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时下眼球经济盛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即使是贵为PC行业执牛耳身份的Intel如果想要进行换代宣传,操作起来也非常困难,普通厂商更是拼了命的想要把自己的形象往群众们高大上的认知区域拉扯。那么,把自己的东西冠以“黑科技”之名,就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好方法。
相比于日新月异的可穿戴设备和其他小型智能电子设备,PC产品在人民群众日常可感的形态、功能观感上已经非常固定。如果有人在朋友圈展示他的新电脑,不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相信非发烧友、爱好者的围观群众都不大容易被吸引过去。总的来说,已经高度成熟、工具化的PC产品是很难再在普通人眼里掀起多少风浪的。所以,制造噱头对PC产业来说尤为艰难,也让我们在媒体和舆论中见识了各种乱七八糟的“黑科技”,有的是产品指代,有的是程度形容。
哈佛大学“鼻涕虫”止血材料 仿生理论创新材料 黑科技黑得彻底
追本溯源,“黑科技”这个词语来自于我们一衣带水邻邦们的二次元世界。在实际流变过程中,他的指代有很多衍生含义,这个词语相关的本质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超越人类既有水平的科技原理部分
二:承接既有理论体系中,有开创性发展、并且代表一定发展方向的创新部分
三:上述理论指导下转化而来的应用产品
四: 既有理论、工艺水平下 挖掘一切制造潜力打造的高集成度、高价值产品
总结下来,“黑科技”产品要么创造前人所未想到的理论、产品,要么挖掘前人没有能力尝试的工艺和制造水平,要有相当的实现难度、保持未来的发展前途还要有很强的时效性。
那么,我们目前热炒的诸多“PC概念”,媒体公关和厂家文宣部门津津乐道的“黑科技”真的足够黑么?我们来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VR AR?时效和关联都是问题
自从谷歌眼镜、微软hololens、PS VR等吸引人眼球的各种“R”字头军团刷爆朋友圈开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领域的相关概念、产品信息流就如潮水般涌入主流社会舆论。一时间洛阳纸贵,为了避免Out,大批无辜群众被迫卷入“伟大科技”的进步旋涡。
英文缩写充满了陌生感,对于吃瓜群众和转发小编们来说,甚至对于寻隙而动想要制造产业的厂家来说,把“不明觉厉”的各种单词包装成“黑科技”是很自然的事情。“VR”"AR""MR" 凡此种种都开始成为流量热点。 实际上回过头来严肃的看我们会发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论从原理还是工程实践上都是拥有几十年历史的严肃系统工程,一点都不新鲜。
在一些AR 智能眼镜宣传页面上,利用F35 和J20的联合头盔显示系统论证AR 增强现实先进性的例证频繁出现。实际上从1970年代左右开始,军用的VR\AR形态就已经基本成型。接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战斗机更新了几代,同时期的电脑产品性能翻了不知道几百倍,民用增强现实在技术原理和功能组件上并没有出现科幻小说黄金年代的那种变革,效率固有提升,却仍然处在蹒跚学步的初期,打着新概念产品的名目进行推广,还是略感尴尬的。
仅就VR\AR 整体的系统概念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黑科技。如果谈论到VR\AR系统中较为有实用性的产品,那么他们确实借助新型传感器、处理器,在前人的脚步上拓展了主流消费人群的可用性,说是黑科技还算勉强可以。
问题在于,这和PC有什么关系?给电脑背上肩带做成VR背包,给笔记本插两根能连上VR\AR的管子,就能搭上顺风车成为不明觉厉的黑科技典范吗?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本质上体现了PC厂商的心虚之处。
Max-Q 终结板砖本?做梦!
