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第二天一早,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又发生6.6级地震,随后余震不断造成严重破坏。
虽然预报地震在科学上暂时不可能,但为了对付地震,我们还是有很多招数的,比如近来,一种可以让建筑物抵消80%地震能量的“抗震神器”就问世了,而且还是利用火箭发动机的原理研发出来的。
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近日就对此做了专门报道。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实验小学占地80亩,两个月前刚刚竣工,三栋教学楼能够容纳3600名学生。
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每一栋教学楼的下面都增加了一种神秘的建筑部件——“隔震支座”,是建筑抵抗地震的有效装备。
隔震支座每6米一个,呈网状分布,在地下共有30个,支撑着整栋教学楼,同时肩负起抗震的工作。
据介绍,地震波最厉害的就是横波,导致地面横向摆动,楼房瞬间就会倒塌。
传统的抗震技术是把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基础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就是把房子盖得更结实,用更粗的钢筋、更多的混凝土浇注,但这样抗震效果并不理想。
隔震支座则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
而这样的抗震技术竟然来源于火箭发动机,正是研发火箭固体发动机的设计师们完成了这项技术。
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与火箭的柔性喷管很接近,要有足够的支撑力扛起上面的建筑,而在抗拉力上,又要具备足够的弹性,不至于被拉断。
一个隔震支座里面由35道特种钢板和3毫米厚的橡胶片黏结在一起,完美黏结让隔震支座支撑起上面的建筑,而这样的黏结技术同样来自于航天。
目前,隔震技术在我国被逐渐重视起来,云南、新疆、甘肃等地已经对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采取强制性措施,要求这些建筑必须采用隔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