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宣布,我国在南海首次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采工作,实现了连续8天稳定产气,这同时也是世界上对于此种类别的可燃冰第一次试开采成功。
对此,央视报道称,这种超级能源名叫“可燃冰”,学名则叫“天然气水合物”,就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混合物,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
可能是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央视在报道时打了个比方:就像《变形金刚》中机器人们争夺的“能量块”,其体积虽然小,但蕴含的能量却不可估量。事实上,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
央视举例称,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随后,该说法被网友和媒体广泛传播
对此,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继江表示,对于上述说法“只能理解为这是一个开玩笑的资源评估方法,与现实毫无关系,很不科学。”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何晓萍也表示:“这个很有可能数量级搞错了。”她分析,可燃冰在海底呈现的是低温高压的状态,是冰状的东西,从固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了很多倍,“究竟用在汽车能源上的是液态还是气态值得考究。”
她指出,可燃冰燃烧相对于煤炭来说,的确是清洁能源。可燃冰的构成以甲烷为主,甲烷是温室气体,如果开采后,不能把它集中利用,导致它排放到大气中同样容易造成污染。开采不当也会对地质构造造成伤害,对环境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