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的高薪IT白领,除了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外,还有一个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这里的选择早晚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对于大部分的IT从业者来说,当自己的激情消耗殆尽的时候,是走是留就成了一个必选题。以下是腾讯科技带来的一篇报道,写的很不错:
“心在寻找,眼睛才会看见。”
写这句话的人是一个微博上叫比萨陈 的人,真名是陈宁,原来是通信行业中的一员,三年前淡出转卖披萨。对于这一举动,他解释原因说,自己并不是通信行业从业者中特别聪明的人,所以“屌丝主动降级”。
不止是陈宁,也有一些人从IT行业退出开始做传统行业,有的人成功,比如“云海肴”的合伙人户峰阳,也有的人不成功,比如跑到通州养生态鸡又回到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阮哲。
齐豫的《梦田》里唱道:“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创业百态,人生悲欢离合。是退出还是坚守,很多IT从业者都在想这个问题。历史无法先验,人的生活也不可能从头来过。“看五年,想三年,认真做好一两年。”陈宁说的很对。
他们的故事
云海肴的创始人户峰阳,曾经是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81年的金牛座,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小户”,今年年初,他逐渐淡出云海肴的日常运营,交由公司其他人管理,开始了一种“修行”的生活。
在鼓楼大街上的一个叫“16hostel”的四合院里,他早上起来打扫院子的卫生,背背单词,看看书,看起来闲云野鹤,安适又惬意。坐在阳光房的中间,用一台笔记本上网,一边发微博,在微信“朋友圈”里招徕一些短租客,一边在网上和其他云海肴创始人讨论餐厅的发展规划。
小户当年为“成为一个厨子”的夙愿,放弃钟爱多年的IT业,踏入“水深火热”的餐饮业。从2007年,他不再写代码,到自己的家乡河南郑州开了一家叫“云南味道”的餐厅。有了做餐厅的经验后,他又和几个80后的伙伴一起,开始进军北京的餐饮业。
2009年10月,云海肴在北京后海正式开张,云南风情的装饰,新鲜活力的菜品,成为云海肴吸引食客们的特色,此后三年又连开几家分店。小户说,团队的管理人员已经成熟,足以支撑开一家新店,年后预计第六家店将开张。
小户说,IT人的智商比较高,在大互联网公司做,可能做出来就看不到成就感,”分不清成就到底是属于这个平台还是自己的。“但做餐饮不同,相对更为真实,每天能看到实在的东西,比昨天卖的好还是卖的差。
种几亩地,养些鸡鸭,回归田园,呼吸泥土的芬芳也是很多IT人的梦想,不过,将梦想转化成商业模式,则很难。
阮哲,85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软件硕士,学习生涯一路平顺,本科还未毕业已拿到了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录用通知,刚毕业已经拿到20万的年薪,这足让同龄人觉得羡慕。
做了四年的IT项目后,阮哲也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2010年,他在广东看到一个朋友做的有机种植项目,为广州市民提供有机蔬菜配送,生意很红火。在了解项目的细节之后,他觉得在北京做这样的项目比较可行,回到北京开始做有机蔬菜的电子渠道配送。
为什么要转做传统行业?阮哲说,IT公司的特点是前期的研发成本很高,客户越多,后期维护的成本也就越低,但是同一领域往往只能由一两家公司垄断市场。而传统行业却可以同时存在几千家公司。
但进入新行业需要学习新的知识。阮哲离开IT行业创业,发现自己曾经习得的IT知识没法给自己的创业派上多大用场,他考虑的事情不再是技术,而是市场推广以及供应链管理,养殖知识也要从头学习。
阮哲觉得,自己当初创业的想法过于简单。一开始阮哲想建一个网站做电子商务,搞有机蔬菜的配送,从有机蔬菜农场主批发,然后通过电商渠道配送。
这个想法很好,但真正做了之后才发现,广东和北京两地的消费习惯很不同。广东人比较重视养生,在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爆出后,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愿意为有机食品多花点钱买单。北京的居民则不一样,一来北京人习惯从菜市场买菜,二来没有广东人嘴那么刁,比如,西红柿是28天还是30天成熟,北京居民也吃不出有什么差异。有机食品对配送时间的要求比较苛刻,比如必须在中午午餐之前送到用户手中,配送成本高企。配送了一年后客户“没有持续消费的动力”,渐渐都流失了。
