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校园市场向来是运营商“血拼”的前沿阵地,大学新生以其庞大的群体、旺盛的消费力,成为三大运营商每年争抢的“香饽饽”。
不过,工信部下发的一道限令意在缓解运营商之间的“火药味”———《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下称《意见》)称,要求运营商不得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也不能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手机卡。在离各高校新生入学尚有一个多月之际,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念起“紧箍咒”。然而面对潜力巨大的校园市场,运营商会因此受到限制减弱校园争夺力度吗?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熟悉校园市场的运营商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运营商将通过迂回战术,与学校私下签订协议,等新生来校时再发放手机卡等变通方法来争夺校园市场。“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每年会开出价码让三大运营商竞价,好的学校运营商一年要‘赞助’100- 200万,普通高校也要60- 70万才让运营商‘绑定’学生。”
校园“火拼”,移动先入为主
“不管怎么算,移动更划算。”“算都不用算,电信最划算。”“划算不划算,沃说了算!”在高校里,这样有针对性的条幅随处可见。
三大运营商不遗余力地砸重金,希望抓牢“学生族”———既是现在的稳定消费群,又是潜在未来的中高端消费者。中国移动早在2003年3月就率先推出了“动感地带”,并在两年的时间里,抢先在校园市场攻城略地,把多数学校大部分的学生用户揽入旗下,牢牢确立了自己在校园市场的领先优势。联通与电信看到了“动感地带”的成功,近几年也开始与各高校签订协议向学生发放手机卡,推出面向青少年的客户品牌,比如联通的“U P新势力”。
广州五山某高校2010级学生小蔡向记者表示,他所在的学校对2007到2009级的新生发放的都是移动卡,唯2010级新生是联通卡,但开学不到一个月,大部分2010级学生都将联通卡换成了移动卡,原因正是学校大部分的人使用移动卡,跨运营商无法进同一集群网进行免费对打,导致了2010级新生与师兄师姐联系不方便。
事实上,在常年不衰的校园促销战中,中国移动借着2G网络优势的巨大惯性,在校园市场保持“龙头”地位。即便如此,联通仍是咬紧校园市场不放松,正积极酝酿“沃”校园的营销活动。而作为有着固话市场的电信,往年对校园市场并不是特别“卖力”,今年也开始加大马力,在6月10日,中国电信针对学生用户推出了六款智能手机,成为今年第一个发布校园机型的运营商。
中国移动也并非按兵不动。据悉,移动将推出十余款校园手机终端,大致分为700元以下、700到1500元之间及1500元以上三个层次。
工信部叫停通知书夹带手机卡
工信部近期出台的《意见》意在做一服运营商竞争“冷却剂”。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最近发出的意见,运营商不得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也不能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手机卡。
在这则《意见》中,工信部要求运营商不得诋毁竞争对手,开展与竞争对手的通信网络、电信终端设备进行对比的宣传或者任何影响竞争对手正常开展业务的宣传;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SIM、U IM卡等)、业务宣传资料等;另外,运营商不得收购竞争对手在网用户的电信终端设备(含手机电池等)、电话卡等以及承建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时,不得强制校园用户使用指定的电信业务或终端设备。而这些被禁止的做法恰恰是运营商在校园用户争夺战中的惯用招数。
天河某高校的学生告诉记者,往年他们收到的录取通知书里边都会夹寄着一家运营商的号卡。而且,学校发通知都是以短信系统发在这张卡上,不想用都不行。
成本换用户,运营商骑虎难下
然而有运营商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份《意见》出发点虽好,但对于运营商而言起不到根本的约束作用,只是治标不治本,运营商完全可以通过迂回战术争夺校园市场。
有熟悉校园市场的运营商人士林云(化名)向记者举了个例子,《意见》规定不能在通知书夹寄手机卡,运营商大可换个方式,比如在接新生的大巴上给学生做宣传,或是在新生上学后再由学校统一给学生发放手机卡,与此同时,运营商仍然可以在新生开学之际在校园里大搞促销活动。“最终三家比拼的还是谁有更多营销费用,谁愿意投入市场的成本更高”。
“前些年,运营商向学校签订协议发放手机卡是不存在任何门槛的,然而随着这几年运营商在校园市场愈加激烈的争夺,很多高校逐渐扭转局面,反身为‘甲方’,向运营商大开价码。”
林云说,每年7月左右,很多高校便会向运营商报价并要求运营商上交年度方案并进行挑选,其中包括迎新、开学典礼、赞助学生会及其他校园活动,甚至包括了给老师配手机与手机资费减免的条件。“在中等院校,运营商每年的投入大约需要60~70万元,其中九月迎接新生就要花10多万;而在名校,全年的‘赞助’费用高达到100~200万元。”
运营商已经逐渐处于被动的局面,近两年在高校争夺战中也有了骑虎难下的疲态———回顾近几年校园市场营销,运营商都采取了成本营销的路线,预存话费送手机、高额充值返还、实物礼包赠送等促销方式层出不穷。然而这些校园市场上丰富的促销手段核心仍然是价格战,仍然是“烧钱”、“圈地”的粗放式营销模式。在全行业新的收入增长点仍未明晰的背景下,这种营销模式还能维持多久?(南方都市报)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