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最近Google发布了一款革命性的游戏《Ingress》(入口),名字听起来挺玄乎,实际上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游戏,而是基于定位系统的现实感增强多人在线战略游戏。是的,沉浸在二次元的生物们,你们可以醒醒了。
在世界各地出现了神秘的异界之门,而只有被选召的人(玩家)才能看见。这是《Ingress》的故事设定背景。这意味着,玩家们需要亲自在现实世界中移动,到真实的地点中完成任务。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儿像旅游电视节目里那些制造出来的真实任务游戏?现在,基于Google的地图数据,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强大的游戏中来。光看Google发布的游戏宣传动画,就已经足够秒杀掉那些还需要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键盘的二次元游戏了。
随着技术的进展,我们的娱乐方式和人际关系不断被技术重新建构,游戏也由一种消遣品变成了入侵现实的真幻难辨的东西。这里,不妨让我们跟随果壳网参考一下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游戏类型,并管窥一下,未来,游戏将如何入侵现实。
感官入侵
读过刘慈欣小说《三体》的人,对他在小说中描写的那套虚拟游戏系统“三体”应该印象深刻。进入三体游戏之前,需要穿上由一个全视角显示头盔和一套感应服构成的“V装具”。通过记录视网膜特征,感应服可以使玩家从肉体上感觉到游戏中的击打、刀刺和火烧,能产生出酷热和严寒,甚至还能逼真地模拟出身体暴露在风雪中的感觉。
实际上感官入侵在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大多被设定为一种实用技术上的更新,有更加实际的用途。比如《入侵脑细胞》 中用来缉拿凶手。而将之娱乐化,设定为游戏,则往往是以批判的角度入手。柯南伯格的电影《感官游戏》里,展示的游戏“X接触”,也是一种感官入侵类游戏。游戏的驱动器是一种类器官,可直接插入玩家的神经系统,影响玩家的记忆、焦虑与专注力,玩的人不同,游戏的方向就不同。
已经升到小学二年级的柯南小同学在《贝克街的亡灵》里,也超前体验了一把这类游戏,通过一个可侦测脑电活动的接入器,回到一百年前的贝克街,与福尔摩斯同台竞技。
其实,在2009年的世界触觉大会上,飞利浦就介绍了他们当时设计出来的一款触觉夹克(haptics jacket),通过信号,它能把电影情节模拟成触觉感受,让电影观众体验到焦虑等感受,使四肢产生紧张感,在胸腔产生脉冲,模拟心跳加速。所以,现在的3D、4D电影还仅仅是电影技术发展上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更大的刺激还在后面。
电影《感官游戏》,人们进入虚拟空间并获得逼真的感觉
空间入侵
相比已经在发展之中的感官入侵体验,空间入侵在现实中的代表就是横空出世的Google《Ingress》游戏。在科幻里则可追溯到赛博朋克小说兴盛时代。
相信大家都记得富坚义博在漫画《猎人》中创造的复杂游戏“贪婪岛”,这是一个在封闭空间里展开的真人版卡牌游戏。贪婪岛看似是虚拟游戏,需要游戏机将人传送过去,实际上这个空间是存在真实世界中,可以直接坐船到达的(旅团就靠作弊直接坐船去了)。而游戏世界则是依靠“念”能力搭建起来,玩家需要收集游戏中的卡片。卡片有不同的作用,类似万智牌。只不过主人公们需要面对面地抢夺卡牌。这也算是一种空间入侵类型的游戏,富坚义博的粉丝甚至想在现实中还原这个游戏。
斯蒂芬森的赛博朋克科幻小说《雪崩》,创造了一个更加文明和先进的互联网,叫做虚拟实境(Metaverse)。与目前的二维网络不同,它是一个三维的数字空间,像一个平行世界,人们可以在这个平行世界中用另一个虚拟形象交流和娱乐。这是不是让你想起了曾经的第九城市,是的,这个游戏就是根据这本书来的灵感。而EA公司更加风靡和便于操作的“模拟人生”(Sims)系列,则是一个简单和低级的版本。想象一下,如果“模拟人生”可以做成三次元的游戏,玩家们会不会沉浸在游戏里永不返回现实人生了。
Google刚刚发布的《Ingress》游戏,已经加速推动空间入侵体验的到来,玩家需要在现实的世界中移动、碰面、完成任务。这比游戏机Wii和Kinect的体感游戏的入侵要强烈得多。
