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较早接触电脑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动辄数万元一台的IBM 286 PC居然还很紧俏。根据当时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个天文数字般的价格恐怕是超乎很多人的想像力。十多年过去了,PC奇迹般地走下神坛,当年能抵若干年收入总和的PC,今天我们一个月的收入就能搞定,价格仅有当年的5%左右,这一切该归功于谁?与PC相似,笔记本电脑的出现稍晚,定价也是高高在上,但如今整体价格下降幅度也远远逊色于台式PC,与笔者刚刚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的1997年主流定价4-5万元相比,如今主流产品售价还是当接近于20%-40%,原因何在?
竞争市场的另类声音
我们不妨以商业角度来分析:无论是PC还是笔记本,科技含量很高,在推广初期,厂商往往采用撇脂定价法(market-skimming pricing)。所谓撇脂,形象地说就是凭借技术垄断优势搜刮“民脂民膏”。该策略成功需要满足五个条件:
1、有充足的市场需求量,顾客对该产品有很高的需求并愿出高价购买。
2、市场价格敏感度低,需求弹性小。通俗说来即是:爱买不买,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3、在小规模的生产成本下仍有充足利润。
4、高价短期内不至于吸引更多竞争者。
5、高价格可以树立高品质的产品形象。
由于IBM PC当时正处于产品周期的初级阶段,且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最早进入中国的IT企业大多跟随沿用此定价策略。随着PC技术的迅速普及,众多本土制造商进入PC行业,使得PC行业的竞争极其激烈,撇脂定价法不再可行,本地厂商根据自身成本和其它优势自行定价,于是,价格迅速跳水。
相比之下,笔记本市场却没有迎来如此大的降幅,相反,虽然市场表面上热火朝天,供需两旺,笔记本电脑相对技术含量较高,在竞争市场上,渗透式的定价策略应当是后进入的厂商们乐此不疲的应对招式,然而,事实却是:厂商们最不愿意打出的就是降价牌!
为什么?善于成本控制的国内厂商却不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了?
繁华背后的垄断
从笔记本电脑的几个主要部件来看(以笔记本电脑厂商提供的保修单为依据),主要分为:主板、CPU、内存、硬盘、显示屏、键盘、电源适配器。由于大部分笔记本电脑厂商都能够自主生产部分甚至全部部件,,因此,对于价格敏感的生产厂商在整合自身供应链的同时,会根据自身条件来挑选最佳品质价格比的零部件供应商。然而,仅仅有一项,CPU,厂商们几乎无法选择。
提到笔记本电脑CPU,普通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驰”-能够无线上网的CPU。Intel亿万美元的广告投入,成功地达到了“洗脑”的目的。为什么不能选用别的CPU呢?AMD、VIA、Transmeta……虽然CPU市场血拼已久,但仍然有颇具实力的挑战者。然而,出于销售业绩,中小厂商们只得苦笑一声,吞下日益膨胀的成本苦果……由于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Intel抓住这一特征大做文章,使得大部分消费者接受了“迅驰=好笔记本=能够无线上网”不成文的等式。
由于迅驰是Pentium-M芯片捆绑了芯片组和无线模块的平台,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如果选迅驰就无法自主选择芯片组和无线模块。一时间,那些没有采用迅驰的轻薄笔记本顿时显得“黯然失色”,市场迅速失守:在Intel的”出色”市场策略下,大小厂商都倾向和选择迅驰;在市场上鲜有选择的情况下用户只能接受迅驰;在迅驰的压力下,无线厂商几乎没有出路。
利用资金优势,Intel成功地打造了高额的“品牌溢价”,将成本施加于众多的中小厂商和终端销售商,让消费者变相为Intel的广告策略埋单。在Intel的广告攻势和美元大棒政策下,用户、中小笔记本厂商、无线网络厂商统统举手支持。
获得自由的理性选择
作为Intel的老对手中唯一继续生存并日益壮大的企业,AMD不仅没有垮掉,反而借助64位的春风,通过性能优异的AMD Opteron、Athlon 64在服务器和台式机领域迅速取得领先。为了扩大64位的战果,乘胜追击,AMD针对轻薄笔记本市场推出了全球首款64位移动处理器――AMD Turion™ 64,将AMD的64位战略从高端的服务器一直贯彻到移动计算领域,为PC用户全面拉开了64位计算时代。
从基本性能指标来看,AMD Turion™ 64集成了最新的超传输技术、AMD PowerNow!™、SSE3指令集,采用90nm工艺,系统带宽高达6.4GB/s,主频高达2.0GHZ,功耗低至25w。从相关的配套硬件设备来看客观来讲,性能不俗于迅驰的Turion 64 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舞台,让无线解决方案的厂商和芯片组的厂商都可以在这上面尽情展示。ATI和nVidia都表示将推出支持Turion的主板芯片组,SiS、ATI、VIA等厂商想来也不会示弱。
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的支持,首款针对于轻薄笔记本市场来自AMD的CPU相信能够给笔记本市场从供应厂商到终端市场一个全新的改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作为产业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商家参与进来,垄断只能给垄断者带来利益,竞争才能让厂家、消费者、产业三方受益。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