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正当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乘风破浪、红透半边天之际,昔日的“老大”台式PC机,正兀自黯然神伤。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全球PC销量同比下降8.3%,惠普、戴尔、宏碁的降幅都达到两位数。历史的滚滚洪流正袭来,我们不想看到的那一幕幕——台式机渐渐淡出一线、组装机成了明日黄花。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打开记忆的闸门,再看PC这十年走来的光景, 酸甜苦涩各自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
酸 攒机买卖:从“高富帅”到“矮穷挫”
小张:芙蓉江电脑城 组装电脑小老板
10月中旬的一个周日下午,上海芙蓉江电脑城里仍然冷冷清清。装电脑的小老板小张扯着嗓子向卖场内仅有的几名顾客吆喝了几句,又悻悻地回到铺子里,百无聊赖地玩起了QQ。
“有时整个商场没一个客人”
“优惠装机”的宣传牌已经挂了好几天,2000元就能配置一款性能可观的台式机,比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配置更高,但是前来询问的人仍然寥如晨星。“PC生意和以前没法比,记得2007年的时候,每到周末,卖场里都是人,而现在,有时候一个电脑城里甚至一个顾客都没有。”小张对《IT时报》记者说。
小张回忆,自己从小就喜欢摆弄电脑。大学毕业后,有公司出高薪想请他去,他考虑了半天,还是决定自己做生意淘金,就在芙蓉江电脑城盘了个铺子,一做就是近10年。“那时候,电脑算是奢侈品,一般消费者买不起品牌机,就选择装机。铺子里生意好的时候,不仅要排队,还要预约呢。”
就在这样的攒机热潮下,小张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小张说,以前网络不发达,许多人对硬件都不怎么懂,别人来买电脑,主要靠业务员推荐,在2006年以前,一台电脑基本上可以挣八九百到一千元,有时候可以挣到两三千。在电脑城一年的收入,能抵得上白领好几年工资,而现在,装一台机器只能赚几十元,只是向代理商拿配件时赚的一点差价费。“在以前装机是技术活,有不少大学生在电脑城里做,白天做生意,晚上编程,玩超频、自己焊接主板,既自由,又赚得多,让很多人羡慕。”
报价单拿来垫盒饭
记者发现,以前装机商赖以为生的报价单,现在都被拿来垫盒饭了。小张苦笑说,过去的每张报价单,他都精心设计过——如何针对竞争对手,设置价格策略;如何在给予消费者最大优惠时,确保自己的收益。有些单子还被《电脑商情报》等媒体借鉴引用。如今,圈里人很少用报价单了,各种配件什么价格,网上一查就有,“报价单,没人信了。”
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双重挤压下,组装机甚至PC品牌机不断走下坡路。小张过去辛辛苦苦积攒的第一桶金,这几年几乎消耗殆尽了。铺位租金、配件的仓储和物流成本、各类人工开销,样样都压在小张的身上,让他苦不堪言。“现在只能赚点配件差价、装机劳务费和维修费,我原先很多朋友都转行了,有的代理平板电脑,有的做起了数码产品。”但是,他自己还在坚持,“PC机应该还有机会,我再等等看。”
甜 电脑达人:攒机手艺博得美人芳心
阿明:攒机达人 软件工程师
柜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主板、内存条,从最早的486芯片,到奔腾系列再到酷睿处理器,可以窥见整个CPU的发展史;书橱里,摆满了《电脑报》《电脑爱好者》《微型计算机》杂志,最老的刊物追溯到2000年——那正是阿明刚刚开始摆弄电脑的那一年。
装机高手被捧为“大牛”
阿明真正意义上买过的电脑只有一台,是2004年在徐家汇某电脑城购置的组装机,毒龙1.6G的CPU、512兆内存、40G硬盘,一块集成显卡的主板,共花费2400多元。很快,他就把这台电脑拆个精光,换上了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更便宜更强大的配件。“21世纪初,整个PC市场正处于热潮中,电脑爱好者扎堆组装机。每天,都有很多人泡在电脑城里淘配件;也有不少人到废品市场淘金,就算是烧坏的电脑,只要零配件没坏,都能拿回来用。”为了研究电脑,阿明手持螺丝刀、电烙铁亲自上阵,常常通宵达旦,将电脑的各种配件拆了装,装了拆,好几次弄得短路冒烟,还烧毁过好几个硬盘。
阿明告诉《IT时报》记者,在那个囊中羞涩的大学时代,几个人合用一台电脑是常有的事。如果谁能用少量的钱,攒一台性能超群的电脑,特别有面子。同学之间常常打赌,看谁DIY的机器性能更好,游戏跑得更溜。“一个攒机高手会被大家捧为‘大虾’、‘大牛’,许多人都来找你帮忙,甚至还用夜宵、点心‘贿赂’你呢!”
