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1它们都到哪儿去了
曾几何时,显卡业界也是一个繁花似锦的业界,3Dfx,Matrox,S3,Trident,Sis,NVIDIA,ATI……多到就要溢出来的参与者让显卡业界在起点上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显卡业界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变成了现在的两极格局,等我们回过神来的时候,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各式各样显卡和选择的厂商们都已经不见了。
它们都到哪儿去了?
因为种种原因而式微、衰退、规模缩水、最终成为它人的一部分,曾经为我们带来激烈竞争的厂商们留下了一个共同的结局——被收购。正如麦大帅的那句名言一样,“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显卡业界乃至整个PC业界的发展,几乎一直伴随着老兵被不断收购的过程。但是这些过程未必都是积极向上的,甚至纵观显卡业界的发展之后,我们不得不得出一个尴尬的结论:影响显卡业界的四次生死攸关的收购过程,几乎都有或多或少的槽点可循。
换个角度回忆霸者逝去并不能让人愉快,但却有重要的意义
回忆这些收购过程其实是一件很糟心的事儿,不管是哪场收购都可能会刺激起特定群体粉丝的不适感,但我们还是觉得有必要换个角度重新审视那些老兵消逝的过程。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这段不怎么愉快的回忆之旅,一起去看看那些彻底改变显卡业界格局的收购过程吧。
2浓墨重彩的第一笔由3Dfx书写
浓墨重彩的第一笔由3Dfx书写
显卡业界的第一次攸关生死的收购过程来自当时的业界霸主——3Dfx。1999年初,3Dfx突然宣布收购板卡供应商STB,并将Voodoo系列芯片的优先生产权从合作伙伴手中收回交给STB,以此来达到自产自销并最大化利润的目的。这场收购的涉及面之宽,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本身虽然没有导致任何一家芯片级显卡厂商消失,但却最终带来了3Dfx的自我毁灭。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谁能想到如日中天的3Dfx竟然会消亡
在收购STB之后,原先与3Dfx合作的板卡供应商,包括华硕、微星、技嘉、丽台、创新、帝盟……等等等等几乎全部显卡业界的板卡供应商都受到了影响,失去了3Dfx的芯片供应导致这些厂商不得不转向其它合作伙伴,或者说直白了就是倒向了当时正在高速增长的NVIDIA。得罪一两家合作伙伴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一次性将几乎所有的合作伙伴全部推到竞争对手的怀抱当中,这在任何领域都是相当罕见的。3Dfx对STB的收购,在结果上为NVIDIA的成长和强大奠定了最直接的基础。
除此之外,收购STB还在节奏上严重拖慢了3Dfx的产品部署节奏。合并给STB和3Dfx带来了大量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工作,这使得原本计划用来抗衡NV5的Avanger,也就是Voodoo3不得不被迫延期到竞争对手发布半年之后方才登场,此时的TNT2系列已经在众多板卡供应商的帮衬之下咋市场上大行其道了。不仅如此,STB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受收购过程的影响而产能不足,这进一步削弱了本来就缺乏新意的Voodoo3的竞争力。
STB生产的Voodoo5-5500
没有了合作伙伴的帮扶,自己的产品又饱受延期和供应不足的困扰,3Dfx无疑通过收购STB亲自挖出了自己坟墓的第一铲土。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陷入到竞争不力和持续失血循环当中的3Dfx慢慢地失去了活力,VSA-100与NV10的不对称竞争以及Rampage的消失成了3Dfx最后的绝唱,其最终结局也由此注定了。不过它的结局,直接导致了显卡业界接下来那场意义不怎么积极的收购过程。
3超便宜的专利墙
超便宜的专利墙
与3Dfx的衰落和自掘坟墓形成对比的,是NVIDIA在上世纪末的快速强大,这种强大不仅体现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占率的大幅成长,同时还拥有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句号,那就是对3Dfx的最终收购。2000年12月16日,NVIDIA宣布同3Dfx完成了有关图形资产转让方面的最终协议,一代图形帝王终于成了自己竞争对手的一部分。
一代霸主最终成了竞争对手的一部分……
应该说收购3Dfx确实离不开NVIDIA自身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发明GPU的殊荣还是完成致命一击的NV2A(NV20),这些重要的技术进步都给了NVIDIA吃掉前图形王者的资本,但这次收购并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它开了一个相当不好的头,为整个显卡业界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个不好的头,就是封闭和技术垄断。
3Dfx的衰弱是相当快速和彻底的,这让NVIDIA得以以相当“微小”的代价完成了全部收购过程,在协议的条款约定当中,NVIDIA仅需向3dfx公司支付总数为7000万美元的现金以及100万股的普通股票,合计约一亿美元。而这一过程涉及的交易对象却包括了3Dfx图形相关的全部核心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其已经获得的和即将获得的图形专利、应用、商标、品牌以及3dfx公司还未售完的图形芯片产品。此外,3Dfx和NVIDIA还因此结束了此前的所有关于专利侵权的诉讼,它们之间所形成的侵害行为判定将被连带解除。