阮哲只好放弃蔬菜配送的生意,转做生产商,专养农家走地鸡。此后两年,他在北京通州,后来大兴等地花费近百万,包下了数十亩地,办起了养鸡场,喂养走地鸡,比如芦花鸡,贵妃鸡等,规模最大时养鸡1万只左右。
不过,鸡苗经常生病,农家走地鸡的成长期又长,因为缺乏养殖经验,市场推广不力,到今年夏天时,几批鸡都已经死光。阮哲结束了自己的创业,重操旧业做起移动互联网行业。
陈宁,也是80后,比起阮哲,也失败过,创业经验要丰富许多。
他曾供职于国人通信负责海外市场,为什么转型做披萨呢,用他的话来说,1995年到2005年全国最聪明的人都在读计算机或者通信行业,行业竞争太激烈,他并不是聪明人所以自动降级。
正式创业之前,他也曾倒卖过土豆,做过清真牛羊肉食品外贸生意,但都失败了,在一家餐饮连锁店做深圳区域总经理时,他发现了西餐连锁模式的强大力量:一是可以实现快速复制。二是成本控制较中餐低。
2009年8月,他在深圳创办乐凯撒比萨。比起在大公司的白领身份,创业一下子变成了民工一般,他天天骑着自行车当外卖员,仔细记下顾客对披萨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弄清楚某个原料的供应商,陈宁守在行业老大的店门口,等他们下班扔垃圾,在垃圾袋里找他们的供应商信息;为了节省成本,自己和水泥去砌首家门店的院子和台阶;为了省钱,自己买铁锹去挖树苗栽到第一家店的院子。到如今,他在深圳、南京拥有8家连锁餐厅,成为深圳本土第一大比萨连锁。
真的要离开IT行业吗?
IT人但凡转到其他行业,身上的IT情结还在。很容易联想到,IT经验如果转化的好,对后来的创业定有帮助。
小户对此深有体会,甚至可以说,云海肴是借着互联网火了一把。
他们四个合伙人刚创业时,从资金筹措到店面装潢,从菜品搭配到促销杀价,什么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当时,第一家云海肴店在2009年开业时已到冬季,店新开客流少难以支撑高昂的运营成本,餐厅一直入不敷出。
小户考虑如何去做营销,他想到了大众点评网。
2009年12月的一天,大众点评网上出现了云海肴周几几折吃的活动。周一一折,周二二折,以此类推,因为便宜,周边的高校学生纷纷前来试吃,一来二去,带动了周边的客流。到了2010年春,云海肴的名气大了起来。
小户趁势将第二家店开到了中关村这个IT人的集中营,比后海那家店更接IT人的地气。尝到了网络营销的甜头,小户又开始利用上微博、微信,哪个火就用哪个,通过各种互联网社交工具进行营销造势,现在走进云海肴,在餐桌上”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立享优惠,又有了一些O2O的影子。
陈宁创业时也很有意思。传统行业的餐饮,都是师傅手把手教,可能师傅也会留一手,很难想象,陈宁做的披萨是搜索引擎和邮件调教出来的。
陈宁说,自己一开始做面团研发,在google上检索了大量的英文资料,但最终做不出高品质的面团来。他只好写邮件求助美国比萨杂志《PMQ》。
幸运的是,《PMQ》把陈宁的邮件转给美国烘焙研究所,所里的一位专家花了一个月时间和陈宁每天邮件交流,后来,光盘、材料样品往返多次,45天后,这位专家最后来深圳亲手教会了陈宁做面团。
做的是餐饮,IT人的基因一直也还在。陈宁发现,披萨被复制的速度比互联网产品还快,推出一款榴莲披萨,很快就被山寨。陈宁选择了微创新,在原料上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往往同行还在抄这一款,陈宁的新一款披萨已经出来了。
IT产品通过产品组合和价格组合来赚取利润,利润大的产品填补利润小的产品,陈宁的披萨也是这样,既可以保证走量,又可以保证有钱赚。
营销方面,陈宁花样迭出,甚至还想出行为实验这一奇招。今年陈宁推出“随喜”就餐策略,让食客随心情付钱。当然,有人狂点24对鸡翅消费500元分文不付,有人点四个披萨仅留下6元。三天下来,新店账面销售额23000余元,实收仅2300余元。
陈宁原想能收回两成,但这个结果让他觉得”对人性高估了“,并引发了人们在微博和媒体上的广泛讨论。经此一役,陈宁的披萨店更红了。
现在陈宁开始忙着会员服务系统CRM和基于云端点餐系统全线上线,订餐网站上线等事宜,微信、陌陌等都已经用来推广披萨,他还试着招聘新媒体营销专员,继续拓展新媒体营销。
“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结合才是金矿,明年把传统DM砍一半,大力攻线上营销。” 陈宁说。
转型还是坚守?