生存入侵
前面所说的大多数游戏,严格来说都算是虚拟游戏,游戏里的名是“虚名”,命也是“虚命”。而生存入侵游戏,则是真的用生命在玩游戏。小说和电影里不乏此类想象,不过多是以反乌托邦的形式。
深作欣二为大家所熟悉的电影《大逃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类游戏。日本政府每年从全国学校随机选出一个班,将之投放在荒岛,进行生存极限挑战。学生在游戏进行前可领到一个包裹,里面有地图、粮食和武器。游戏开始后,他们需要保护自己,杀死别人,活到最后的那个将是最后的赢家。
苏珊•柯林斯的畅销小说《饥饿游戏》,描写的也是类似的故事。只不过故事的背景已经到了人类世界的未来,一个虚拟的国家帕纳姆国。竞技场也是类似的森林和荒原,被选出的选手全都是年龄在12到18岁的少男少女,他们需要运用种种野外技能,杀死其他选手,存留到最后。而比赛全程都将被现场直播到全国。
这类故事早有原型,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虽不是讲述一个游戏,描写的却正是远未成年的儿童们,在一个封闭的、缺乏生存条件的空间里,所暴露出来的人性之恶。即使是未经世事的孩子,也具有天生的恶。生存入侵类游戏,是强迫将人类放置在这样的空间里,加速这种本性的暴露。
电影《大逃杀》的游戏化设定界面
战争入侵
游戏对生存的入侵再往前迈进一步,就掉入了战争入侵的深渊。从感官入侵到战争入侵,游戏可谓从最简单的娱乐需求走入了最极端的现实需求,暴露其狰狞的一面。
奥森・斯科特・卡德的经典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同名电影正在拍摄中),就是一个为抵御入侵而培养最强者的故事。在外星虫族的外部威胁下,地球人修建了一个游戏基地,不断挑选出年幼的孩子送往其中,参与各种对抗游戏。而游戏基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一个最优秀的、足以承载地球使命的孩子,去对抗虫族的入侵威胁。
其实人类对战争类游戏的需求是普遍存在于现实中的,目前的电子游戏中已经有大量的战争、军事类游戏,如果这类游戏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现实,恐怕世界将控制在游戏者的手中。不过,谁敢说那些顶尖政客们,不是以游戏心态在操控世界呢?
电影《安德的游戏》宣传海报
其他入侵
未来游戏对现实的入侵还有人际关系入侵和穿越式入侵等等形式。沉浸在以前虚拟社交游戏(比如恋爱养成等)中宅男显然非常期盼前者的到来,比如Google的《Ingress》就需要你在现实中接触其他玩家,与他们建立关系。有社交恐惧症的玩家,也可以借此克服心理障碍,将培养人际关系当做练级来完成。
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和其翻拍版《创战纪》则告诉玩家,你还可以穿越进入电脑空间,变成游戏里的程序,去打败异化而邪恶的主控程序,甚至把妹子带出来。
电影《创战纪》,游戏已经成为一个可穿越过去的世界
游戏对现实的入侵正在到来,而且不会停止
游戏为何存在?在我看来,游戏不过是人类狩猎本能的进化替代产物。它需要智力、观察力、体能等综合能力,在狩猎活动中人类发展这些能力并最大程度上的展现着它们,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吸引异性。当文明发展起来,不再需要野蛮的原始狩猎活动时,人们用竞技取代了它,在智力、体育比赛中享受能力的释放。游戏,则是低成本、大众化的竞技活动。在各种类型游戏中,玩家都要学习并成熟某种技巧,然后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计算机时代以来无限细分的电子游戏市场能够滋生无数宅男,从本质上说是人们残留的狩猎需要导致的。
残留本能替代,在我们之前的游戏历史中,仍然相当程度上地偏重于脑力活动,即使是电子游戏里的体育游戏,也只是通过一双勤劳的手去参与。这种局面必然只是暂时的。当上面预测的那些现实感增强类游戏不断出现,带来更多样的人机互动体验时,可以想见,即将到来的未来将会出现更加激动人心的游戏产品,游戏也将更加深刻地入侵我们的现实。当然,不能把我的这种观点当做玩游戏的借口逃到平行的三次元不出来啊混蛋!
本文收录在
#动作游戏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