PhysX显然不是NVIDIA“封闭”的起点
仅仅花了区区一亿美元,NVIDIA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几乎一切图形技术的使用问题,同时将占半壁江山以上,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图形技术专利据为己有,这其中还包含了相当关键性的光栅化过程的核心专利。以如此低的代价获得如此高的技术密集度和自由度不仅对NVIDIA来说太过容易,对业界而言也是一大问题——图形专利尤其是光栅化过程的核心专利以前所未有的富集度集中在了NVIDIA的旗下,这为后来者筑起了一道相当棘手的专利墙。
简而言之,万恶的封闭和技术壁垒由此开始,相当多的创意以及可能的创造均因此而被扼杀或受到限制。那些因为PhysX、CUDA或者其他什么技术而谴责NVIDIA封闭的人,其实都骂错了对象。
不要小看这道专利墙,正是它的高筑给接下来的这次收购以及由此而来的显卡业界再次回复繁盛竞争面貌的可能性制造了麻烦。
4XGI,太快燃尽的烟花
Xabre,太快燃尽的烟花
图形业界的竞争是激烈的,因为竞争不力而陷入衰落的不仅仅只有3Dfx而已,S3、Sis以及Trident等等老牌图形芯片供应商也在日趋白热化的像素战争当中显露出了疲态,这给了更有实力的整合方案供应商以机会,芯片组领域的传统强者SIS便是其中之一,而它的收购对象则是图形界同样老牌但却已经日渐式微的Trident。
Trident的加入有效的提升了SIS的图形研发实力,但却没有帮其翻越图形技术的专利墙
2003年6月,SIS宣布正式收购Trident并成立新的图形技术分部XGI。这一收购并不出乎业界意料,事实上SIS的多媒体部门与Trident已经保持了多年的合作关系,二者共同努力推出了NVIDIA在GPU Shader时代的第一个竞争对手Xabre架构。Trident的收购以及XGI的成立相当干脆利落,并没有出现或者说重演3Dfx收购时拖沓的悲剧。在收购完成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XGI就先后推出了代号“反应堆”的成熟驱动体系以及Xabre的接班人——XG40系列图形架构。XG40架构的技术在当时保有相当的竞争力,尤其打造的Volari V8系列显卡是DirectX 9时代表现相当出色的产品之一。有介于此,XGI曾一度获得业界的一片赞赏并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誉为是“正在崛起的第三股势力”。
但这一切都不足以让XGI活下去,因为它最终也没能在正确的时间上翻越高筑的专利墙。
几何以及光栅化过程是基于像素渲染的现代PC图形业界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谁都无法绕开,如果不花钱的话,任何想要设计显卡架构的厂商都会让自己惹上侵权的麻烦。由于NVIDIA对3Dfx的收购,大量几何以及光栅化过程的专利被其收入囊中,如果其他厂商想要在硬件架构上涉及以及实现更快速的光栅化操作,就不得不面临获取NVIDIA授权或者再行研发新的逻辑结构并申请专利这两个选择。毫无疑问,两个选择都需要大量资金来作为支援。
基于XG40架构的Volari V8系列显卡
光栅化专利墙的问题早在SIS独立研发Xabre架构时就已经存在了,由于VertexShader单元的硬件设计会牵扯到掌握在NVIDIA手中的图形专利,SIS不得不选择了将VS交给CPU进行处理的软件解决方案,这一选择虽然在当时并未造成无可挽回的性能劣势,甚至还给Xabre架构创造了一定的性能功耗比优势,但却也给驱动体系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并打乱了SIS和XGI在其后的研发节奏。在DirectX 9.0时代,VertexShader的工作强度已经达到CPU无法负荷的地步,硬件化的ISA是必由之路,因此XGI不得不在XG40系列图形架构中重新设计逻辑结构以实现硬件级的VertexShader单元,这消耗了XGI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拖慢了后续XG图形架构的研发,甚至让XGI错过了Shader Model 3.0。
显卡的研发归根结底是一个节奏上的对抗,如果没能跟上节奏甚至多次错过节奏,等待厂商的结局必定是遭到淘汰,这一道理直至今日仍旧成立,在10年前自然也是一样。所以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由于研发节奏的错乱,XGI在Volari V8之后没能再次推出新的具有竞争力的显卡产品,也没有积累出能够与NVIDIA以及ATI相抗衡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昙花一现般的耀眼之后便归于了沉寂,最终在两年后被ATI所收购。
但是您能想到么,对XGI的收购,恰恰正是下一次收购过程当中最让人诟病的组成部分。
5溢价……
溢价……
AMD对ATI的收购无疑称得上是一次“世纪收购”,其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完全可以与NVIDIA对3Dfx的收购相提并论。这一收购过程漫长、复杂而且充满了悬念及转折,它让AMD获得了GPU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直接促成了APU这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创造,同时也从根本上摧毁了AMD的资金结构以及竞争力,并导致了CPU/GPU双线贫弱的竞争格局和今天AMD的弱势。导致这一结果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这次收购当中令人无法理解的大规模溢价。
