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在IT市场上,无论是DIY还是品牌机,甚至笔记本,CPU主流配置上都已进入双核架构,双核CPU带给用户的是速度大幅度提升和功耗的降低,在各类消费群体上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和认可。
随着市场应用的成熟和CPU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继双核后,已为四核CPU时代的到来鸣锣开道。四核处理器不但较之双核处理器有大幅提升,且在多媒体编码速度上将明显加快,这在数字家庭、高清视频应用领域中,都有更为优越的效果。
既然主流是双核,四核那都是“富人”的装备,想必许多人都这样认为。然目前的四核早已不再高高在上,尤其是性价比更高的的AMD平台,如一个AthlonII X4 645,也不过600元的价格。但对于主流的消费者人群而言,如何花更小的代价来圆你的四核梦呢?那是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
◎ 四核不一定是原生,也可以是开核
其实四核的性能,也可以换种方式实现,Intel本身CPU价格较高,但AMD就不同了,不但性价比不错,同时还有个开核是可以利用的,虽然开核已不是很新鲜的话题了,但毕竟用越少的价格获得的性能越高,给予消费者的心理满足感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三核Phenom II X3 710可以开核,但远没有Athlon X2 5000+火的原因吧。
不过,开核的成功并非是绝对的,因此还需要看CPU的情况,但对于普通的消费者如果想确保CPU开核成功,其实购买包开的CPU不失为一种保险的方式,所谓包开也是卖家通过自身试验以后,确定能开核的CPU。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的渠道无非是传统卖场和网络购买,淘宝、同城论坛都是玩家经常释放资源的地方,完全可以成为开核CPU的来源。当然,其实开核的成功率还是挺高,本身卖场购买的CPU也存在开核成功的机会。
◎ 最便宜的开核主板,是四核的关键
其实,选择以开核的方式实现四核电脑,本身就是一个性价比最大化的思想,然而如果这个四核实现的代价中,还搭上了一个很昂贵的主板,显然就失去初衷了。
那如何挑选最便宜的主板来作为开核的平台呢?目前最主流的AMD主板中,无非分两类,使用最多的是C61,不过C61由于是较早的NV芯片,因此并不支持开核,不过也有品牌加入了芯片支持开核,但毕竟是少数。
另外被忽视的760G,相对C61而言,760G实现开核相对简单,虽然760G原生是SB700,但自从开核流行以后,采用SB710的760G数不胜数。
由于原生的SB700是不支持开核,但选择搭配SB710的760G,就完全可以支持开核了。而760G作为目前最入门的主板,300多元就能轻松解决开核平台的问题,因此是搭建四核平台中,比较核心的部件了,因为毕竟主板的价格高低参差不齐。
◎ 实惠更要稳定,主板供电最低四相
当然,这样组合起来的四核平台,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毕竟开核后若频繁出现死机、重启,连基本的稳定使用都无法保证的话,那这个四核平台用的也是相当的痛苦。
这中间也有部分CPU体质好坏的因素,但更重要也更容易被忽视的是主板的CPU供电,毕竟CPU开4核后,达到了95W以上,功率也增加了一倍。供电相数又是被认为影响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供电相数不够,自然无法承担过高的功耗,导致每一相的温度增高,无法满足供电需求。
一般主板最基础的设计下,采用1个电感+一组电容+2个MOS管,组成1相供电,这样的供电设计,可以保障的是每相能承受25W的CPU功率,也就是说,其实一些超低功耗的CPU,1相供电就能保证基本运行了。但为了避免功率峰值出现,以及长期在最大负载下运行减低寿命,所以一般主板最低都采用了三相供电设计。
我们看到,开核后一般CPU都被系统默认识别为PhenomII X4,默认2.8G,对比AMD官方网站,属PhenomII X4 925最为接近,而此CPU的TDP为95W,这时,以单相25W的标准计算,那就需要4相供电才能保证稳定了。
3相供电主板,一般支持45W-75W的CPU供电,且没人会愿意每相供电都长期在满载下运行,由此也将缩短元器件的寿命,长期使用必然影响稳定性,因此这套实惠的四核平台,主板还得下功夫,那就是必须得四相供电。
其实经过上面的分析,攒一套四核电脑的核心部件基本搞定,那以这种方式攒出来的电脑到底需要花费多少呢?是否真实惠?我们以实际配置举证。
配置采用Athlon II X2 220组建,并采用双敏UR760GT来作为实现开核的平台,整套配置不过2600元,你就能轻松享受四核处理器了。
当然,2600元轻松实现四核平台,其中的关键还在于这款双敏UR760GT了,SB710南桥实现开核,且四相供电保证开核稳定,这是在便宜的产品中很难找到的,因此合理搭配,少花钱也能享受高性能。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