到三年内,中国各行业都出现了市场份额向行业龙头集中的趋势,手机行业的寡头格局尤其明显。排名前五的厂商,市场销量份额自2015年起逐年递增,已从60%增长至2017年末的85%。而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这个数字在2018年年中已经达到了91%。
这意味着,接下来市场几乎不会给二三线品牌留下空间,寡头格局将进一步加剧。要说服下家接盘一个债台高筑的二线品牌,风险程度不言而喻。
如果事情发生在三年前,金立不愁无人接盘。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大洗牌,OPPO、vivo、华为、小米相继崛起,大厂吃小厂,是做大规模的普遍做法。到了现在,不管是谁,都很难下手买一个两三年内就可能消失的品牌。
金立在等待中消耗了太多机会,已经入行的,该有的都有了,还没入行的,根本玩不起了。
一个年销量3000万部、营收200亿元的手机公司正在黯然落幕,似乎也在预示,手机行业将近十年的红利周期结束了。
本文收录在
#金立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