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3岁女童王凤雅被它夺走她生命:几乎必死无疑
2018-05-27 17:16:11  出处:科普中国  作者:张小虎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本文专家:张小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主治医师

最近,3岁女童王凤雅去世事件引起了千万网友关注,她的死因是一种叫做“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恶性肿瘤。

3岁女童王凤雅被它夺走她生命:几乎必死无疑

此事件在微博、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相关微博的转发量已近10万,评论超5000条。

对于这种眼部疾病我们了解较少,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是否常见?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和检查呢?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什么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95%的患者年龄低于5岁,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相近。

视网膜母细胞瘤通常由基因突变所致。大约60%的患者为单眼非遗传型,40%的患者是由患病或携带患病基因的父母遗传导致,或者正常父母的生殖细胞突变所致。

视网膜母细胞瘤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相当危险的一种是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即一眼或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同时脑内松果体部位或脑干等中线结构也有肿瘤)。

这种情况即使采用化疗和放疗等积极治疗,几乎仍是普遍致命的,它是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在诊断后最初5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3岁女童王凤雅被它夺走她生命:几乎必死无疑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哪些症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孩子,最常表现为“白瞳”,俗称“猫眼”。

在正常情况下眼球中央看上去是黑色的,但当这个部位呈现出白色时,就是白瞳症。另外,还可有内斜或外斜视等其他表现。

3岁女童王凤雅被它夺走她生命:几乎必死无疑

普通人很难用肉眼发现孩子的瞳孔变白了,除非白瞳症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这时候我们自己可以用个小窍门来检查下,就是手机拍照。

当然这种办法有局限性,最保险的做法还是到眼底科找医生检查下。

在拍摄的时候,要取消消红眼功能,开启闪光灯。在正常情况下,当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睛时,大部分光线会被视网膜吸收。

然而,一小部分光线会被视网膜反射,然后经过瞳孔显现出来。

正常的视网膜的反光是橘红色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照片中的“红眼”,而疑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中,就看不到这种“红眼”。

3岁女童王凤雅被它夺走她生命:几乎必死无疑
开启闪光灯并直视摄像头时,瞳孔区呈现白色

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吗?

视网膜母细胞瘤成人很罕见,好发于3岁之前的婴幼儿,95%的患者年龄都在5岁以下。

大多数患儿是单眼出现肿瘤,少部分患者则是双眼同时出现,还有不到1%的患儿是更加罕见的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TRB),会在双眼的基础上同时伴发颅内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恶性肿瘤,大约每15000~20000个新生儿里才出现1个患儿。全球每年新发患儿大约8000~9000例,其中美国大约有350例,中国大约1100例左右。

3岁女童王凤雅被它夺走她生命:几乎必死无疑

如何进行检查和治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因为是婴幼儿,所以常常需要在全麻下进行眼部检查,结合病史、体征及B超、彩超、CT等相关辅助结果,基本能诊断。待到手术时,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则可确诊。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光凝、冷冻、化疗、放疗(巩膜板放疗或外放射)、眼球摘除术、眶内容物剜除术等治疗办法,具体需要根据病情综合治疗。

1、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治疗后最初1年内,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眼科随访。

2、如果随访期间患者病情稳定,可逐渐减少至每4个月一次,随后每6个月一次,再然后每年检查一次。

3、长期幸存者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筛查和影像学检查,密切观察是否发生第二种恶性肿瘤。

4、病变控制后,仍应定期作眼底检查,检查频率一般是:1岁内3个月一次,2岁内4个月一次,3岁~5岁半年一次,6~8岁每年一次,直到10岁再检查一次。

3岁女童王凤雅被它夺走她生命:几乎必死无疑

责任编辑:文章纠错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