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今年的9月21日的苹果发布会上,苹果更新了iPhone 以及Apple Watch产品线。其中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3 LTE版本中,苹果低调地在这款产品中使用了eSIM卡技术。
这时业内普遍叫好,称能够打电话的Apple Watch终于能像是一块真正的智能手表了。紧接着Apple Watch 3 LTE在中国上市后接连出现了一系列关于eSIM卡的新闻,则一下子把eSIM卡这项技术推上了风口浪尖。
最近编辑部也在接触eSIM卡的内容,借此机会我们来聊聊eSIM卡的那些事儿。
SIM卡我们都非常熟熟悉,这块小芯片从我们用手机以来就一直接触。
编辑我经历过Mini SIM卡、Micro SIM卡以及现在的Nano SIM卡,可以说和大家一样一直见证SIM卡发展。事实上SIM诞生到现在已经有26年之久了,但是无论怎么变,都是需要将物理的SIM卡插入手机或者设备当中,通过运营商预设的网络来使用移动服务。
相信大家的使用过程中都已经感受到了SIM卡的尴尬之处了。首先是在一体化机身设计非常普遍的今天,无论SIM卡演变地如何小,始终是要占据着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空间。
在手机内部元器件非常精密的情况下,这一块仿佛是来自远古时代的SIM卡芯片简直格格不入。
其次就是经常拔插,会破坏手机的密闭性,在旗舰手机普遍都采用了防尘防水设计的今天,这一个SIM开孔无疑是一个疤痕。
最后是SIM卡限制了潜在的新业务的发展,例如汽车、VR、智能手表等物联网设备,如果采用了SIM卡和单一运营商绑定的设计,不仅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而且频繁地更换SIM卡导致非常不便。
eSIM卡其实也是一块芯片,不过它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一块小小的元器件,体积比传统的SIM卡要小了90%(欢迎来到21世纪)。
另外,这块芯片是可以编程的,可以写入或者擦除任何运营商profile(包括用户身份、运营商签约信息等)。这意味着,刚才我们所提出来的SIM卡的所有缺点,都可以在eSIM卡上完美地规避。
虽然说三星在智能手表当中首次采用了eSIM卡技术,但是当时由于没有运营商的支持,也就没有在中国掀起什么波澜。
Apple Watch 3 LTE刚刚上市,中国联通曾有短暂的时间开放了eSIM卡服务,但是直到现在不了了之。
而华为发布了HUAWEI WATCH 2 Pro同样搭载了eSIM卡技术,目前仅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支持这项服务。小编拿到了最近在评测的PORSCHE DESIGN | HUAWEI Smartwatch,体验了一把开通并且使用eSIM卡的过程。
我们根据要求,在安卓端的联通手机客户端里,在地区里选择上海,然后在服务办理中选择eSIM手表业务,根据提示自助开户、连接手表、验证个人信息、选择号码、选择套餐(当前有10元500M流量以及20元1G流量套餐)、下载卡数据、激活eSIM卡。
整个自助办理的过程仅仅需要不到30分钟,就已经完成了eSIM卡在智能手表上的激活。
而使用的过程中就像是是用普通手机一样,无论是拨打还是接听,都与普通手机无差。(不过就是对着手表讲电话,会觉得很没有个人隐私。)
另外一点是,编辑我也尝试去注销这个eSIM卡账号,但是由于目前联通手机客户端服务器好像并没有与后台相连,无法自助注销。
通过和上海联通客服沟通,只能带着本人身份证去上海营业厅进行注销。如果说要通过自然注销的话,目前该服务会赠送12个月的话费,只要这12个月话费消耗完毕并且没有产生额外消费,就会自然注销,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总结来说,如果要体验到eSIM卡的服务的话,无论全国各地都可以在安卓端联通手机客户端进行开户,只要归属地勾选上海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就是注销必须到上海或者自然注销,这个还是挺麻烦的一件事。
谁才是eSIM的话事大佬?
从编辑对eSIM的试用就可以看出了目前eSIM的现状。目前仅仅在可穿戴设备上支持eSIM,并且不是所有支持eSIM的设备都能够得到运营商支持,也不是所有运营商都支持eSIM。这就让eSIM卡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eSIM的出现颠覆了以往SIM由运营商主导的局面。在eSIM出现后,在运营商、终端厂商之间多出了一个远程配置管理平台,谁主导了这个平台,谁就是掌握eSIM时代的话事大佬。
运营商依旧想要掌握这个平台,设备制造商也想要掌握这个平台,而消费者当然希望能有一个第三方平台来管理。
对于运营商来说,掌握这个管理平台意味着能够延续SIM卡时代的主导权,所有的套餐、资费、盈利模式等都能套用SIM卡时代的套路。
如果这样的话,运营商之间依旧圈地为王,消费者依然很难从运营商间得到什么切实实惠,而eSIM的作用就只是变小了的SIM卡。
对于终端厂商来说,他们拿到这个主导权意味着他们都够在激烈的手机/可穿戴设备竞争中获得优势。苹果推出的Apple SIM、华为推出的“天际通”、小米的“小米漫游”、魅族的“国际流量”就是终端厂商在替代SIM卡方面的尝试。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第三方的管理平台进入,则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利益。
消费者不用再去营业厅里申请SIM卡,而是在网上了解一下哪家的套餐最实惠,就能通过空中的方式进行签约、验证身份、使用网络。如果感觉用的不爽,还可以随时取消套餐、选择新的运营商。
这样就不得不逼迫运营商要时刻维持客户的忠诚度,以往的套路都被打破,要重新建立基于eSIM卡的运营模式,并且促进运营商之间保持合理竞争,以争取用户的青睐。
虽然说运营商、终端厂商、第三方三者可能会对这个平台相互制约,但是作为目前大佬的运营商,肯定不会轻易放松这块蛋糕,毕竟这块蛋糕不是用来饱腹用的,这是一块命根子啊!
所以我们才看到现在终端厂商有意在eSIM上有所作为,但是运营商一句话就能把终端厂商搞得尴尬无比,强如谷歌苹果都未能打破,更不用说别的厂商了。
而消费者呢?在中国,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第三方介入,消费者连争取一个换套餐都那么艰难,更不用说别的东西了。
物联网或是eSIM的突破点?
中国电信在今年的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表示,中国电信支持物联网eSIM,2017年将试点可穿戴eSIM,将进行手表类可穿戴业务试点,制定消费电子eSIM规范。
不过,中国电信现阶段反对手机eSIM,将积极跟进国际国内标准,推动监管政策制定,组织开展安全评估。
可见,运营商的战略是尽量规避手机eSIM,希望能够在物联网eSIM上有所尝试。这也让eSIM有了可发展的道路。
对于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来说,eSIM卡是非常必要的技术之一,有了运营商的支持,既能够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也能够让运营商尝到了eSIM的甜头。
至于运营商尝试了甜头之后会不会进一步开放eSIM,这个可以期待。
总结
从唯物辩证法来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而这条取代甚至说革命的道路是异常波折的,会受到多方的阻碍、制约。
对于eSIM卡来说,取代已经发展了26年之久的SIM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会有人出来革命,总会有人被革命,或者总会有人为了不被革命而自求发展。
从目前来看,eSIM卡有希望借助物联网来发展自身,但是至于这条路能不能成功,未来没人知道。eSIM卡,道阻且长!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