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谁能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老三?
2013-02-26 09:48:18   编辑:小呆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这是一场奇妙而又残酷的竞争——在三星、苹果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其他更多手机厂商只能分食剩余部分。无论从市场份额、盈利状况,还是品牌口碑来比较,这个市场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真正意义上的老三。

老三位置的长期空缺,让身陷困境的诺基亚、黑莓(RIM)、LG显得更加窘迫,也让中兴、华为、索尼移动、HTC这些势头正猛的竞争者变得更加躁动。

在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包括诺基亚、索尼移动、摩托罗拉移动、HTC、中兴、华为等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带着各自的新产品及新理念集中亮相。在这场不进则退的竞争中,究竟谁能夺得全球智能手机老三的位置?

硬件怪圈

尽管三星和苹果公司主导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但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仍为其他竞争者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拥有特定优势(比如低价)的手机厂商,往往能以激进的策略迅速获得市场份额。

华为就是其中一个例证。IDC的数据报告显示,在2012年第四季度,华为已经超越LG跻身全球五大手机厂商之列,并超越HTC成为仅次于三星、苹果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当季,与华为同时进入“全球手机厂商前五”和“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前五”的还有来自中国的另一家厂商中兴。

无可否认,中兴、华为同时跻身全球前五之列,是全球手机市场的一个重大转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项排名并不稳固,单一季度的数据也并不足以说明什么。从2012年全年数据来看,整体手机出货量排在全球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诺基亚、苹果、中兴和LG;而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苹果、诺基亚、HTC和黑莓

由此可见,在全球手机市场(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中,三四五位的排名还未有定论。无论是出货量相对较高的中兴、华为,还是在多个场合强调自身排名的索尼移动、联想,都只是这个市场中“时进时退”一员。

更为关键的是,虽然这些高歌猛进的手机厂商们无一例外地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但它们一直都无法摆脱“比拼硬件”的怪圈。从屏幕尺寸到CPU数量,被过度渲染的硬件比拼往往显得简单粗暴,除了博人眼球、取悦用户之外,给手机厂商自身带来的似乎只有不断高升的成本。

这是“过于关注竞争对手而非用户需求”的直接结果。对于大多数正在争夺全球老三位置的智能手机厂商来说,眼下的状况已无比尴尬——屏幕尺寸和CPU数量这两块木板越来越长,成本不断增加,但整个木桶却装不了多少水,几乎卖不出高价。

品牌之争

陷入这种高配置、高成本却卖不出高价位的怪圈,让深受其害的手机厂商们夺取全球老三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

一个不容忽视的状况是,如果不把“过于关注竞争对手”转化为“过于关注用户需求”,手机厂商们就不可能收获用户口碑,也就不可能在销售规模、市场份额、收入利润等层面与三星和苹果公司靠近。

回过头,再来看看三星、苹果是如何霸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尽管上述两家公司的产品规划和销售策略并不相同,但它们却有一条相似的成功因素——以用户口碑促成的品牌效应。凭借相对稳定的产品质量,以及紧密贴近用户需求的能力,三星和苹果的品牌形象连年抬高,也正是受惠于品牌形象所带来的连锁效应,这两家厂商的手机产品销量不断走高

尤其是先后超越了诺基亚和苹果,包揽“全球最大手机厂商”以及“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美誉的三星。这家厂商之所以能够与苹果公司抗衡、能够在智能手机红海中连续赚取高额利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多年积累的品牌形象。

如此看来,手机厂商之争最终都要归于品牌之争。包括中兴、华为等在内的竞争者们与其倾其资源比拼硬件,倒不如把更多的精力切实投入到“以用户体验为本”的品牌建设中来。

不过,说理容易执行难。手机厂商们能否推升各自的品牌形象,能否提高并保持溢价能力,能否在利润丰厚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能否夺取并坐稳全球智能手机老三的位置,一切都存在变数。

谁能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老三?

文章来源:网易科技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智能手机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