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导语:12月9日,小米发布旗下最新空气净化器产品。小米的入场,就像这个极速膨胀行业被扔进一剂烈性催化剂,一下炸得不可开交。一直以来,针对空气净化器行业,国家和行业都缺乏标准的规范,公众对此大为诟病。小米发布会几个核心关键词更是剑指行业“3宗罪”。
第一宗罪:原理简单、滤网+风扇就能搞定
雷军在发布会时说,他的同事用家里的电风扇挂三层过滤网即DIY成一个空气净化器,可见原理及其简单。并且因为风机的抽风和送风性能很差,出风口和进风口很近,“形成很小的循环,根本做不到室内空气的大环境”。因此,市场上的净化器大多数没有用,“净化效果特别差”。
小米对策:双风机+四风道
既然“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的原理这么简单,风机净化效果又不好。那么“要为环保做一点点事情”的小米不得已,只能开始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了。他们使用了两个电机:底部负责抽风,顶部负责送风。还有双层风扇。“普通的空气动力净化器下面是滤网,上面是风循环,我们把风直接打到天花板上,顺着天花板绕一圈,360的进风,最最核心的设计是整个室内空气的大循环,就像屋里有风一样,能够带动整个室内空气的大循环。”
科普时间:
“整个室内空气的大循环”,听着高端,实则是纯粹营销噱头。CADR指的就是1小时内能将室内空气循环过滤5遍的洁净空气量,跟大循环小循环没有任何关系。试图混淆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器的功能,蒙蔽消费者实在不可取。
业内人士指出,室内新风系统对技术、质量、设计的要求非常高,通常是根据不同的房屋来提供定制的新风方案,这需要厂家有过硬的研发能力做保障。仅仅靠一台装有两个电机的空气净化器,就实现整个室内空气的大循环,实在是门外汉的论调。其背后的实质无非就是:瞄准时机,快速进场,大玩营销,借势生财。
第二宗罪:定价虚高,厂商暴利
发布会现场雷军对几千块的空气净化器可谓“恨铁不成钢”,毫不客气地说“个人的价值,对社会的帮助都没那么大”的大本雄在巴慕达做那么高档的净化器,卖那么贵,一年也就卖二三十万台。卖4000-6000的飞利浦、夏普等品牌的净化器,也纷纷躺枪,被雷军“披露”其实际净化能力并不比小米有优势。另外,雷军也很负责地说,这些产品的定价把研发、工业设计、产品推广全都算进成本里,其实际成本跟小米的售价无差。那么按照雷教主的推论,,市场上超过2000的空气净化器全部是暴利。
小米对策:像素级cosplay巴慕达,省去研发费用,降低材料品质
对于406超大的CADR值,小米给出了899的抄底价格着实让人“喜出望外”。按照雷军的话说,这个定价就是根据直接成本来计算的,也就是材料费和模具费,其他的前端费用都由小米自行消化,可谓是贴本赚吆喝。
不过,随着小米的发布,日本品牌巴慕达一款产品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不难看出,无论是产品外观、动力原理、内部设计、零部件、甚至是营销术语,小米都与其如出一辙。好学的小米的第一个空净作品可谓是像素级拷贝。
科普时间:
BULMUDE是日本一个小众的设计家电品牌,以完美的工业设计见长,其售价也比较昂贵。接触过消费电子产品的人都知道,一个好的工业设计需耗费上百万元甚至更多。例如,前不久获得红星设计奖的贝昂JY300即是如此。除了设计费用,研发费用更是成倍增加,仍以贝昂为例,其核心的TPA双极猎尘技术是研发团队十余年开发的结果,其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
小米仰仗自己的拿来主义,瞬间省掉了大把的研发和设计费用。同时一些细节上的“微创新”,也不免让人感觉其意在通过拉低材料品质来降本。
在此我们不探讨抄袭借鉴的道德界定,也无需上升到国民性的高度去评判其对创新风气的遏制,大家更关心的是:只卖“直接成本”的小米净化器的使用体验是否像它宣称的那样呢?
第三宗罪:净化能力不够,CADR低
发布会上,雷军罗列了几大著名的外资品牌,表示他们的CADR基本都在小米之下。
小米对策:不服出来跑个分,管你有多大噪音
雷军认为,性价比不仅仅是价格要低,CADR是代表净化能力的唯一指标。实验室跑分数据说明了一切,406m3/h的骄人成绩哪怕是在5000元档位的产品中都是佼佼者。
科普时间:
大CADR很容易实现,滤网加厚、风机加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噪音。小米的这款净化器在达到最大CADR时所带来的噪音有70分贝以上!根据《民用建筑噪声允许标准》中明确规定室内最大噪音不得超过45db。70db的噪音就相当你耳边有一台空调外机一直在工作,此时对话就只能基本靠喊。而美国环保署认定的人类能忍受的最大噪音就是70db,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活,会使人的神经细胞逐渐受到破坏。
总结:
设计制造一台空气净化产品看似简单,滤网加风机再配置个漂亮的外壳就成。要把CADR值做到400也不难,只要滤网加厚、风机加大就好。但是,高品质的空气净化器,并非只要做到外观漂亮和风量大就可以,需要全面考虑噪音控制、功耗、操作界面等各方面综合因素。而这些指标往往还存在着非此即彼的冲突关系,如何平衡取舍,需要不断的技术积累和改进。
抱着“行业破冰”的态度为消费者带来价廉物美的产品是全行业的共同追求,产品第一才是企业乃至产业的生存根本。
本文收录在
#家电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