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古猿的后裔,目前已被大家所接受。人类是怎样进化而来的?
首先,人是智慧劳动的产物。智慧劳动和本能劳动,是有很大区别的。例如,蜘蛛的结网,鸟类的筑巢,尽管它们劳动程序是严正系统的,劳动成果也是精巧惊人的,但是细心考究,总难免露出千篇一律、递代不变的表现。这种劳动方式基本上没能解脱遗传性的控制,因而称作“本能的劳动”。
人类的劳动,当然不是这种样子。如人造的房屋,虽都是门窗户壁的混合物,但房子的造法是各有千秋。同时,入类为了建造房屋,还不知创造出多少工具。劳动的方式方法,也总是日新月异,简直找不出什么遗传性的影子和痕迹,完全是创造者智慧的结晶。因此,人类的一切劳动,就称作“智慧的劳动”。
智慧劳动使人类的手和脚走上了分工分化的道路。脚掌上四个支点的诞生,就完全改变了前肢支撑体重的任务。手脚分工劳动的磨练,不可避免地会改变着大脑皮质的发展。双方互相助长的结果,就使现代人的脑量,比古猿的脑量增长了2-3倍。
根据古生物学家发掘到的资料证明,原始人的生活基本就是社会性的,是共同捕捞、共同狩猎、互助合作、互相学习的,早就走上了家族合作集体劳动的道路。
正因为人类这种集体劳动的方式,并充分地运用着群众的智慧,就创造出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语言文字进一步发展了人。
今天的类人猿也是古猿分化出来的一支,是人类祖先的孪生兄弟。它们虽也有了超越一般动物的智慧,有了利用工具的本领,但是它们的劳动,却尚未解脱本能劳动的范围。同时,它们也不会创造劳动工具。
它们的手脚,虽也具有了初步分工的倾向,但是真正的手脚分化,也尚未实现。脑系经受的磨练与考验也很不足,它们全部脑系的重量不到人类的二分之一。
另外,类人猿又过着小家族的独立生活方式。从它们找到自己的配偶那天起,就和自己的父母分开,在森林里另外找块生活区。社会生活对它们来讲,直到今天仍格格不入。至于积累经验,交流生活劳动的成就,更是从未有过的事。
因为生活方式的差别,所以,今天的类人猿将来也不会进化成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