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研究“呵呵”写3.8万字论文拿到硕士学位
2013-06-24 10:26:23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网络聊天造就了太多流行语,“呵呵”恐怕是非常不受欢迎的一个。表面上的笑脸回应暗地里往往是不屑甚至咒骂,女神的呵呵更是让屌丝们痛苦万分。但是,你想过这么两个字也能研究出洋洋洒洒的论文并且凭此拿到硕士学位么?据报道,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12届毕业生就写了一篇题为《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的论文,近日在网上引起热议。

该论文作者认为,“呵呵”这一类词在网络即时会话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功能,对汉语日常口语语篇研究以及网络状态下自然语篇变异研究的推进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但许多网友表示不理解,认为无聊,并由此引发出对当今大学教育质量的怀疑和不信任。

论文“呵呵”褒贬不一

“我觉得这是一篇很好的论文,将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当下文化实践相结合,不是那类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乏味的论文,而是充满学术研究的真正活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黄平说。

还有网友表示,能把大家每天使用的词语“呵呵”写成一篇3.8万字的硕士论文,真是强人啊!

清华大学研究生邱雨桐说:“难得有人写这么贴近生活的毕业论文呢,正所谓生活是学术之源。”

的确,这篇论文很贴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呵呵”一词近几年在日常生活以及网络会话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意义在网络语言中也产生了很多变化,如网上流传的一句话: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但大部分人还是对这篇论文提出种种异议:“这样的论文有什么意义么?”“论文有些小题大做吧!”“这论文太哗众取宠了!”更有网友直接用“呵呵”两字来表达对这篇论文的不屑、不满等个人感情,甚至有人认为作者白交了3年学费。

北京市民冯女士说:“现在大学的教育质量以及教育水平真是让人担忧啊,研究一个这样通俗、无聊的词语居然都可以拿到硕士学位。”

论文导师回应质疑

《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论文的指导教师是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22年的教授李明洁。在接受采访时她说:“从选题、写作过程、答辩表现来看,这篇论文都属比较平常,不能因为受到大众的关注我们就美化它或诋毁它。”

针对有人认为这篇论文是小题大做,她回应道:“这可能就是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看法的差距了。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小处着眼,大处着手’。在语言学上,我们尤其提倡小题大做。研究生一般学术积累较少,很难拥有全局眼光,所以更应该在小的问题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大众关注的问题就应该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呵呵’大家都在用,也很了解。社会语言学包含社会性质,‘呵呵’大家用得这么多,如果我们视而不见,那我们就是失职了,那才叫白交了3年学费!”李明洁说。

论文“呵呵”为何引热议

“呵呵”在网络中的普遍使用是事实,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绝大多数网民并不会看一下论文摘要或读完论文全文,也不会认真琢磨并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只是见到该篇论文的题目而产生了好奇心。这么多人热议“呵呵”,也从侧面反映出它确实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公众关心的问题。我想,该篇硕士论文在网上引发热议,并不是有多少网民对语言学研究感兴趣,恰恰是由于“呵呵”在亿万网民中的广泛运用引起的。

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大多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公众有疑惑,社会科学工作者便尽量要给大家解释清楚。对论文“呵呵”的负面热议也反映出社会科学普及的缺失。大众学术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间,社会科学工作者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处赖勤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面向社会,面向民众。学者应该学会使好“两支笔”:一支是保证做好学问的“学术之笔”;另一支便是通俗易懂的“大众之笔”。

研究“呵呵”写3.8万字论文拿到硕士学位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