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MP3已经将自身嵌入了人们日常的音乐生活,这种嵌入的程度是如此彻底,以至于已经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了。MP3无法象唱片等具有审美趣味的东西那样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我们只是将其作为文档、文件和图标来进行互动。它们是可以无限复制的,而且其数量看起来也是无限的。
但与此同时,MP3又具有高度的争议性。在美国政府打击Napster并导致其最终破产的十多年以后,这些数字对象仍旧是有关道德和音乐价值的激烈争论的焦点;它们已经摆脱了音乐录音不足的困境,挣脱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音乐可以如何、在何时、以及在哪里获取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如果你听特定类型的音乐或是与特定的人谈起音乐,那么MP3听起来可能是相当糟糕的。
在新书《MP3:格式的意义》(MP3: The Meaning of a Format)中,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教授乔纳森·斯特恩(Jonathan Sterne)耗尽心力地、意味深长地追踪了MP3的历史,展现了MP3从最初在贝尔实验室中的听力模型一步一步发展到当今有关盗版的争论的整个画面。正如这位作家所极力主张的那样,每一次当我们把一张CD插入硬盘驱动器时,我们不仅仅是节省了起居室中的空间,或是确保拥有合适的健身音乐,而且还能再次确认一个有关人类感知限制的基本观点。
以下是有“欧美新音乐指标”的Pitchfork网站对斯特恩的访谈内容:
Pitchfork:人们经常都会把MP3形容为“失去物质形态的”或是“看不见的”音乐,而你却极力主张,它们实际上是能与CD相比较的实体“东西”。
斯特恩:它们只不过是不同种类的东西罢了。你可以把MP3握在手中,所需要的只不过是某种类型的容器。苹果发起了一场完整的“战役”,让你可以把数以千计的歌曲握在手中。它们具有某种物质性,(为你的硬盘驱动器会((储存了过多的MP3而)没有空间可用,或是你会由于带宽的问题能够或不能播放MP3。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们的物质性会以一种与CD完全不同的可见性来表现出来。
很明显,从媒介的实体性方面来说,MP3不能给你带来象唱片收集者那样的同等享受_虽然对许多人来说,那种愉悦已经直接转换为电脑电子形式。时髦的便携式音频播放器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唱片所能带来的享受十分相似,只不过前者并非一种亚文化现象,而且当然也不能象唱片那样带来同样的唯美主义。
但在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P3更加接近于我称之为音乐的社交需求——与音乐在一起、跟随音乐运动而共享音乐的欲望——的概念。与唱片相比,MP3距离这个概念要近得多。
Pitchfork:对音乐这本“图书”来说,最好的篇章之一是音频工程师们在1990年和1991年进行的测试,旨在决定音质的标准。
斯特恩:没错。音乐测试的估值来自于名为“享乐论”的工业测试,后者拥有更长的历史,我将那段历史一直回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享乐论是作为工业心理学的一部分内容而发展出来的,试图藉此衡量和测试人们的愉悦度。举例来说,如果你把豆角装在军用罐头里,那么人们要克服怎样的厌恶情绪才会去吃呢?或者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家象菲多利(Frito Lay)这样的食品公司在其薯片生产线的尽头会安排一名测试人。问题不在于:“这种薯片有多好吃”,而在于“与标准的薯片相比,这种薯片的味道如何?”
