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HDTV的由来]
前面我们说了,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开始怀念电影院的清晰与震撼,注意“电影”,这就是HDTV的关键词。HDTV的概念可以说就是由宽银幕的电影而来的,也就是家庭剧院的概念。当宽银幕的电影刚刚在市场上推出时,电影制片商们发觉,这个黄金分割的产物让坐在前排的观众比过去的窄银幕能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尤其是广阔的视角更满足了大家的“临场感”。
在80年代初,Sony 与NHK像电影界的制片推出了一整套叫NHK Hi-vision的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系统,注意,High Definition在这里第一次亮相,不过他和现在的HD概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它是由SONY与NHK在70年代未发展出的一整套的电视制片系统,从摄影 . 剪辑 . 录音 . 到特效的系统;它的分辨率几乎与35厘米的影片一样的细微。用这套系统,影片可即拍即看,立即剪辑并可立即转换成35厘米的影片。这一来,使得当时一些迟迟无法推出的影片得以在此系统的辅助下顺利推出。此系统同时也可以在制作中加入一些特效,这是以往用传统影片拍摄方式所做不到的。在Hi-vision的格式被电影界顺利地接受后,下一步就是将此格式发展到民用广播系统上,此系统的分辨率无论是水平分辨率或垂直分辨率都比传统电视大上二 . 三倍。
我们可以把这个事件看成近代High Definition革命的开端。其后种种相关的理念被不断的提出和强化,终于形成了HDTV的现行标准。
[HDTV的基本概念]
HDTV电视的概念不仅在于提升5~8倍的分辨率而已,而是除此之外,是视角的增加由原先的4:3变成了16:9,并增加了符合剧院效果的高保真杜比5.1声道的回放,同时也要消除传统电视所困扰的色彩分离不佳与难以遏止的噪声点等等影响画质的可能因素。所以整个HDTV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真正的将电影院的感受正式的入驻家庭,只有那时家庭剧院在真正得以实现,而不像现在这样依旧只是一个幻想的且难以定义的名词。
[HDTV面临的问题]
新理论的诞生总要克服各种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在HDTV面前这些鸿沟和难题对于工程师来说比以往各种技术革命都是毫不逊色的。
1 . 频宽的限制
提高了分辨率,那么相应的信息量就必须增加发送的频宽,以1980年代模拟的技术来说,电视的频道必须相对的由6MHZ增加到20MHZ,以已经被各种信号几乎占满的频道来说(包括VHF与UHF),那样就意味着必须牺牲掉一半以上的频道才得以满足HDTV的信号要求。要数量还是质量,这可是老大难的问题。
幸好高度压缩的MPEG Ⅱ技术在1990年代被发明,这个难题才得以的解决,所以目前数字电视与已经在开播HDTV的影像与声音都是采MPEG Ⅱ数字编码方式实现的。
2 . 如何的广播方式?卫星?有线?无线?
HDTV支持者的看法大致分成二派,而且争议的非常激烈,一派的人认为HDTV要成功的播出一定不是在现有的无线或有线频道;而几乎相等的另一派则认为HDTV必须使用现有的无线及有线频道,也就是6MHZ的频宽拨出才会得到大多数的支持。
在1987年美国的FCC发表了一项声明,HDTV的规格必须要兼容于现有的NTSC系统。
在1990年FCC又发表了HDTV系统将会与NTSC共存;这几乎是推翻了前面的共容声明,也就是HDTV将会与NTSC共存一段时间后渐渐的由HDTV取代直到NTSC完全消失,但有趣的是FCC只管到无线电视广播,无法管到有线电视的播放系统,所以有线系统的业者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HDTV或数字电视所要播放的模式。这也造成了目前的一大尴尬,就是至今在HDTV或者数字电视开播的地区,有线服务商所提供的Set-Top Box(接收机顶盒)的制式有可能不兼容于能够接受电视台的HDTV或者数字电视信号的无线接收器,也可能不兼容于其它有线系统所提供的STB接受机顶盒。
这是目前困扰HDTV普及的最大难题,因为任何电视厂商都无法保证他们能够生产一台可以兼容未来所有电视信号的HDTV,目前就只好大打HDTV ready的牌了。我想所谓的Ready就是指这款电视的硬件符合我们下面要讲的HDTV的最低信号规格的还原标准,但是因为没有内置相应的接收机顶盒(目前也无法内置,国内的HDTV广播标准也和整个世界一样还没有到达大一统的境界),所以只能称作HDTV Ready,配合一个能接收相应信号的机顶盒就能成为完整的HDTV了。
3 . 隔行扫描(interlaced)还是逐行(非隔行Now-interlaced)扫描
隔行与逐行各有优缺点,隔行是低成本 ,低频宽而且能提高分辨率最好的选择;但根据实验得知,由于人眼在身理上与心理上的感受能力对隔行扫描的分辨率只有感受到相当于实际隔行扫描的扫描分辨率的70%而已,在动态画面时,其感受则降到只有相较于实际扫描条数50%的分辨率而已。而且隔行扫描容易产生闪烁及斜线的羽毛现象,但是现实总是向成本妥协,现在的HDTV四种解析模式1080i . 720p . 480p及480i(p代表progressive就是表示逐行的意思,I代表interlaced,隔行扫描)把这两种扫描方式都包括了。
4 . 争议不休的视频信号压缩方案
在1990年日本NHK卫星播送的Hi-vision是采用模拟与数字混合方式的MUSE系统,其所需要的频宽是20MHZ,但卫星的每一频道的频宽限制是8.15MHZ,所以它必须采用2个附加频道才得以播送20MHZ的频宽,所以相对于NTSC系统的6MHZ频宽,视频频宽的进一步再压缩是有必要的;至于采用何种的压缩方式在1989年至1993年间日美各大厂都个别提出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建议案,其中有模拟数字混合的也有纯数字的建议方案,各方案间个别都有其优缺点,所以也同时造成争论不休的纷争局面。
不过纷争无助于问题解决,终于一个相对统一的HDTV的标准被制定出来了。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