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她设计了Mac的图标
2014-04-08 18:03:56  出处:极客公园   编辑:小呆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代码基本完成,满屋子的零食散落一地,空气中还飘散着咖啡因的味道,这大概就是典型的硅谷创业公司办公实景,忽然间有人意识到这份刚诞生的软件需要被大众接受,而不仅仅是敲代码的程序员,界面不应该只有跳动的光标和枯燥的代码。

旧金山Susan Kare的工作室电话因此常常响起,并忙碌起来,她名声源自于其为早期Mac设计的著名图标:手表、图刷,当然还有那著名的垃圾桶。此外,她还将自己的灵感在Windows 3.0的图标中表现出来,在显示器的这一头展示设计好的图片,将传播到世界各地。

她的设计范围从从软件的边框、下拉菜单再到整个用户界面,让这些工程师的产品看起来“更好看”。不过Kare最为拿手的还是每天被接收几十次点击的软件图标。

Kare专心致志地盯着由平均1024个像素点构成的图标,它们的大小往往和一张邮票一样,一些娇小的图标甚至只包含了256个像素点,就像过去的手工艺人,每天她都在为这些微小作品修改样式、挑选配色。Kare选择了一个人独立工作,相比在外抛头露面,她更愿意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对着设计软件的网格遐想。

Kare为苹果设计了开机的欢迎画面,当人们打开Mac时,一张笑脸出现在屏幕中间。苹果的图形界面在80年代就像一个天外来物,将沉闷的计算机形象击碎,并带来了宗教般的狂热。Macintosh为电脑重新树立了新的形象,一些不会编码的设计师们急切地希望得到一台这样的电脑,渴望自己公司的软件也能在Macintosh上优雅地运行。

互联网正蓬勃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图片被上传到网络上,人们对软件的设计也成为了一项基本要求,Kare的工作随之忙碌起来。Kare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对于软件公司来说,她更有一种将理性的软件变得自然轻松的幽默感,就好像是她的个人商标。

80年代互联网精英们纷纷涌现,Kare的一次偶遇将自己带入这个行业。1978年在纽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一名图像艺术家搬到了旧金山。一天高中朋友Andy Hertzfeld忽然找到她帮忙,希望Kare能为自己所在的公司设计图像。Kare被告知去文具店里找到最小的图纸,在小方块中上色作图。

这次与苹果的第一次接触让Kare成为了Macintosh开发者团队中的一名全职员工,此后她设计出了一些著名的图像,例如显示Macintosh正常运行的腕表图标,以及那只在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在文字排版编辑工具中的小狗,用来表现文字横线或垂直排版的样式,由于看起来有些像奶牛,被人们称作dogcow。她随后设计了一些早期的字体配合Macintosh发售,分别命名为为芝加哥、纽约和旧金山

随着乔布斯的离开,她也从苹果离职,在她设计的上百个图标中,包括为Windows3.0的设计作品,Windows3.0作为微软首个在兼容机上模仿Macintosh的成功系统。在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也能看到Kare的身影。

Kare坚持着自己工匠般的创作理念,图标应该像红绿灯一样具有简洁明了的指示功能,而非一本厚厚的说明书,简练的设计往往取得成功。对于色彩的运用,她认为我们需要从成千上万的颜色中取舍,选择明亮和尽量使用主色调。

此外,图标的暗喻是Kare另一重要特色,名词表现起来相对容易,动词就没这么简单,“执行”和“撤销”是两个很难象形化的例子。Kare 在图像的表达上倾向于抽象化,她认为给人深刻的影响比将功能复刻出来更重要。

表现熟知概念是将成为一种挑战,为了设计表达“删除”的垃圾桶,Kare曾设计出了垃圾车、垃圾袋、塑料垃圾桶、铝制垃圾桶、篮子甚至是火焰作为备选方案。当然,即是Kare每个项目结束,都会有2~3个设计方案被拒绝。

她设计了Mac的图标
Susan Kare

她设计了Mac的图标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人物#苹果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