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全美媒体因“血汗工厂”失实报道蒙羞
2012-03-26 08:37:42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一个“好创意”,就能让别人心甘情愿打工?

应该从更宏观的视野了解“苹果事件”的真相。

产业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产业空心化”的背后,是其经济体多年来形成的金融化和消费“泡沫化”倾向。金融服务业成为美国的主导产业,就业大多转向华尔街等金融部门。但这些部门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当美国制造业岗位大批向海外转移后,为了刺激总需求,美国普通人以大量的消费信贷,来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所谓“次贷危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爆发的。

中国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乔良认为,美国之所以在过去40年里把大部分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是确信可以通过全球信任的美元体系,使新兴国家成为其廉价的提供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说白了“也就是为挣美元给美国打工”。

但是,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为脱困不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滥发美元,使美元越来越弱势,美元的信用也日益受到普遍质疑。此时,美国人那种即使没有“实体经济”,单靠“虚拟经济”也能过好日子的局面,就难以为继了。

少干活,多赚钱;不劳动,光享受。这类“美国病”是不可能持续的。即便有“苹果”这样具有相当创新价值的“造富机器”,也不能改变商品要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如果仅仅因为一个“好创意”,就能让别人为自己心甘情愿地打工,这同当年的殖民者用几个玻璃球就换取土著人的黄金珠宝有什么差别?

乔良认为,美国经济的优势,是可以用美国输出美元“绿票子”来廉价获得全球的产品和资源。而这种经济的缺陷也来源于此。如此一来,美国只能使自己长期处在贸易逆差状态,即使不从中国获得产品,也必须从其他国家获得替代产品。

同时,当制造业的实体经济大批转移后,国内民众的就业问题就很难解决。大量民众不可能全部就业于高端行业,而一度容纳了相当就业人口的金融服务业,由于金融危机后的萧条而“盛况”不再。

乔良表示,有些人鼓噪“中国产品抢走美国工人饭碗”,只是拿中国说事儿罢了,这同压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道理。在美国经济“纸币换产品”这一本质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之前,奥巴马所许诺的“再工业化”和“五年内出口翻一番”的目标,恐怕都是画饼充饥。

“苹果事件”被歪曲的地方更在于,借助劳工组织清查“血汗工厂”的由头,似乎得出了一个“美国制造”所失正是“中国制造”所得的荒诞印象。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贾根良教授曾撰文称,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意识到,世界经济是垄断在跨国公司和跨国资本手中的,它们通过“两头通吃”的方式,把绝大部分收益都集中在了极少数垄断资本手中。

苹果公司的“全球化产业链”,一边把低端制造业岗位从美国转移出去,通过压低中国等代工企业的工资成本获取利润;另一边又在市场上形成垄断高价,通过出售产品获取利润。

贾根良认为,这个循环的结果是:技术进步的成果基本上都以利润形式,转移到世界经济中作为“中间商”的跨国公司手中了,这不仅没有增加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真实购买力,也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农民收入长期停滞,甚至下降。

他称,“跨国公司不仅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而且造成发达国家的内需严重不足,是资本与劳动之间收入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重要成因。”

中国制造如何赢得“颠峰对决”

实事求是地看,美国的确让出了利润越来越低、竞争力越来越差的中、低端制造业,以及某些下游制造环节。但是,在能够获取最大化利润的高端技术、专利、军工、标准、品牌、设计等领域,“美国制造”还是留在了本土。

有中国研究者发现,在同时拥有波音和微软两大高科技企业集团的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就丝毫看不出“制造业萎缩”的半点痕迹,生产线上仍然忙碌异常,订单排得满满。“参观波音总装厂”一直是各国游客在美国的重点旅游项目。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从2002年到2005年,该州丢失的制造业工作机会为7.2万个,其中3/4是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和电子业的岗位。但同时,该州在利润丰厚的生物技术、制药等行业也产生了很多就业机会。

“美国制造”的重振,显然不会重新回到“规模取胜”的阶段,美国公司的企业都认为,创造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才能塑造“美国制造”的未来。正如乔布斯在晚餐会后对奥巴马所言:“我对国家长远未来并不感到担心。我所担心的是,我们关于解决办法的讨论不够充分。”这位素以“反叛”著称的制造业大师所钟情的,应该是美国文化无限创新和向极致追求的冒险精神。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制造”这个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的“打工仔”,内心深处的梦想所在。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从大趋势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正逐渐进入“虚拟资本主义”,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的货币霸权、知识产权垄断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而制造业包括重化工业,在未来还将向外大规模转移。因此,中国新一轮的工业化,主要是承接重化工业和重型制造业转移,从而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而不仅仅是“加工车间”。

有分析人士比喻,中国经济未来真正崛起和升级,其过程,如同与武功高手过招,要学会《天龙八部》里的神功“吸星大法”。生产要素的洼地,虽是“弱势”,但正好能把居于“强势”的发达国家工业能力“吸”过来,这也正是有效利用了资本总是追求低成本的逐利本性。

不过,这“吸星大法”能否练就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要善于“消化吸收”,能把“功力”变成自己的;其二,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被爆长的“功力”所迷惑,进而忘了这是一场生死较量。

在比武过程中“练功”并不容易。

必须看到,在“占领华尔街”的大游行之后,美国执政者不可能仅仅把复兴制造业当作忽悠人的说辞。张茉楠预测,结构失衡是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再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美国制造业正在进入上升期。

因此,中美之间,围绕制造业的“战略博弈期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美国已把“先进制造”和高端制造作为突破口,一定要从制造业现代化、高级化和清洁化中寻找“再工业化”出路,如果中国在新的游戏规则和贸易规则上疏忽,“受制于人”就不可避免。“新一轮制造强国崛起之争才刚刚开始”。

为了赢得这场真正的“颠峰对决”,张茉楠建议,中国必须以“空间换时间”,加快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升级。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国制造业应率先向高端产业转移,提高核心技术的设计研发,以及创造自己的品牌。在中西部地区,可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我国加工、组装的竞争优势,在东西部合作之中,在高中低各个层次提升产业升级速度。(文/大洋网-广州日报、中国青年报)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富士康#评论分析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