这就是MP3所使用的测试模式。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多种可能的新编码方案中的一种与CD质量的音质之间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还总是与其他音频有关。没错,两者的加工口味确实有所不同,而这正是当代音乐美学最典型的特点。我们今天所听的音乐都被过度加工了。如果你在音乐录制过程中曾听到过一个未经加工的声音,那么你就会觉得这个声音失真了,(为它不具备动态范围压缩,没有被重度加工过,也没有加入任何人工的混响。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声音听起来都会很奇怪。
MPEG收听测试会使用各种录音方式:一些响板,一个苏珊娜·薇佳(Suzanne Vega)或特雷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的曲调,一段独奏低音贝司音乐,男性和女性讲话的样本,诸如此类。测试者会聆听每段录音,在不同的编码方案和原始录音之间不断切换,试图判定其不同之处,以至于到最后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他们会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反复地这样做——这个程序会令人筋疲力尽,而这并非令人愉悦的体验。
这会马上带来一个问题:不同的音乐和不同的听众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吗?在MPEG测试的例子中,我们与专业工程师、为音频公司工作的人们或是为无线电台工作的人们进行了对话。如果你关注的是录音的美学,那么从录音如何制作以及听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方面来说,它们都能符合这种美学。我没能听到所有录音,但如果你去听商业音乐,那么录制下来的所有声音都会跟1991年某个无线电台中的一名工程师分类为“录制良好”的东西没什么不同,没有任何东西会过于难懂或是过于奇怪。所以,选择主流音乐作为MPEG音频的测试,实际上所产生的格式并不符合人类听觉的共性,但却与唱片行业非常符合。换而言之,少量的工程师就决定了录制良好音乐听起来该是什么样子。
Pitchfork:在MP3的历史上,苏珊娜·薇佳无乐器伴奏版的《Tom's Diner》被视为格式设计中关键性的音乐时刻。但你对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斯特恩:如果你用耳机或是开大扬声器的音量来听的话,那么薇佳的录音超级有趣。在某些时间点,你能D听到背景中的巨大回声,尤其是在乐句的尾部。在第一节中,在“dinner”、“corner”、“argue”、“somebody”和“in”等词语的后面会听到这种声音,那时(为她在唱歌时非常靠近麦克风,而且使用了很多的动态范围压缩。所以,即使是这首被称为“纯正的”、“自然的”、“有机的”无伴奏录音,也仍旧是经过高度加工的人工制品。
Pitchfork:很多人都会把盗版视为MP3变成21世纪音乐无处不在的媒介的原(。但是你拓宽了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范畴,认为有其他一些(素也是促使这种格式变得无处不在的理由。
斯特恩:那是绝对的。很明显,文件共享和未经授权的复制至一个(素——当我说“盗版”这个词的时候,我真正指的是未经授权的复制行为,(为盗版并非实在的东西。事实上,这是一个疯狂的词汇,(为它会把在自己家里下载音乐的人与非洲东海岸以外的船上那些全副武装的盗贼联系到一起(译注:piracy一词既有“盗版”之义,也有“海盗行为”之义)。所以,实际上我们是在讨论一个想要尽可能多地限制复制行为和控制购买、使用和再流通方式的行业,而这个行业为了做到这一点采取了有问题的方法。
MP3是在一名澳大利亚黑客破解了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所创造的一个编码软件以后开始腾飞的,这个研究所拥有许多的MP3专利。这个软件被免费再发行,人们开始使用该软件来从CD上剥离MP3。在一或两年时间里,由于这种行为变得如此普遍的缘故,微软和苹果等公司都与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达成了协议;到Napster开始腾飞时,任何拥有电脑的人都能使用这个软件来把CD变成MP3了。
这是有关MP3的故事的部分内容,但还有更加重要的内容。当我们想起音乐盗版或未经授权的复制行为时,通常我们是从唱片行业和终端用户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与传导行业有着更加重要的关系,也就是媒体行业和录制行业。这些人从文件共享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在这一方面,我最喜欢的例子来自于2001年,当时索尼音乐(唱片公司)加入了一项由美国唱片产业协会(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发起的针对Napster的诉讼案;而与此同时,索尼(消费者电子厂商)则发布了一种能播放MP3音乐的CD播放器。你觉得这些MP3音乐来自哪里呢?同样的事情在最初的iPod身上也发生过。
可能是由于iTunes商店已经变得足够成熟的缘故,世界上有些人已经在购买天生数字化的东西,而不会再从CD中剥离MP3或是下载任何东西。但在21世纪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售硬盘驱动器的人们,出售带宽的人们,出售音乐播放设备的人们,甚至是出售新电脑的人们都从文件共享中获得了很大利益,这些人从中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收益。这在硅谷中是一种很大的争论,也就是自由文化运动。
Pitchfork:如果不是象你在书中说的那样,MP3即将迎来末日,那么你认为MP3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斯特恩:我觉得MP3还将在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为人们拥有大量MP3格式的音乐收藏,无论他们是不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了这些音乐。如果他们不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而获得的,那么他们会花很多钱来替换MP3音乐,就像“婴儿潮”时代的人对CD和密纹唱片所做的那样吗?那会是更加难以做到的事情。
MP3正面临着一些竞争对手,其中有一些是开源的,比如说是.ogg,这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为它是完全公开的。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苹果等内容行业的从业者会对其抱有很大的敌意,(为它们将其视为间接的威胁。只要我们还使用电脑以及与今天正在使用的音乐平台同类的东西,那么MP3就还会陪伴在我们身边。当下一代的通信基础设施出现——新的设备和新的音乐播放方式也同时出现——的时候,也就是MP3和压缩音频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将在整体上受到挑战的时刻。
本文收录在
#Foobar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