2017年的PC主旋律是I/A大战,NVIDIA多少显得有些落寞。当然,这与GPU界竞争压力没有激烈有关,但独孤求败显然不是太好的滋味,NVIDIA也对外宣布了自己的GPU技术结晶——移动Max-Q系列。
虽然台北电脑展上NVIDIA的“汪峰式”头条战略实际实施的不算特别成功,抢夺AMD的风头效果一般,但Max-Q确实为媒体们带来了大量意外的流量。按照很多媒体宣传的导向,有了Max-Q技术,游戏本的厚度重量都将大幅缩减,彻底告别板砖形态,还能带来超强续航,就差画上一个Macbook Pro 说他现在能打GTX 1080,明年能战四路泰坦了。
NVIDIA是严谨的技术公司,在官方的宣传层面上,相信大家是不会发现明显不合理的技术问题的,各种框定“Up to”百分比和放开给厂商们的自由空间其实都没有脱离实际。玩家们会如何理解,这是一种宣传的艺术,艺术范畴内的核心点之一,就是媒体们念念不忘的黑科技。
然而大批Max-Q的笔记本实际上市后,我们发现媒体们各行其是的鼓吹都是苍白无力的。各级Max-Q 移动GPU 相比原有版本性能都受到大幅度削减,除了1060段位太低外,1070 、1080 Max Q版本分别跌到了接近1070、1060的性能档次,同时除了华硕GX501 拜特殊设计所赐切实削减了产品厚度,主流厂商连模具都懒得换,尺寸削减微乎其微,厂家们接着这股东风更多的是进行自己不同档次模具的配置组合调整,一点都没有大批开拓新的高续航、轻薄产品线的意思。
从根本上来说,Max-Q 本身只是一种降低GPU绝对性能的手段,没有重新流片就没有硬件层面的调整,而软件层面究竟如何降频的“玄学”从实践来说也并没有发挥出多大的效果。Max-Q技术的“智能”降频没有体现出太多针对性,和玩家自己刷BIOS降频的区别非常有限,那么散热、续航的优势也就无从谈起。厂商即使能够针对性的推出稍微轻薄一点的模具,我们也看不出直接扔进去一个非Max-Q版低一阶层的GPU型号有什么不妥之处。
NVIDIA 宣传频率调节阈值的关键性 但Max-Q频率可能还是高于阈值
更何况,Max-Q能够成立,本身就是移动GPU领域挤牙膏的结果而非原因。因为GP104系列帕斯卡架构GPU的能耗比超出预期,所以才有能够基本不损失频率移植笔记本的GTX1080无后缀们。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号称性能等同桌面版的GTX1080们,才给降频版的Max-Q GTX1080版留下了市场空间。下一代的NVIDIA GPU究竟能耗比是什么情况,能给笔记本留下多少拉高频率(撞击散热条件上限)、降低频率(性能填充空间)的余地,根本就是未知之数,讨论什么Max-Q技术的发展未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游戏板砖本不会被“黑科技”终结,被终结的只能是不付出代价却想得美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已。
有必要但鼓吹要有节制
全球化的文明是建立在1945年二战后被全世界普遍认可的一种心态之上的,那就是——“明天会更好”。正是这种对国民经济、世界局势的美好期待给予了环球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帮助我们熬过冷战、铁幕,维持进入了一个大体还算富足,高速向前发展的时代。
社会心态对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强劲的,在娱乐市场有种观点——经济萧条程度和电影票房扩张程度成反比,这种观点就指出了没有希望的人们更愿意“纸醉金迷”避免资源贬值的畸形心态。也正是对未来普遍抬高预期的普世心态,为1970年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大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方面的综合资源支持,把我们带入了“IT信息高速公路”,你我也才有资格在这里讨论三十年前的中国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沙子背后的故事”(硅晶来源于沙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概念性技术原理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主动的支持——不但在经济上购买产品分担成本,也在社会舆论上给予资本市场以积极而宽松的信号,以提高产品、技术发展的容错率。普通人给予“黑科技”以关注,让投资人产生更高的期望,也让生产和研发单位有更强的信心去探索未知领域,想前人所未想,能前人所不能,最终带来更好的科技应用回馈全社会,这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循环。
非直观类比的话,普通人、媒体、资本和研发单位的“黑科技链条”类似于工业革命早期一直到现在都屡试不爽的金融资本链条,只是更加松散,闭环更大而已。马克思说过,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办成了。同理,如果全社会都对宣传、开发新应用乏善可陈,对未来失去了信心,觉得明天外星人就要来了,搞这些都没有意义,那么我们确实搞不出任何“黑科技”来,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已经看到的成熟科技,都是大浪淘沙从“伪黑科技”范畴中过滤出来的成熟产品,用已经成熟的去无差别嘲讽可能出现的“黑科技”并不明智。但是,这并不是媒体和厂商无限拔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借口,脚踏实地,适度宣传才是文明社会的诚信法则。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