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家乡的味道流淌在我们家里饭菜间的一蔬一米、流淌在我们沉重行囊中,也烙印在我们的骨血里。2018年春节,我来到了四川武平县,用美图手机拍摄了一场传统而特别婚宴。在忙碌与欢笑间,四川特有的坝坝宴风俗和流转于舌尖上的年味成为了一个村子共同的味觉记忆。
“幺娃儿,饭菜我都放在蒸锅里,睡醒了自己拿出来吃,记得给婆婆喂早饭。”大年初三早上7点半,寇福萍在家中简单的吃上几口早饭后,在出门前跟上高中的儿子嘱托道。
说罢就带着围裙朝着将在大年初五办流水席的老乡吴家走去。平日里就是她一个人守着偌大的家和卧床的老人。
今年刚过40的寇福萍是四川省平武县水田羌族乡南铁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此前一直和丈夫在上海务工。
直到2015年,家中的老婆婆手术后成为植物人,她才辞去工作回到家中全职照顾老人,儿子因为在县城上高中只有周末才回家。平日里就是她一个人守着偌大的家和卧床的老人。
南铁村是一个仅有500余人口的小村子,村里没有矿山、没有企业,也没有旅游业。很多村民每天都要通过这条河,但河上并没有桥,只是靠几块大石头和木桩搭起的简易桥。
年轻人基本都选择外出务工,留下的200多名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每逢春节时远在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成都打工的村民都会回家过年,自然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一年到头鲜有时间回老家的年轻人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顺便举办婚礼。
村里没有专门的厨师。待到有红白喜事儿的时候,全村的村民都会相互帮忙,其中村里的嬢嬢们队是婚宴的主力。
她们会在三天的流水席中客串起墩子、凉菜师傅等各种角色,齐心协力一起为全村的人献上一桌丰盛的菜肴。
宴席上的每个人都不会去评论菜做的好与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会在这待上一整天,见见一年未见的老乡,聊着各自在外的经历和见闻。
婚宴的正席从初四的晚上开始,但庞大的准备工作从初三一大早就得开始。
18岁的时候寇福萍在县城的饭馆里面当过服务员,学过些馆子里的菜。所以这一次她是这场婚宴的后厨“总管”。
“你们几个在院子东边负责烧水、你们几个负责洗菜、另外几个你们负责凉拌菜...”寇福萍边扎着围裙编组大家忙活起来。
在她和主人家的统筹安排下,30多名年龄从40岁到60岁之间的“嬢嬢”们各司其职。
婚宴是全村人的喜事,男士们自然也不能闲着,他们主要负责借东西、搬桌子、搭棚子、烧水、上菜等体力活。
在用砖垒砌烧水的灶台上,两个大铁桶与四把铁壶不间断的烧着热水,为嬢嬢们洗菜提供温水。
另一头,会骑车的村民骑着农用三轮车到村里家家户搬圆桌、凳子、火盆、碗筷等物品,一上午三轮车至少往返了5次。
“与饭店里的厨师不同,像我们来都会自带工具。不仅带着锅铲和刀,连砧板也是自己带来。”寇福萍说道。
经过两天的密集准备,初五中午便要为亲友们上“正席”了。
老抽、鲍鱼汁、南乳、八角、糖醋……当天村宴的食材装满了2个直径1米的大桶与铁盆,各类调味品则直接占满了约2米宽的台子。
寇福萍点了下食材,拿出自己的烹饪工具,一边清洗工具,一边吩咐主人家的亲戚和帮工准备厨具、清洗食材、生火。
中午十一点,宾客早已入座,凉菜16道、炒菜5道、炖菜4道、蒸菜5道......
大家说说笑笑,从中午到晚上,桌面翻了一轮又一轮。
现今,高级饭店鳞次栉比,新奇菜式也目不暇接,但乡村的流水席却依然得以保留及延续。
一桌桌流水席,也成为除了放烟花爆竹,拜年、拿压岁钱,以及兜里鼓鼓囊囊的一把零食外,是烙在舌尖上的最浓厚的“年味儿”。
在流水席师傅炒出的阵阵菜香中,亲友们陆陆续续到齐,大家热切打招呼、聊天、贺新年,这种独特的烟火气才是永恒不变的团圆年味。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