带暗恋对象逛电脑城
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谁能弹一手好吉他、吟几首好诗,准能引来女生们倾慕的目光、俘获芳心。而在阿明读大学的21世纪初,DIY电脑的手艺也成了追女生的一件“利器”。
阿明回忆说,大二的时候他曾经暗恋同系的一个美女,苦于没有机会表白。正巧听室友说这女生想在寝室装一台电脑,顿时计上心来。经室友推荐,他自告奋勇地提出帮忙装电脑,美女高兴地接受了。利用课余时间,阿明带她走遍了徐家汇各个电脑城,还慷慨地请她吃了几顿麦当劳。一来二去,美女不但佩服他,更是暗生情愫,两人就这样走到一起。说起自己当初的“小心思”,阿明又笑开了。
而现在,曾经的高手们也很少攒机了。阿明的桌上只放着一台公司配的笔记本电脑,其余的电脑“藏品”都放进了柜子里、箱子里,成为了珍贵的回忆。“现在电脑价格跌,人们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两台笔记本,攒机很难吊起大家的热情了。”阿明无奈地说,
苦 电子产品设计:陷入苹果阴影
丛航翼:PC外观工艺设计师
2005年到2006年期间,丛航翼(化名)的设计团队开始和一家广东的PC彩壳厂商接触,为它们进行外观设计,而这家厂商的合作方是某些国产PC品牌。
从设计手机转行设计PC
在此之前,丛航翼为一些国产手机进行外观设计,但就在那段时间,不少国产手机品牌景气度明显下降。丛航翼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惊人的标题:“明年,国产手机大概死一半多。”当时他心里就在想,也许接下来的业务要拓展到电子产品的其他领域,而PC,则是当时不二的选择。
与此同时,国产笔记本电脑迎来爆发,经过前两年的价格战,不少品牌开始希望通过外观上的突破吸引消费者,这给了丛航翼和PC业人士接触的机会,“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只是按照平均标准来收费,也没有一下子接很多项目。关键是针对一些特别有趣的项目,认为或许有机会设计出比那些拼底价、拼配置的更有创意的东西。”
当时在接项目前,丛航翼和朋友去商场看看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取取经。他发现国产品牌笔记本呈井喷状:“让人有眼花缭乱的感觉。”他至今还是可以举出其中不少整体设计有一定特色的例子,比如有一款已记不清型号的厦新笔记本,做到了前端和边缘的超薄,并且有独特的屏扣设计。
怀疑自己的PC彩壳设计
2005年末,设计笔记本彩壳的合作开始进行。“做彩壳就做彩壳吧,毕竟包括很多国际品牌也瞄准了这个方向,甚至一些手机打的也是换壳牌。”于是,在2006年,Sony VAIO 系列、松下mini型笔记本、东芝Satellite M50系列、MSI“随心换彩壳”笔记本等开始引领国产品牌在彩壳道路上行进。
“直至今日,还是有一些PC在用彩壳做卖点。”丛航翼说,前几天还在商场看到某日本品牌的笔记本拥有众多彩壳和彩色键盘的选择,“不能说,这种策略到底是对是错,但当你发现这样一款色彩缤纷的笔记本,尺寸那么大,拿在手里那么重,而且续航时间等只勉强说得过去,你会想把它随身带着吗?”
跟着苹果有肉吃
当时电视上众多以某个年轻人在更换笔记本彩壳为卖点的广告已然不见,如今替之以超极本的广告,但后者同样在iPhone和iPad的面前举步维艰。回头想想,丛航翼觉得一位朋友说得有道理,PC厂商过于自信,认为只靠“颜色”这样一个小小切入点就能换来消费者的眼球。
但转念想想当时身在其中的感受,的确也很难从外界一拥而上的所谓潮流中独善其身。他觉得像自己这样的设计师改变不了什么,“如果英特尔抢在苹果的iPad之前出炉‘超极本’,这个世界又会不会不同?”