曾问小户,如果现在依然在IT业会怎样,他说,自己可能在一个公司带一个事业部,成为项目经理。
作为“过来人”,小户认为,IT从业者比较累,但也可以拿高薪。从IT转做餐饮,机会成本其实比较高。做好的毕竟是少数,如果做不好,不但创业这两年本来可以拿到的高薪没了,还会把以前的积蓄给赔进去。
“关键是要打破心灵的舒适圈,看自己的需求,然后做出选择。” 小户说。
阮哲的老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伟看着阮哲一路创业走过来,对于阮哲的创业失败,他觉得,在营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时代,阮哲太”技术男“了。
孙伟说,仅凭年轻人的激情和冲动拼命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远远不够充分,一个项目要落地,需要有经验的人来辅助创业。他认为,创业需要有”理性的冒险“,如果转到传统行业更要如此。
两年前,阮哲去创业时,移动互联网还是Symbian、Windows Mobile的天下,两年后,诺基亚逐渐衰弱,苹果崛起,各种App层出不穷,重回移动互联网行业还需要适应和学习。
不过,阮哲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一直很优秀,也很年轻。经历了这次创业,他的心态比以前更加成熟。对于此前的创业,他反思到,之前学习和工作一直做的比较顺利,没有失败。经历了此次创业后,会考虑自己的想法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更认真地考虑自己适合做什么。
陈宁如果还在通信行业,他也许还会在国人,也可能会去中兴、华为这样的设备厂商,作为通信行业资深人士,也许还能时不时点评下圈内趋势。
不做IT,转到其他行业,陈宁说,回头看,尽是惊喜,是命,也是运。
在给家人的一封信中,陈宁这样写道:
“在我所处的时代,中国正在进入一场新的产业变革期,人均GDP刚刚越过4000美元,消费市场快速崛起。在日本有Pizza-La,在韩国有Mr-Pizza,在西班牙有Tele-Pizza,在美国有除了Pizza Hut之外的Papa-Johns、Dominos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品牌的比萨上市公司,唯独在中国,只有Pizza Hut(必胜客)。但这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和我的同事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结语
很多IT人自诩为“IT民工”,茶余饭后的闲谈里,会讨论不做IT行业,哪怕开个煎饼果子铺,卖点茶叶蛋也好。也会有人想到农村去,养鸡养鸭,归隐田园生活。也有人会想着开咖啡馆,开书吧,流淌着轻音乐,满足小资和文艺青年的想象。
真正像此文中这三个人放弃自己的高薪,下决心去做的,有,但相对较少。
曾经有篇文章探讨”IT茫一代“,危机感时刻在心:青春的有效期29岁截止,一到30岁就会被打上“Timeout”的印记。35岁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职场“生死线”,对许多IT人来说,35岁甚至意味着技术生涯的结束。
IT茫一代的说法也许太悲观了,从25岁到35岁,人生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有足够的时间积累经验、人脉和物质上的积累,有足够的时间去想清楚自己想要哪种生活,发现自己的热爱。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你说你也同样不能。可能那些一事无成的人还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但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陈宁说。文/腾讯科技
本文收录在
#人物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