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正式宣布成立,这是继南北车合并、中国远洋集团和中国海运集团合并后,央企改革的又一“大手笔”,也吹响了中国向更高水平航空发动机发起冲击的号角。
中国航发将集中致力于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相关材料研制等方面,建立中国航空动力研制和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以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整体水平,立足自主创新解决中国航空动力。
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航空发动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科技工业基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那么,航发研发到底有多复杂,需要我们举国之力去突破?
可以说,航发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多学科集成的工程机械系统之一,涉及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学、结构力学、控制理论等众多领域,需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和高载荷的严酷条件下工作,并满足推力/功率大、重量轻、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寿命长、油耗低、噪声小、排污少等众多十分苛刻而又互相矛盾的要求。
举个例子,发动机燃烧室及涡轮处的温度能达到1600-1700℃,加力燃烧室内温度高达1800-1900℃,而目前高温合金材料耐受的最高温度只有1100℃,这就必须在发动机中采用复杂的冷却系统,设置迷宫一样的冷却通道、成千上万个引入冷气的细微小孔。
据统计,全新研制一型跨代航空发动机,一般需要二十几年,比全新研制同一代飞机时间长一倍,而且投入资金也更多,这是因为航空发动机不仅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也是试验和试飞出来的。
事实上,即使是美国、俄罗斯这样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其当前水平也不足以完全通过设计分析预测结果,只有经过设计、制造、试验、修改设计、再制造、再试验的反复摸索和迭代过程,才可能完全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
航空发动机是保证国家安全、彰显强国地位的航空武器装备的“心脏”,而近代飞行能力的每一次突破,都与推进技术的发展直接相关。
统计,按照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计算,如果以船舶为1,则小汽车为9、电视机为50、大型喷气飞机为800、航空发动机高达1400。
2016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航发的组建方案;3月,中组部和国资委先后宣布了主要领导以及董事、监事的任职决定;5月,集团完成工商注册;8月,总部正式入驻北京海淀区。
作为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航发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亿元,是实施航空发动机专项的责任主体,由国务院、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是国有控股的集团公司,现有职工9.6万人,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科技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