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99公益日”落下帷幕,许多变化都在发生:用户爱心捐款突破8亿元,“公益币”“捐阅读时间”“玩游戏保护传统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场景化”公益方式,越来越完善严谨的透明机制……除了腾讯发起的“99公益日”,11日,阿里巴巴宣布,首届“95公益周”(9月5日—10日)共有2.7亿人次参与公益行动,远超预期目标的1亿人次,“人人3小时,公益亿起来”的倡议获得公众热情响应。
互联网让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但一些质疑和困惑也涌现出来,这样的活动是否只是停留在公益圈内自娱自乐的“刷票”?互联网究竟为公益事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公益行为渗透生活场景
根据腾讯发布的数据,9月7日—9日期间,腾讯公益平台共动员1268万人次主动捐出8.299亿元善款,为6466个公益项目贡献出力量。相比去年同期的677万人次捐赠,今年的网友捐款金额达到去年的2.72倍,参与人次达到去年的1.87倍。加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2.9999亿元配捐额和爱心企业伙伴成功配捐出的1.77亿元,今年“99公益日”总计善款金额超过13亿元,再度刷新了国内互联网募捐纪录。
短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惊人的参与人数和捐款人数,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质疑公益组织为了拿到更多筹款组织团队进行“刷票”,线上集中式的公众劝募行为是在过度消耗公众的善心。对比往年刷屏的“催泪炸弹”,今年记者发现,新出现的场景化玩法正在突破公益圈层:使用微信支付获得的公益币可以捐给任一募捐项目,在K歌软件上翻唱所获得的K币将捐给听不到歌声的听障儿童,在运动软件上跑步的步数可以贡献给偏远山区的基础建设……公益行为正在全方位地融入公众的生活场景,不再是公益圈内的独角戏。腾讯公益方面表示,通过“公益+多元跨界”,使得公益以趣味性的形式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全民公益将成为生活常态。
针对备受诟病的“刷单”问题,腾讯公益方面今年也启动了相关防范机制。“腾讯公益今年重点确保配捐期间公共资源的合规分配问题,联合腾讯的安全部门、第三方力量,启动对‘99公益日’3天有配捐时段的捐款记录是否存在‘机器刷单’的调查。凡查实恶意刷单的都会取消配捐。”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翟红新表示,公众对于“刷单”的举报也反映出了一个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捐款以后会仔细查看流水页面、关注款项的去向。
互联网公益出现的新玩法也改变了公益组织原先各自为政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走向了联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研究员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公益让公益组织之间走向了更多的联合,以当前快速发展的联合劝募最为典型。在“99公益日”前夕,广州的30个公益组织就携手举办“全城义转”99公益日联合劝募发布会,在活动期间抱团参与劝募,链接行业协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业培训院校和社会企业的资源融入,扩大公益传播影响力。
互联网公益加速透明化建设
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指尖公益”,当越来越多的钱以“公益捐赠”的名义进入互联网,填补信任黑洞成为了互联网公益的当务之急。“过去可能我们更加注重谁来捐款,现在更要全过程的透明,捐款人要知道钱给了谁?达到效果没有?大家关注的是全过程,而不仅仅是钱去了哪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建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互联网时代,一个是要快,还有一个就是透明。
“传统的公益模式中,存在一个信任的‘黑盒子’,导致监督纽带的缺失、执行过程难以透明化,也消耗了大家的热心。打破黑盒子,建立公众对慈善事业的持续信心,过程的透明是信任最重要的基石。”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腾讯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表示,2017年上半年,腾讯公益正式推出平台项目透明度建设组件,并以透明组件为基础构建今年“99公益日”公益组织的准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