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近日,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透露,未来3年间,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主要用在喷涂、焊接、装配等流水线工序。这是一种信号: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资本逐渐替代劳动将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不发达国家的明天。在今天的欧美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居多,人工是最贵的。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其正在进行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印证着这种规律。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种规律的最先感知者是企业。企业是理性计算的主体,对市场的变化极其敏感,市场一变,马上理性应对。
富士康以机器人替代工人劳动是理性应对的具体表现。自从2010年富士康发生一系列事件之后,其劳动工资成本具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未来时期,中国劳动工资的上升将是一种趋势。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将使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中国将丧失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用工荒”有可能演变为常态社会问题。自2004年“民工荒”以来,农民工工资开始进入较快的上涨通道。
短期内,农民工工资上涨未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明显冲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工工资基数低,企业储备了较强的工资消化能力,加薪是弥补历史欠账。
但长期看,加薪潮后农民工工资已达到一个新水平,如果继续上涨,将耗尽企业的工资消化能力。近年关于中国人口红利所剩不多,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且,人口红利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劳动工资的低廉。第一代农民工对吃苦耐劳低薪能够忍受,但农民工的第二代、第三代,将越来越不愿意过着与父亲、爷爷那辈的辛苦劳作。在这一背景之下,富士康作为一家大型的跨国代工企业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理性应对。让机器人替代部分员工劳动,就是其重要的一步。
富士康以机器人替代工人劳动是科学生产的具体表现。机器人的最大好处在于自动化、标准化与精密化。在特定的工序环节,机器人比工人将更具优势。像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其生产模式在于批量生产,在于规模效应,如果采用机器人进行劳动生产,毫无疑问将有利于生产线管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比用工人劳动更加容易实现自己的管理效果。这一次的生产方式的转型,或许可以使富士康在未来人口红利彻底消失时,保持着自己的生产和竞争优势。从这个层面上说,富士康所进行的,可以认为是一种人口红利的再创造。
同时,由于机器人自身可以批量生产,富士康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将是递减的。面对递减的资本成本(机器人成本)和递增的工资(劳工成本),选择资本替代劳动,是理性的。科学发展需要把握与遵循发展规律。富士康的选择,告诉我们,转型已经开始了,而且必须开始了。(文/羊城晚报)
注:(作者为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