AMD收购ATI过程的最大特征——令人费解的溢价
AMD对ATI的收购起点相当耐人寻味——在这一收购开始之前,ATI抢先在图形界开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交叉收购过程,这一收购过程涉及VIA、SIS以及相当一部分S3的核心资产,其中甚至包括了二次甚至多次收购/转卖,XGI的资产及绝大部分技术也包含在其中。在经历了一系列收购之后,ATI名义上获得了除NVIDIA掌握部分之外的几乎全部图形及光栅化过程专利,但毫无疑问的是,从早已在数个产品周期之前便无法研发具备竞争力的图形架构的厂商手中收购的这些专利在当时基本上都已经过时。
尽管被收购者在当时的竞争力已经十分低落,其所掌握的技术和资源均相当有限且并不能增强ATI的核心竞争力,但多次且复杂的交叉收购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溢价。技术不值钱不要紧,资产出于不良级也没所谓,只要有人交易和炒作,几次倒手就可以令垃圾升值成天价。透过一系列与技术无关的操作过程,ATI大幅提升了自己在被AMD收购过程当中的售价,并让收购价最终定格在了令人咋舌的54亿美元。
虽然直接在数字上对比两者的收购并不恰当,但却可以看出某些端倪。NVIDIA吞下3Dfx及其背后那些占了图形界半壁江山的重要技术总共只花费了一亿美元,六年后的AMD为了另外的半壁江山却花了超过54倍的代价,这其中的溢价程度究竟如何,应该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了。
被牵扯进AMD/ATI并购过程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收购
如果不花掉这54亿美元,AMD的财务状况不会恶化到今天的地步,珍贵的Fab也不会被鲁伊兹轻率的出售;如果不花掉这54亿美元,K9架构的研发将可以得到Fab以及资金的双重且坚实的保障,AMD在CPU领域的竞争力将可以得到巩固;如果不花掉这54亿美元,也许APU不会出现或者成为今天的形态,但却可能通过“更合算的收购”(比如亲自购买“不值钱”的XGI)来慢慢实现;如果不花掉这54亿美元,AMD不会恶化同包括NVIDIA在内的芯片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无疑会让其在芯片组领域避免再次重蹈3Dfx收购STB的覆辙;如果不花掉这54亿美元……
归根结底,如果不花掉这54亿美元,AMD所拥有的可能性以及未来愿景一点都不会比今天更少,无论CPU还是GPU业界所拥有的前景也都不会比今天更糟。
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们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有关图形业界的第四次重大收购,最终在AMD的大出血以及业界的一片唏嘘声中落幕。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就不用我们再行重复了吧。
6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
我们今天所见的显卡业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这一系列先后关联的收购过程共同影响的结果。AMD与NVIDIA的双极对立,其最主要成因便是由这一系列收购所导致的竞争者的合并与减少,专利技术的收拢以及各种衍生的决策。在AMD完成对ATI的收购之后,显卡业界进入到了一个暂时无可并购的微妙阶段。这种微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数年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要为今天这种不均衡但却无从打破的竞争环境负责。
没错,一切皆因你而起……
3Dfx收购STB间接导致了自己被NVIDIA收购,NVIDIA收购3Dfx间接导致了SIS和XGI崛起失败并被ATI收购,ATI收购XGI等厂商所产生的庞大溢价间接造就了今天显卡业界的颓势。虽然一切都是间接,但我们还是要感叹其中那如同蝴蝶效应般扩散的内在影响。
对于一间企业而言,收购可能是终点也可能是新的起点。但对于业界而言,收购必定会导致竞争者数量的减少和专利壁垒的集中,由此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会让业界的未来变得更加不可预期。如果让时光倒流10年,您能想见到今天显卡业界的光景么?
虽然说出“这样的收购以后最好不要再有了”这句话多少有些轻率,但以结果而言,这句话其实也并不算有什么大错。在显卡业界两极化且竞争不对称的今天,如果其中一极再度消失,整个业界的发展无疑将会失衡。“Y饭你们别美!X如果没了Y的东西必定贵上天”看似一句玩笑,可它始终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类似今天我们所回顾的收购再次发生,没有人能保证这样的玩笑不会变成现实。
“这样的收购以后最好不要再有了”
请相信我们,准备今天的内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没有人喜欢回忆不好的往事。我们只希望您能够在今天的回顾当中重新品味那些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记忆,并且从中获得能够看清未来的经验。至于以后的显卡业界会怎么发展,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经验一起旁观吧。
本文收录在
#电脑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