拿丛航翼在设计生涯中的最得意之作来说,是一款iPad的周边,他认为电子产品世界的设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苹果的阴影,“除了跟着苹果有肉吃,其它都是徒劳。”今年,他转了行。
涩 PC媒体:被业界边缘化
孙坚:IT媒体记者
孙坚(化名)在IT媒体这个行当里已度过了十年春秋,采访的时候,他正在为一个介绍电脑软件的版面发愁:“如今收到手里的资料大都是智能手机的软件,但PC软件要说好玩的还真的不多,不少记者好像也对PC软件不那么感兴趣了,每期报的选题很稀少。”孙坚每次在这样一个版面上耗费的时间,远比介绍手机应用的版面要多数倍,而且软件的惊喜程度,往往也不如后者。
PC厂商发布会数量锐减
近年来,孙坚更发现PC厂商举办的发布会明显不如自己刚入行那会。“2000年时,国内电脑品牌是可以用‘雨后春笋’一般来形容,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频频举行新品发布会,租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豪华场地,请记者去海外旅游的机会也不少。如今只有华硕举办的活动还多一点,但华硕也是后来者。而很多国内厂商都很久没声音了。”对于PC厂家的变化,孙坚认为看近期微软在上海的Windows 8发布会就可见一斑,“有几家国内厂家去支持的?要是放在往年,名单里会有一大堆。”
孙坚说,此前某品牌迎来20周年之际,他以为对方会有人与他联系报道,结果却毫无声息。他偶尔翻看当年写过的一则“中关村电脑节‘十大知名品牌电脑’”,发现许多品牌早已消失不见了。
据孙坚了解,从2010年开始,除了联想还能从大众零售市场赚到一些钱外,其它二线品牌都只能靠行业客户的订单来生存,笔记本电脑基本都是亏的,台式电脑勉强赚取一些微薄利润,而且英特尔的返利也逐年减少。因此厂商以宣扬品牌形象为主、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公关行为明显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PC测评类报道已绝迹
“曾和一位PC厂商的朋友聊过这个话题,问他们有没有转型的打算,但他说PC行业无论毛利率怎样下降,似乎也比进入其它市场风险要小得多。”孙坚表示,“‘如果我们做平板,就能卖得好了吗?’听到对方这样无奈反问,我也无言以对。”
由于几乎没有什么来自PC厂商的新闻可以报道,孙坚自己在媒体内部的功能也经历了转型,以往常做的不同品牌PC产品的测评和PK等报道已消失很久。“三四年来,都没有专门跟这条线了,我们的整个报道理念也已经在弱化PC这一块,”孙坚介绍,如今只有在行业信息化、工作站等选题中会提到PC的内容,面向个人PC消费市场的相关报道,除了提及超极本的销售不如预期等之外,已少之又少。
“PC已死”为时尚早
“PC已死?”尽管大都对PC的增长陷入瓶颈有所感触,但被访者均慎重地表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当很多人不再更新自己的PC产品,而是对移动设备趋之若鹜,当库克骄傲地在最近的发布会上宣布iPad今年第二季度销量相当于全球所有PC销量时,我们透过数字来体会实质,会发现PC的硬件配置过剩是导致新机型需求量略显停滞的原因之一。人们不断更新移动设备,是因为不断升级的系统需要新的硬件支撑,仅有16GB和双核会让你不安,而家中的电脑却始终能承担快速的网络和大容量任务。任何新生儿的变化都会比中年人大,不是吗?但如果你相信PC已经步入老年,甚至即将死亡,会不会太早?
那些本来只在乎聊QQ和看看电影的人,以往也不得不选择PC,但实际不使用任何商务功能;那些对于操作复杂的安装步骤感到麻烦的人,也许觉得移动设备一键傻瓜安装的体验更适合这个接纳简单的时代,这些人当然会义无反顾地转向移动设备。不过同时,那些对硬件有“强迫症”,或是依赖PC性能的人,也将一直存在下去。当Windows 8争取在PC与移动设备中取得交融,在封闭和开源系统中间取得平衡时,PC的生机也许正在貌似暮年的外表下重新孕育。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